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智慧医院”?
现在很多医院都融入了互联网+,是否融入了“互联网+”就可以称为“智慧医院”,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无可厚非的是,一所医院要建成智慧型医院首先要明确医院的性质,明确医院的医疗服务本质。
当然,智慧医院的建设也离不开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医院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已经取得了几十年的建设经验,并且已经深度融合了医院的医疗管理、运营管理、后勤管理、科研管理、教学管理及医疗协同等诸多方面,为医院智慧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使医院实现了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建设的过度与转变。
所以智慧医院就是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的技术来实现医院建设,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智慧医院建设的的政策背景
近5年来,国家鼓励智慧医院建设,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
1.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初步提出智慧医疗的目标和要求。
《意见》提到,推进健康服务信息化。制定相关信息数据标准,加强医院、医疗保障等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和网络设施,尽快实现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信息的共享。积极发展网上预约挂号、在线咨询、交流互动等健康服务。以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影像诊断、远程会诊、远程监护指导、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发展远程医疗。
探索发展公开透明、规范运作、平等竞争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电子商务平台。支持研制、推广适应广大乡镇和农村地区需求的低成本数字化健康设备与信息系统。逐步扩大数字化医疗设备配备,探索发展便携式健康数据采集设备,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融合,不断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健康信息服务水平。
2.2015年国务院出台《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了智慧医疗的技术路径;
《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信息资源配置。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国人口并信息动态更新。
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等发展。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积极推进居民健康卡与社会保障卡、金融IC卡、市民服务卡等公共服务卡的应用集成,实现就医“一卡通”。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构建与互联网安全隔离,联通各级平台和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高效、安全、稳定的信息网络。建立完善人口健康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
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实现各级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与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3.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互联网+医疗为特征的智慧医疗的具体行动纲领;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高效、便捷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服务消费成本。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支持第三方机构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引导医疗机构面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开展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
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医疗网络信息平台,加强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积极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医疗健康服务应用。鼓励有资质的医学检验机构、医疗服务机构联合互联网企业,发展基因检测、疾病预防等健康服务模式。
4.201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通过“互联网+健康医疗”探索服务新模式、培育发展新业态;
《意见》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驱动,规范有序、安全可控,开放融合、共建共享的原则,以保障全体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大力推动政府健康医疗信息系统和公众健康医疗数据互联融合、开放共享,积极营造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规范、创新应用的发展环境。
《意见》从夯实应用基础、全面深化应用、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加强保障体系建设等四个方面部署了14项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主要包括:建设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推进健康医疗行业治理、临床和科研以及公共卫生的大数据应用;培育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新业态;研究推广数字化健康医疗智能设备;发展智慧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全面建立远程医疗应用体系;推动健康医疗教育培训应用;推进网络可信体系建设;加强健康医疗数据安全保障;加强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健康医疗信息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等。
5.2017年国务院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新手段,探索智慧医院建设;
《规划》指出,发展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务,其中包括智能医疗。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探索智慧医院建设,开发人机协同的手术机器人、智能诊疗助手,研发柔性可穿戴、生物兼容的生理监测系统,研发人机协同临床智能诊疗方案,实现智能影像识别、病理分型和智能多学科会诊。基于人工智能开展大规模基因组识别、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研究和新药研发,推进医药监管智能化。加强流行病智能监测和防控。
6.201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支撑体系。
《意见》提出了促进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从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优化“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推进“互联网+”医疗保障结算服务,加强“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等七个方面,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服务融合发展。
二是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加快实现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标准体系,提高医院管理和便民服务水平,提升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及时制订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三是加强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强化医疗质量监管,保障数据安全。
近五年,国务院出台的这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了智慧医疗的发展,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医疗建设已进入到“人工智能+”的新时代。医院建设与发展无论有怎样的改变,其本质仍是医疗服务,智慧医院的建设与探索也是以加强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建设的方式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