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天津市进行卫生资源调整,将天津医院与天和医院合并组建为新的天津医院,天津医院改扩建工程也成为当年天津市卫生资源调整的重点项目。时任医院副院长的张玉新受命主持了该院16万平方米的改扩建项目。
“天津医院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医院,但随着时代进步,现代城市化快速发展,医院的功能已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医院建设是多方面的,有前期策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管理、设备采购、安装、试运行等众多环节,但真正困难的是前期策划,只有将前期的事情理顺了,后面的工作才能水到渠成。”项目总负责人、医院原副院长张玉新告诉我们。
策划建立在数据上
张玉新说,医院实际需求清晰了,建设起来就非常快,但如果需求模糊不明确,会给医院后期运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可能会有大量的拆改,这是很多医院都遇到过的问题;
第二,医院实际运行成本会加大,水暖电气浪费严重等;
第三,患者就诊效率低下,管理成本提高。
从项目策划开始,张玉新就沉下心来,拿到医院前 5 年的所有运营数据,花费了 7 个月时间,按照相应脉络进行数据的整理和挖掘,为策划提供决策依据。每周 7 天时间,他都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一点点地整理数据。
在那个没有大数据支撑的年代,这是一份漫长的过程,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意志力,才能在繁杂的数据中找出重点,再进行量化分析,明确功能块间的界定,合理组合功能区域,搭建建筑空间架构。
有些数据医院是有记录可提取的,但是还有部分数据是没有记录,可是对前期策划至关重要的。通过数据分析,张玉新抓取到医院日均门诊量大概是在1700 人左右,但是每天的人流量是多少,医院却并没掌握。
为了找到真实的数据,张玉新动用了土办法,叫来一帮学生蹲点医院门口挨个数人头,最后统计出的数字是每天人流量有近 17000 人,是门诊量的 10倍之多。这一数据与后来城市规划部门测算出的数据也基本吻合。在他看来,医院用楼要满足的是 17000人的需求,而不是门诊量 1700 人,这一点是很容易被医院所忽略的。
在新建之前,天津医院存在局部不合理的问题,当时医院建筑面积 45,000㎡、700 张床位。张玉新认为医院的需求是重点,他要求各个科室以门诊、住院、手术室、医技、行政为分类,都要做出一份实际需求报告,将需求精细化,为医院建设提供方向。
天津医院对放射科的需求很大,通过人流量统计,得出数据,再讨论研究后,将影像区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位于门诊楼一层,承担全部门诊检查和特殊急诊;
第二部分位于门诊楼二层,减缓门诊一层影像检查的压力;
第三部分位于门诊楼四层,接收住院患者的检查需求。
通过数据可以明确功能块界定,合理组合功能区域,为不同区域的人流提供正确导向,减少患者交叉,提高就诊效率。所以说,数据才是未来医院设计的基石。
张玉新认为,医院建设要严格按照发展规划进行,从政府管理模式出发,运用科学合理规的划来建设医院。
“其实政府对医院建设的管理思维很清晰,但在建设中却很出现了很多问题,归根结底是医院管理者对政府理念认识模糊,将规划全权托付给咨询公司,或者仅仅依靠领导班子讨论得出结果,这样直接导致规划深度不足,前期策划缺陷等严重后果。一旦领导班子发生变化,医院建设整体思路又要重新规划,不仅设计师为难,更会造成医院建设大量的拆改工作。这就是很多医院改扩建之后,会发现仍然无法满足患者需求的根源。”他总结道。
学科规划要坚持标准
天津医院是一家综合性医院,并通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骨科为特色的专科优势。在考虑到当下和未来疾病谱趋向多样化,医院最终仍然确定以综合性医院的标准来设计。
从全国来讲,天津市拥有最多的专科医院。但是随着社会多重因素的干扰,人类健康情况发生改变,患有独立疾病的概率降低,多种并发症的疾病大大提高。对于专科医院,治疗独立一种疾病的能力很强,但是面对多发疾病,医生往往会力不从心。
张玉新举例,现在老年人在接受白内障治疗的同时,还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遇到突发情况,眼科医生很难招架;而对于一些妇产专科医院,优势在于处理生理问题,而不是处理身体疾病,那么对于患有多种疾病的产妇,就需要综合医院来提供临床支撑,这类现象非常突出。
天津医院正是考虑到未来疾病发展趋势,制定了综合医院的发展定位,并且以此指导医疗用楼的设计规划。
在各个科室的房间分配问题上,存在乱要空间的行业现象。对于这一问题,张玉新的做法是,通过分析该科室的业务数据,结合科室工作规划,确定各科室最适宜的使用面积。
“我们关注几个重要数据,比如门诊量、急诊量、住院量、手术量住院天数、床位使用量、床位周转率等,以此推导出各科室床位的临界值。”他说。
天津医院夜景
事业规划是建设蓝图
同样,医院建筑设计也要结合医院既定的事业发展规划,把医院的管理目标设计进建设蓝图。在这方面,张玉新费力颇多。他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决定将绿色节能的管理理念融入到建设规划中,以达到医院后期运营过程中降低能耗和成本。
按照行业约定俗成的做法,对于一个建筑面积10万㎡ 或以上的医院来说,设置 100 间以上的诊室是正常标准,但是天津医院新建面积达到了16万㎡,却只有90间诊室。
张玉新对此的解释是,“天津医院有 45 个病区,每个病区按照每天 3 名出门诊医生计算,加起来就是 135 名,但是他们还要兼顾到手术患者和住院患者,所以同时出诊的几率是很低的。通过数据分析,只有一半的医生可以按时出诊,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就只需要70 间诊室,而我们又空余出 20 间诊室以便非常时期使用。这样的设置,节省了诊室所占面积,提高了空间整体利用率,在建设上是非常绿色节省的思路。”
除了在病理室、手术室等特殊需求区域安置独立淋浴间外,医院要求职工集中更衣,集中淋浴,刷卡取水,通过集中管理的方式,杜绝淋浴间“细水长流”的现象。不仅如此,医院还采用活动折叠式桌椅,预留建筑空间用途的可变性,比如:可以随时将会议室变成教室、展览厅等,切实提高了实际空间利用率。
基本建设规划要务实求真在建设规划方面,张玉新特别强调的是,医院要预留未来的发展间。“很多医院在建设完之后没几年就不够使用了,这就是建设规划出了问题。所以我建议,医院首先要做一个总体规划,然后分步实施,把一期、二期分割清楚,当医院的业务量达到某个数值之后,立刻启动二期建设。”
医院基本建设规划是很细致的工作,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天津医院做得非常细致,在设计初期,就把每个区域、每个楼层、每个科室甚至每个房间的设计需求做成了一整套的 Excel 表格,交给设计单位。
例如,在机械制氧和液氧制氧的选择上,医院与材料方、设备方经过多番讨论,决定采用液氧制氧,解决了机械制氧不足,空间占用比较大,以及北方雾霾天气对设备干扰等问题;在室内装修方面,强调实用和简洁,地面近 80% 都采用水磨石材质,降低了整体造价和后期维护成本。在照明选择方面,医院全部采用 LED 照明,将整流器发热降到最低,提升空调效率,节约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