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院文化和价值观
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成立于1889年,至今有127年的悠久历史。其大学护理学院名居全美第一,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在全美综合排名也雄踞前列,其风湿免疫科、眼、耳鼻喉科等15个学科跻身全美前10。
医院中心任务围绕医护、教育、科研三个方面,秉承信任-沟通-传承的医院文化,将医院核心价值观深植于医护人员心中:
卓越与探索(Excellence and discovery),强调to be the best,将事情做到最好;
领导与合作(Leadership and integrity),强调to be a role model,倡导做典范和楷模;
分歧与包容(Diversity and inclusion),强调to be open,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不同意见;
尊重与分享(Respect and collegiality),强调to be kind,人际间的友善相处。
在短暂的学习过程中,我也感受到医院员工对工作无所不在的责任心和人际间毫无保留的热情友好。
医院开放床位近1200张,员工约9800人,日均手术百余例。CSP 共有员工73名,负责全院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因地理位置不同,CSP分为中心CSP、眼科CSP及门诊CSP三部分,均属于中心CSP统一管理。
在中心CSP,无菌物品存储和发放由另一个部门SI(Surgical Inventory)管理,因工作关系密切,两部门地理位置紧邻,便于物品转运。SI部门还负责手术敷料包等其它用物、一次性医护用具、医疗护理表单等的储存和发放。眼科及门诊CSP因规模较小,也负责无菌物品存储及发放工作。
1. 人员资质和分工
所有员工必须取得美国IAHCSMM认证的资质方可从事CSP工作。管理人员级别由上至下分别为主任(Director)1 人,经理(Manager)2 人,质管专员(QAS,Quality Assurance Specialist)2 人,器械维修专员(Equipment Specialist)2 人,主管(Supervisor)7 人,员工(Staff)59 人。
员工按资质和年限分IP1、IP2、IP3 三个层级以及DTA(Decontamination Transport Association 去污回收人员)。主管主要负责所属区域人员的排班、组织、管理,同时也参与部分日常工作。
2.24 小时排班
中心CSP实行7am-3pm(早班:早7点至下午3 点), 3pm-11pm(晚班:下午3点至晚上11 点),11pm-7am(夜班:晚上11 点至早7点)大三班排班模式,体现24小时为临床服务。每个班次人员相对固定,晚班人力配备最多,其次是早班和夜班,保证所有手术器械使用后都能够及时转运至CSP去污区进行处置。门诊CSP和眼科CSP因只有日间手术,所有仅排日间班次。
洗手护士在手术结束后打开器械关节并喷洒泡沫酶保湿,放于手术室专用的污物存放间。因房间安装摄像头,CSP人员可及时看到并到手术室接收器械,没有器械存留过夜问题。CSP人员对目测血迹器械进行酶液浸泡,手工或超声处理管腔器械和结构复杂器械,而后进行机械清洗。根据厂商使用说明书(IFU,Instruction For Use),所有手工清洗器械均有图文并茂的操作指引。
五、与手术室交接沟通反馈
CSP将灭菌后物品交给无菌发放部门(SI),由SI为手术室准备各类无菌手术器械、敷料包和用物,整车密闭运送至手术室。器械盒采用不同颜色的盒盖和标识牌用以区分不同科室及高、低温灭菌方式。器械维修专员针对丢失、损坏、功能不佳器械进行补充、维修或返厂维修工作。
所有器械采用硬质容器装载, 器械经清洗消毒后在CSP检查包装区电脑上进行逐一核对,最后打印器械标签和核对清单。OR护士发现器械问题时电话联系CSP;或在电脑信息系统中填写电子反馈单,CSP管理人员可查看信息反馈并及时处理。质管专员每日到手术室每个手术间内进行首台手术器械质量及满意度调查,作为科室工作质量缺陷的记录内容项目。
1. 灭菌程序及参数遵循IFU
所有器械及其灭菌参数在追溯系统中都完全按照IFU(Instruction For Use,使用说明书)录入系统,器械标签可显示灭菌参数,如灭菌134℃/干燥40min,灭菌装载扫描器械时电脑屏幕,也有界面弹出和提示声,提醒灭菌员注意特殊灭菌参数并按要求选择灭菌程序。
压力蒸汽灭菌器设置了10个程序,8个程序为脉动真空模式(灭菌温度分132℃和135℃两种),灭菌时间4-25分钟不等,干燥时间40-60分钟不等。2个程序为下排气模式(灭菌温度121℃),灭菌时间30和40min,干燥时间40分钟。
2. 环氧乙烷(EO)灭菌职业防护
EO灭菌器置于负压房间,房间门为金属材质,保证房间密闭性能良好。EO气瓶也置于负压房间的密闭箱内。设备报警装置及设备运行显示器安装于房间门外,在灭菌室门外即可直接显示设备运行情况、倒计时间、故障报警等。
美国FDA发布了名为One Source Document Site(简称One Source)的数据库,涵盖几乎所有器械和外来器械的IFU,医院购买数据库内容,每一台工作电脑均可登录查询、打印,或在界面进行标注和收藏。厂商定期更新数据信息,FDA检查并督促数据更新情况。
新的外来器械使用前3天送至CSP进行沟通并处置;使用过的器械要求24h前送达CSP,生物监测合格方可放行,提前放行须由主刀医生在紧急放行申请单签字确认。
1. 复用次数记录
电源导线等可复用低温灭菌物品有使用次数限制,用彩色标识带标识,缠一圈代表使用了1次,物品清洗后进行包装前先检查使用次数并标识。
2. 管腔器械检查
采用棉通条通过检查管腔内部,不洁净时用细毛刷蘸取酒精和蒸馏水的稀释液刷洗,注射器冲洗后气枪干燥;锐器尖端使用保护帽,同类锐利器械较多时集中采用小号纸袋包裹前端,胶带缠绕放入器械盒内。软式内镜采用蛋白残留法检测内镜管腔清洗质量,测漏仪器进行管腔泄露测试后进行灭菌。
3. 眼科器械处置
眼科精密器械手工清洗站设置为小型浅部水池,池底部铺有硅胶缓冲垫,手工清洗同样采用酶清洗剂清洗,纯化水终末漂洗;然后用专用精密器械盒固定装放,进入清洗机内进行机械清洗。眼科灭菌程序按IFU要求按类别、有无管腔、是否液体等选用132℃、135℃、下排气式灭菌等程序。
每日每班次主管组长负责检查所属人员工作,记录质量缺陷,质量缺陷条目从器械清洁度、功能状态、数量不符,有无包内指示卡、到包装材料缺陷、湿包等,所有质量缺陷均划分为小项目进行汇总统计。每日通过邮件上报manager,每月汇总分析进行质量缺陷反馈,并将各类缺陷数据变化趋势张贴公示。
注重现场培训。如针对新的内镜,在操作间现场讲解,针对内镜用途、拿取、装载、处置流程进行逐一讲解,包括器械部位名称、清洗剂配置、清洗干燥消毒、测漏方法等,边示范边讲解;然后由操作人员进行操作,讲解存在问题。最后采用标准考核表形式进行现场操作考核,达标后方可进行该项操作。
总体来讲,Hopkins医院CSP管理科学、设施先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信息系统功能强大,可同时满足流程监控、沟通反馈和质量管理需求;以手术室需求为导向的工作排班模式,提升了器械处置周转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全面详尽的质量监控措施,确保了质量监控无死角并得到有效持续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