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门诊空间的变化

•门诊诊室数量减少

三级医院门诊大厅的空间规模缩小,一般不会再出现数千平米的大厅。同时,由于门诊病人数量减少,相应的诊室数量或将减少,当然由于医生跟病人沟通时间延长,门诊诊室数量减少不会与门诊病人数同步。

•以器官或疾病为中心的诊疗空间及一体化门诊区域将会增加

在以器官或疾病为中心的诊疗空间建设增加的同时,一体化门诊诊疗区域建设也将成为常态,包括生殖医学中心、产科、内分泌、呼吸、泌尿、男科等,实现诊断、检查、治疗、宣教一体化,但分科将进一步细化、特色化。

•强化MDT

多学科门诊单元建设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如疼痛、造口、营养、药学、放射、超声会得到加强。

•体检空间、休闲及配套商业空间和特设康复空间将会增加

如产后康复、自闭症康复和常规神经康复的空间都会增加。相反,内分泌、呼吸科等以慢病为主的内科系统科室规模调减相对明显。

总之,门诊的体验感会越来越好,各种文化的展现也会越来越丰富。

2.急诊重症空间的变化

•一体化急诊的规范化建设增强

三级医院会更加强化急诊的规范化建设和专业化处置能力,包括创伤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空中急救以及智能型医院的前后一体化建设,急诊中心的医技检查和相关治疗设施将更加完善。

如何推进急诊医疗工艺流程?

1.要明确急诊部的目标和定位。比如是急救中心、区域急救中心,还是当地的创伤中心,甚至外籍人士的急诊服务,在空间的规划上也有所不同。

2.要明确医院发展的规模和分布发展战略,即未来医院发展方向,急诊应该怎样适应发展。

3.要明确疾病的技术有哪些是需要重点发展的,比如卒中中心,和脑卒中相关的都需要考虑。

4.要明确未来服务的管理模式,包括ICU和急诊的关系,急诊和病房的管理,还要关注120、空中救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的关系。如果是急救中心就要面对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

急诊部各个区的医疗工艺流程设计

1.急诊部的选址。一般建议急诊是相对独立的区域板块,要预留相应的通道,功能布局要合理。急诊部应与道路有快捷入口,且便于识别。

急诊部入口通常应当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

大型医院急诊科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一般就近住院部设置,半夜绝不能跨越门诊大厅,急诊离住院太远,夜间的应急处置太远。急诊部的建设模式有四种,独立楼宇、医技一体、门诊一体、综合一体。

2.大型医院急诊分区。大型医院的急救分区一般是分急救区、急诊诊疗区、留观输液区、急诊病房区。大型医院和抢救室是连通的,急诊可以有单独的出入口。急诊的入口一般有自动移门。急诊的通道要更加通畅,一定要有2.4—3米的防火门,不要做2.1米的传统门。

3.急救区的基本配置。抢救室、洗胃室、急诊手术室、EICU、抢救室和EICU有配套的护士站、护理配液治疗室、处置室。

配套的医护办公室、值班室、更衣室。注意120配套用房、直升机停机坪设置。很多的医院会把直升机的停机坪设置在楼顶,其实并不太方便,电梯厅会受影响,建议设置在急诊室附近的立面上。

在急诊的分区当中,重症门诊要单独设置区域,相当于重症的初步抢救,如果遇到特殊抢救需要心肺复苏,可能需要转到另外一个房间,也不便于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房间里处置。洗胃间一般是和抢救室通畅的,洗胃一般用温水,同时有空气消毒装置和排风装置。

4.急诊诊疗区主要用房配置。包括预检分诊、急诊挂号、收费、急诊药房、急诊检验、警务室、推车轮椅存放区。候诊区、外科及清创室、骨科及石膏间、内科、耳科诊室、妇科、五官科、口腔科、眼科、皮肤科等诊室。一般建议急诊通道宽3—4米,保证了轮椅推车可以顺利通过,一般还会设有公用电话。

急诊诊室的布置最好宽3—4米。每个诊室也可以不安装门。在急诊空间不够的情况下,多个科室放在一个房间里或者一个诊室多个医生。

5.急诊诊区的值班问题。有12小时制和8小时制,这两类班不能在一个房间,有一些医院会保证家属休息的空间。

6.急诊部机电设计。急诊部一般可考虑采用地源热泵系统、VRV系统等。通风系统的急诊要特别注意,急诊暗房间比较多,应考虑合理的压差、足够新风量,或者采用全新风系统。要注意UPS散热、弱电点散热问题。关于医用气体每一个房间都需要配备。

7.急诊内装设计与标识系统。要考虑易打理的涂料,可以采用内墙砖等。急诊室一定要做地标,方便家属找到目的地。

•危重症管理更加一体化、专业化

重症医学科比重会有较大幅度增加。同时,专科ICU将被强化,且ICU的床位数会越来越多。其中,ICU的环境部署将更加细化,包括家庭化环境设置、适宜的颜色搭配、和谐声音的调整、柔和光线的调节、适宜的温度湿度调控以及良好的睡眠环境布置。

•急诊急救信息化建设

信息通畅急诊急救的体系当中的重要因素。未来的急诊系统一定是通过网络、通讯技术、区域急救模块、院前急救模块、院内抢救模块和EICU来完成急救。

3.住院空间的变化

•住院受理中心的建立将增多

为保证住院当日能完成抽血、心电、超声等有关检查和术前准备,并保证第二天能顺利开展手术,越来越多的独立住院受理中心将被建立起来。日间中心也将越来也多的建立起来。

另外,为了加快周转,医院附近酒店将成为平台型医院的补充。目前,国外很多疾病的治疗方式是:病人白天在医院治疗4~6小时,晚上返回医院周边的酒店,酒店晚上成为“医院”。这大大减轻了医院住院中心的压力。

现在,国外保险公司也逐渐认可病人晚上住酒店的模式。

•病床总数减少,各类危重症病房将增加

未来总病床数相对某个医院来说会减少,但各类特种病房数、危重症病房数会增加,占比可达床位数的10%~20%;但是相对整个国家来说,总病床数仍然是多的,因为医院、医疗机构的数量增多了,康复类、医养类床位增加了。

•单人病房、双人病房将增加

双人病房的比例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病人既希望多一些交流,又注重隐私保护,因此单人病房、双人病房会是不错的选择。

新加坡在这方面已有改变,日本变化更大,这些国家很多医院的住院部之前以多人病房为主,目前双人与单人病房增加了,这也将会成为我国的趋势。

•病区专科一体化检查治疗空间将增加

医院病区专科自有的检查与治疗空间将比现在增加。某些专科检查如产科病房一体化后,产妇在本病区检查摔跤等意外事故发生几率大大降低,也符合未来临床医生自己为病患做超声等检查的发展潮流。

另外,医院设计时会更关注陪护空间,以减轻陪护人员的心理和生理负担。

•病区辅助休闲空间及工作人员空间将增加

医院设计时,在病区要考虑设置一个可以聊天、看电视的共享休闲空间。未来,重症医护室男护士将会增多,所以更衣室的规格尺寸要适应未来发展要求。

•大厅休闲及配套商业空间将增加

在建医院进行设计时要以人为本,增加医生吃饭,喝咖啡的空间。目前美国在医生办公室普遍设计了面包、咖啡、牛奶的自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