精神科是以诊断治疗精神障碍为基本功能的临床科室,由于精神疾病患者心理功能和自制能力的障碍或衰退、生活及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安全意外,目前,精神科安全工作多以医护人员进行安全管理为主,从设计角度考虑安全设计的情况较少。精神科的安全性设计方法,在未来新时期建筑设计中具有广阔的实践空间。

0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重症护理单元安全现状调查分析

调研问卷数据分析 

笔者将调查问卷发放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重症护理单元的医护人员和家属,通过百分比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节选结论的部分关键数据,用于指导精神科的安全设计。

本次调研的人员年龄以20至40岁为主,调研的女性占58.1%,男性占41.9%

结论一

重症护理单元出现安全事故的机率以偶尔出现和经常出现占最大比重。设计时需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引起重视并解决,尽量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精神科住院病区,除我们平时重点考虑的活动室、监护室、病房、盥洗室等区域外,病区入口、患者通道、病房走道等其他区域也是精神科安全事故的多发地带。

重症护理单元安全事故以患者有意或无意自伤为主要原因,除此之外,由于精神科病区环境无法给予患者温暖、舒适、关怀的感觉而致使患者外逃也是安全事故发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设计过程中应重点考虑此部分因素

结论二

重症护理单元出现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精神科病人的不稳定特性造成的。此外,建筑设计的不合理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故在精神科设计中,需从建筑设计方面多考虑精神科患者的不稳定特性,做好必要的安全设计及防护措施。

接受治疗的精神病患者有43.9%是愿意待在科室内的(这种情况与管理也有关联),也有65%左右的患者由于接受治疗的时间较长、精神情况不稳定、渴望自由等原因,对病区觉得反感、焦躁不安,试图逃离。精神科设计中除了考虑安全性以外,亦需考虑人性化,尽可能为患者提供舒适、温馨的环境,缓解患者的焦躁。

重症精神病患者绝大部分喜欢群体活动,他们通过与人交流缓解孤独感、共同商量出逃对策等。所以从管理角度考虑,若看到病患长时间聚集,医护人员需出面进行制止。患者由于患病原因的差异而表现不同,故在精神科设计中应同时考虑独自活动和群体活动的区域。

结论三

医护人员认为氧气对于缓解患者情绪有一定的作用,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精神科最好设置专门的医气管井。

医护人员倾向于设置直饮水系统,但重症护理单元若采用直饮水系统,需配置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水、暖、电、灯等方面的安全事故基本没有出现过或仅是偶尔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此部分在精神科设计规范中有明确的要求。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在这些方面的管理意识已经形成。

02、精神科重症护理单元安全设计解析

重症护理单元主要收治急性期患者,大多是危险性等级评估为3-5级的患者,此类患者容易出现损物、伤人、自伤等危险行为,需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和看管,此类护理单元应区分男、女病区,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除医护人员外,还需有专业的安保人员进行辅助管理,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安全进行重点考虑。

重症护理单元功能用房配置解析 

精神科住院病区重症护理单元设计可参考《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进行功能用房的配置,各类用房可根据功能划分护士工作区、医辅用房区、病房区、患者活动区、公共联系区等五大区域,具体如下:

1)护士工作区:护士站、治疗、处置、库房、护士办公室等

宜设置在可观察到全病区情况且能够看到病区出入口的核心位置,护士站到达最远病房的距离不宜过长。

重症病房建议设置成全封闭护士站,此类设置可以根据病区的不同而将医护人员和患者在空间上有所分隔,有利于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

在适当的位置设置紧急呼叫按钮,方便安全事故发生时,医护人员及时呼救。

2)医辅用房区:更衣室、值班室、医生办、主任办、示教室、医护人员卫生间、会客室等

医辅用房需与医护人员垂直交通相连,独立成区,保证良好的通风采光。

各类办公室需临近护士站设置,方便紧急情况的处理。

示教室、会客室可以几个病区共用一个,整合利用资源。

3)病房区:各类病房、隔离室、观察室、配套卫生间、淋浴、开水间等

观察室、隔离室/发泄室等需要医护人员进行监管的病房宜设置在护士工作区周边,方便管理。

病房适宜设置在南向,保证良好的通风与采光。

淋浴、卫生间、开水房等均有用水需求,需注意上下对位,简化结构和管线布置,减少漏水等情况的发生。

4)患者活动区:患者活动室、就餐室等

患者活动室宜靠近护士站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与采光,若两者不能同时满足时,以保证通风采光为首要条件,此种设置有利于病人的身心健康,减少其焦虑情绪,从而减少安全事故几率。

病人活动室、就餐室需设置隐蔽的摄像头,方便医护人员随时查看病人情况,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5)公共联系区:各类楼电梯、公共走廊、等候区等

公共联系区根据建筑形态进行合理布置(如方形建筑内的公共联系区适宜设置在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不够好的区域内),住院部的楼电梯系统需独立,避免与门诊和医技人员交叉。

等候区域需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且设置视频系统和呼叫系统,方便管理与安全事故的处理。

重症护理单元病房形式解析(以四人间为例)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中要求:

病床的排列应平行于采光窗墙面。

单排不宜超过3床,双排不宜超过6床。

平行的两床净距不应小于0.8m,靠墙病床床沿与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6m;双排病床(床端)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4m。

地面适宜采用PVC或橡胶地面(防滑、静音、易清理)。

墙面可根据医院情况采用墙板、抗菌板等材料(抗菌、易清洗为准则)。

下面以四人间病房形式为例,对病房形式进行解析:

形式一(轻症病房四人间——卫生间和淋浴间单独设置)

此类病房主要适用于精神科轻症病房、康复治疗病房及有特殊要求的重症病房(根据医院管理要求确定)。

四人间病房(带卫生间)建议横向柱跨6000mm-7200mm,竖向柱跨6000mm-6600mm。

此布局病房优缺点

优点:1)将卫生间和淋浴间分开设置,四人合住时,淋浴和卫生间分开,更方便病人使用;2)两组衣柜分开设置,方便使用。3)入户处设置洗手盆,方便医护人员完成护理工作后洗手。

缺点:1)较普通病房设置,占用更多空间。2)洗手池设置在门边,容易产生积水,引发滑倒等安全事故。

形式二(重症病房四人间)

此类病房主要适用于精神科有特殊要求的重症病房(根据医院管理要求确定)。

病房的布局(医疗流程)可根据医院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本文中仅对安全性进行详细论述。

四人间病房建议横向柱跨4500mm-5400mm,竖向柱跨6000mm-6600mm。

因重症病房的特殊性,病房一般不配置壁橱、床头柜,亦根据需求进行配置陪护床、单独卫生间等,病房中所配置病床和床头柜可设为不可移动式。重症病区洗漱、就餐、如厕等行为均由医护人员进行统一管理。

重症护理单元建筑安全设计注意事项解析 

根据《精神专科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58-2014)4.2.1规定,住院部的位置需考虑病人住院时开展的治疗活动,包括前往医技科室检查、前往康复治疗用房以及室外活动场地开展活动等。

位置应选择方便患者进出、医护人员管理和家属探视的区域。即宜靠近主要医技科室,并与康复治疗用房及室外活动场地有便捷的联系。

每个护理单元内患者区域与医护人员区域应相对独立。护士站宜靠近病区出入口、患者活动室布置,方便管理,提高效率。除此之外,护士站距离医生办公室的距离不宜过长,便于突发情况时医生和护士共同处理。

集中活动场所:不应采用装配式吊顶构造和可被吊挂的构造或构件。(精神病患者会破坏装配式吊顶,或者利用可吊挂的构件做出危险举动,引发安全事故)。

护士站:为了保证医护人员和患者安全,重症病房适宜采用全封闭型的护士站。

▲全封闭型护士站(护士站内拍摄)

图片取材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重症病房

▲全封闭型护士站(护士站外拍摄)

图片取材于华西医院重症病房

病房窗:开启部分应做好水平、上下限位构造处理,配置防护栏杆。门窗插销宜选用按钮暗转构造,不应使用布幔窗帘。但为了突出人性化设计,保障病人安全的同时,使病房有良好的通风效果,窗户的开启扇建议采用限位器代替防护栏杆。为防止患者往楼下丢掷物品,在设计过程中,可考虑将窗户的开启扇设置在高处,需工作人员借助专用工具才可开启的形式。

病房门:病房门应设置观察窗,玻璃应选用安全玻璃,门上建议设置有通风透气的百叶。门的执手应选用不易被吊挂的形式,门铰链应采用短型铰链,不设置闭门器。

壁柜:壁柜不应代替隔墙。壁柜的设置应避免人员在内藏匿,柜门拉手宜采用隐形拉手。

患者使用的卫生间、盥洗室、浴室:门均应朝外开,房间宽度不应小于1.1m,深度不应小于1.4m,门闩应内外双开启、锁闭。隔间门高度应方便医护人员巡视。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内不应设置输液吊钩、毛巾杆、浴帘杆、杆型把手等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凸出墙壁的构件,使用的镜子应采用镜面金属板或其他不易破碎材料制成。

▲重症护理单元公共卫生间参考图

图片取材于青山医院重症护理单元

▲重症病房卫生间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卫楼重症病房卫生间

隔离室/发泄室:此类房间的布置应以避免患者自伤为基本原则,墙面、地面及顶棚均应采用软质材料装修,所有材料及构造做法应坚固。室内应设置隐蔽式视频监控系统,不应出现管线、吊架、门执手等突出物。室内建议做适当的找坡,室外设置排水沟,便于清洗病人的呕吐物。隔离室门应设置观察窗。

▲隔离室的特制观察窗

图片取材于青山医院病房

▲室外设置的排水沟

图片取材于青山医院病房

▲四面软包的全封闭式隔离室

图片取材于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

重症护理单元设备安全设计注意事项解析 

给排水:

1)给水管及排水管道全部需要暗装,淋浴喷头应采用与吊顶平齐的安装方式,当在病房或医护人员监管不便的场所宜采用隐蔽式喷头。

2)所有公共部分的洗脸盆均建议采用非触摸式开关,大便器建议采用的脚踏式开关。

3)生活热水宜采用供水温度恒定和防烫伤的技术措施。

4)患者区域不宜设置高温饮用水。

暖通:

1)精神病人服药后,体内代谢异常,体味较大,故需加大新风量,超过了50m³/h每人,每层平面设置一间专用新风机房,同时相应增大排风量。

2)空调盘管控制器尽可能隐蔽装设、相对集中装设。

3)末端采用常规的暗装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方式,风口安装无需采用特殊防护措施。

4)重症区空调控制开关为防止病人破坏,宜设置在医护人员监管区域。

电气:

1)精神科的医疗场所配电系统,应便于电源从主电网自动切换到应急电源系统,应急电源可根据建筑的规模,采用集中式或分散式。

2)精神科的各类配电箱、控制箱等电气装置的设置,应远离患者接触的环境(设置在便于医护人员监管区域),并应易于操作维修、采用安全防护措施。

3)重症护理单元内不建议设置插座,走廊等区域为了方便清洁机器的使用必须设置插座时,采用防止触电的安全插座(电源插座需做防细小金属物体插入的处理)。

4)所有楼层总配电箱和应急照明箱均设置在电井内,尽量少设置分配电箱;如果必须设置,则宜尽量设置在护士站或很隐蔽的地方,所有配电箱带锁,专人保管。

5)医生诊室内设置足够的电源插座;均应设置看片灯。

弱电(智能化):

1)智能化系统的末端安装应安全、牢靠且不易接触、破碎,并不应形成吊挂支点。住院区域内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摄像机宜采用防爆半球形式,并应吸顶安装。

2)门禁不能按常规设计,电磁锁考虑上下设置,若造成地面不平,可考虑加装门坎并做适当放坡处理。

3)安防系统:设有视频、门禁、对讲、防入侵等装置。视频公共区与重症房的视频分开设置,重症房每间设探头一个、公共区主要针对走道、电梯内、大厅、前室等人员密集场合。重症房在护士站设DVR,系统单独设置。门禁主要针对病房区、设备间、教学办公分区设置。设置对讲系统,作为病人探视与护士站对讲用。

4)固定电话:固定电话主要布置在诊室、护士站、办公教学、病房公用休息厅、采用综合布线方式。

5)计算机网络:每层设有网络间,整栋楼采用有线与无线相接合的接入方式,病房采用无线接入,其它均采用有线接入,精神科的各类用房均应设置紧急呼叫按钮,以便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重症护理消防安全设计注意事项解析 

为了保证重症护理单元的消防安全,可以从病区管理和病区设计两个角度考虑:

病区管理

加强对精神病人的护理和监督,减少损坏消防设施的几率。组织进行消防演习,对无法自主逃离现场的病人配置专门的协助和监护人员。加强病区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的管理。进行消防讲座,加强医护人员的消防意识,促使医护人员熟知消防设施及各大出入口位置。

病区设计

设计需满足消防设计规范,各大出入口设置的防止病人逃跑的磁力门需与消防系统进行联动,确保火灾系统启动时,门将自动开启。室内消火栓、灭火器等灭火设施应设置在便于医护人员监管的区域,当所在位置不便于医护人员监管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灭火器全部与消火栓一起暗设在墙内,留洞时与消火栓留洞一起考虑,装修时可以通过装饰手法对消防设施所在位置进行弱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给水管道全部采用暗敷,病房内的喷头应采用吊顶型喷头而不是边墙型喷头。

03、结语

精神病患者拥有特殊的病症、极其敏感的知觉和一定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和行为的特殊性贯穿他们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精神科的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存在着安全风险。因此精神科的建筑设计,应立足于安全,以安全性为根本出发点。

供稿 | 周泓  周小娟  李颖  王博

指导人 | 谭立文

部门 | HD建筑与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