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医改政策之风,区域化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正在全国各地陆续落地,但仍有很多公立医院固步自封,无法突破传统的医院消毒供应模式,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没有算清楚自建供应室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医院自建供应室投入成本大、运营成本高企,本文就以一些实际案例来分析详细说明。

案例一:中部某省三甲综合医院

1、基本信息

来自医院2016年的一次内部统计,医院实际开放床位3000多张,年手术量6.63万台次(含介入手术)。消毒供应中心建筑面积1600㎡,安装了6台国产脉动真空灭菌器、5台国产全自动清洗消毒器、2台干燥柜、4台进口医用封口机、4台低温灭菌器(其中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3台,2台进口灭菌器、1台EO灭菌器)、1台牙科手机专用注油机,配备了追溯系统1套,腔镜清洗设施1套。根据2014-2016年的数据记录资料,消毒供应中心月耗材支出 90 万左右,月基本支出 37 万左右,月人员支出 40.2 万,共计167.2万。

2、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1)供应室生产核心设备配置预算:

(2)辅助设备设施及净化装修预算:

3、分析结果

(1)供应室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约2000万(不包括厂房土建成本),固定资产管折旧摊销超过175万/年。

(2)年运行成本:167.2×12=2006.4万;

(3)年运行总成本:175+2006.4=2181.4万;

(4)单把器械处理成本测算

采用年总运行成本除以器械总量的计算方式,该院年手术量是6.63万台次,我们预估平均每台手术的无菌器械把数为45把,则器械量为298.35万把。预估低温及单把器械占比10%,敷料包占比30%,器械把数年总量约418万把。

则单把器械处理成本:2181.4万÷418万≈5.2元/把。

(5)第三方区域化外包服务对比

案例中供应室固定资产总投资2000万(不含厂房土建),单把器械处理成本超过5.2元。若以目前第三方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外包服务单价3~4元/把计算,相比医院自建供应室运营每年可节省509.4~927.4万元。

案例二:西南某省二级综合医院

1、基本信息

来自医院内部统计,供应室主要设备全自动清洗消毒器4台、高温蒸汽压力灭菌器4台、低温等离子灭菌器1台、环氧乙烷灭菌器1台、超声波清洗机2台、干燥柜2台、酸性氧化电位水生产机1台、追溯系统1套,其它能源设备及辅助设施1套,总面积1000平米,固定资产投资1200万,固定资产折旧摊销147万/年。

2017年1~9月的灭菌包处理记录

人力成本(含人员工资、奖金、社保、公积金、职业年金)

2、年能源及耗材成本测算

3、测算结果

(1)供应室年运行总成本

(2)单把器械处理成本

综上所述,单把器械处理成本为5870278÷826469=7.1元

第三方区域化消毒外包服务成本对比

该供应室单把器械处理成本为7.1元/把,若以目前第三方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外包服务单价3~4元/把计算,相比医院自建供应室运营每年可节省256.4~339万元。

留意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三甲医院相比二级医院,产能相对饱和,设备、场地资源利用情况较好,固定资产折旧摊销分摊到单把器械就相对减低。再由于控制管理方面的一些优势,三甲医院单把器械处理成本略低于二级医院。

我们做一个大胆的猜想,是不是等级越低的医院供应室,产能越不饱和,资产闲置情况越严重,单把器械处理成本就越高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很多专家的探讨论文中提到一组数据“一级医院供应室平均固定资产折旧摊销30万每年,年运行成本37万”这意味着每年的总运行成本是67万。某第三方消毒公司服务的一家二级综合医院(床位数300张)全年消毒外包费用仅65万。如果我们预估一级医院器械量是二级医院的1/2,那么一级医院的处理成本超过了第三方公司的2倍。

另外,曾经对一些客户医院自建供应室运营模式的财务分析中发现,医院供应室单把器械处理成本普遍在6~10元/把,甚有高者超过了12元/把。

看到这里,医院老师也许会怀疑我们的测算结果,相比我们也对医院的成本测算深表怀疑。医院测算固定资产折旧摊销的时候是否计算了净化装修、是否测算了转运仓储设备维修、是否测算了办公通讯费用?测算人力成本时是否测算了奖金、社保、公积金、职业年金?测算能耗成本时是否包含了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检验、设备监测(压力表、温度表、安全阀、传感器等校验)的费用?还有医院各科室独立核算运作,供应室耗材采购、存储发放、设备运行和维护保养的人力成本是否计算在供应室运行成本内呢?我们认为测算时应当把所有与供应室相关的都计算在内,哪怕是像人员的餐饮、工作服清洗等看似微不足道的成本,因为再小的成本也是医院实际支付了的。

如何减低医院运行成本,有效利用闲置资源,我们下期会推出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院企合作思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