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况
用地面积: 8.68 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 59.28 万平方米
项目位置: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桃园路与南山大道交界处
建设床位数: 3000 床
项目简介: 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中心城区,地块为不规整的L 形,用地北邻桃园路,西靠常兴路,东接南山大道。
设计单位: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
▲住院街效果图
▲空中花园
设计亮点
双街模式的功能布局:方案设计了门诊街和住院街两套体系,分别服务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有效区分门诊患者与住院患者的医技检查流线,方便了患者就医。
人性化的立体交通接驳:在基地内设计了两套地下交通接驳体系,分别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服务,并在地下一层设置专用的地铁接驳通道,与地铁一号线、地铁十二号线连接。
无风雨立体交通:采用创新型的立体交通系统,有效解决了“人车分流”的难题,在地下形成了立体的“落客—停车”体系,使地面层对行人完全开敞,确保院区内安全的步行环境。
高效的医疗服务平台:将中央医技平台化,通过整合社会的医疗资源,发展对外服务,实现医疗机构之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有利于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
8 小时/24 小时运营系统:方案创造了由门诊组成的8 小时运营系统和由急诊急救、国际诊疗中心和住院区组成的24 小时运营系统,各系统不仅集中且能高效独立运营,又共享中央医技系统,提高运营效率,降低建筑能耗。
高端国际诊疗中心:国际诊疗中心的定位是提供国际标准的高端医疗服务,设置独立的出入口、门厅、门诊区、医技区、住院区、体检、餐厅等综合功能,独立完成各项诊疗服务。
▲功能分区图
主创专访
▲孟建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建筑设计大师,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邢立华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刘瑞平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总监
HCD:请问南山区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存在哪些具体的设计难点?
邢立华: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的定位是深圳市西部的区域性医疗中心。项目位于南山区核心区域,项目在原有650 张床位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最终总体建筑规模接近60 万平方米,床位数量达3000 张。本项目是在高密度城市区域内医院改扩建的典型案例,面临用地狭小、交通拥堵、体量较大、拆改建设同步实施等一系列难题。
该项目几乎聚集了医疗建筑可能遇到的所有复杂的设计矛盾和工程矛盾,方案设计的难度极大,其中最为突出的难点有三项:
第一,建设规模超大。医院每日的人流量在4 ~ 5 万人次,导致交通流线、医疗流线十分复杂。量变往往带来质变,因此传统医院的设计思路基本失效。超大规模的医院交通组织、人流组织、物流管理、运营能耗等均需科学规划与论证,虽然设计的只是一个医院,但是其实不亚于规划一座城市。
第二, 用地紧张。本项目用地仅有8.68 万平方米,由于原有用地不足,需要征迁邻近用地,并且几乎与设计同步进行。交通、日照、环评、消防等限制条件也极为苛刻。在狭小的地块中如何解决交通问题成为了本项目成败的关键。
第三,时序复杂。项目扩建期间不能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营,而且需要在五年之内全部完工。改造、拆除、新建、腾挪等诸多矛盾互相嵌套,牵一发而动全身,比新建医院复杂困难许多倍。设计过程就像是排雷, 需要严谨的理性推导。
HCD:在参与方案设计前,设计团队对项目有何期许?
邢立华:我们的团队设计过多项重大医院项目,积累了很多大型医院的设计经验,但仍然感觉这是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项目。我们曾经对中国医院的发展进行过研究,归纳起来目前中国的医院分别经历了传统型、高效型、生态型三代。目前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即将进入第四代医院——智慧型医院。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医院运营高度信息化将对医疗的功能、流程、模式产生重要影响,医院也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功能集成复合化、流程移动终端化、运营网络平台化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也是智慧型医院的主要特征,我们希望将南山区人民医院打造成为一个新型的智慧型医院。
HCD:本项目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邢立华:我们将本项目定义为超大规模医院,研究超大规模医院是目前中国医院建设面临的新课题,在这方面国内还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与经验总结,而且这样的医院在国际上也非常少见,很难借鉴国际经验。超大规模医院在交通组织、人流组织、物流组织、运营能耗、医疗资源布局、服务配套等方面均是极大的挑战,如果处理不好,对医院而言就是灾难。
针对本项目,我们的设计从剖析超大规模医院的一些本质问题入手,例如,由于超大规模医院的交通量巨大,设计方案应该如何减少对周边城市的交通压迫?是否应该像城市交通枢纽综合体一样进行立体交通接驳设计?超大规模医院的医疗资源布局是否应该以疾病为中心形成多中心模式,形成若干“服务闭环”,提高医院的诊疗工作效率?超大规模医院的后勤物流效率是医院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由于规模巨大,是否应该采用“仓储式”的物流理念?超大规模医院后期运行能耗惊人,是否应运用“被动式”节能理念降低能耗?超大规模医院门诊患者与住院患者众多,是否要在空间、医疗资源的使用上进行合理的区分?超大规模医院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医疗机构,更像一个微缩的城市, 是否应该像商业综合体一样形成多元的服务配套?
我们的设计就是从这些问题切入,对高密度超大规模医院的新模式进行了探索。
HCD:在设计过程中, 建筑方案是否有所调整?
邢立华:由于本项目属于改扩建项目,既存的历史矛盾很多,面临这征迁、拆改、腾挪、分期建设等问题, 需要协调解决的外部问题非常繁杂, 因此有关各方定期开协调会。由于项目牵涉的相关部门多达十几个,各方诉求会有制约与冲突,需要不断进行协调。我们作为设计总承包方,需要分析各种矛盾要素,梳理和平衡各方诉求,探索一个可被各方接受的创作逻辑。该项目目前还在进行深化设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进行一年多的设计时间里,协调会已经开了180 余次,由此可见该项目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从客观规律上讲,该项目设计过程中方案不断地调整,也是对这种复杂项目认知过程的一种再现。
HCD:项目建筑体量是如何演变的?
邢立华:这是一个改扩建项目,相对于新址新地新建医院而言,改扩建医院的设计过程更像是去证明一个数学命题,需要建筑师具有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在方案设计过程中罗列了所有可能的设计矛盾要素,并根据重要程度将这些矛盾进行分类,梳理主次关系,最终的方案使各种矛盾获得了最好的平衡。
HCD:项目在总体规划方面有何独特之处?
邢立华:总体而言,南山区人民医院的设计方案有四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双街模式的功能组织。针对超大的医院规模, 我们设计了门诊街和住院街两套体系,分别服务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有效区分门诊患者与住院患者的医技检查流线,既能缩短流线距离,减少交叉感染,又有利于保护患者的隐私。
第二,人性化的立体交通接驳。方案在基地内设计了两套地下交通接驳体系,分别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服务。所有前往医院的社会车辆全部引入地下接驳、停车。公众可乘坐出租车抵达地下交通接驳区,并通过扶梯、电梯抵达任意诊疗单元。
第三,多元的地铁服务配套。南山区人民医院紧邻两条地铁线。经测算,在所有的交通方式中,通过地铁交通到达医院的人将占总人流量的30% 以上。我们在地下一层设置了一条步行商业街,与地下交通接驳系统、地铁无缝对接,患者通过商业街可到达医院任意建筑单体。地下商业街两侧设置了餐厅、咖啡厅、24 小时便利店、超市、药店等多元服务功能,为医院提供优质服务。
第四,仓储式物流体系。通过论证分析,南山区人民医院采用混合式物流系统,同时引入了物流中心的概念。我们将消毒中心供应、静脉制剂、住院药房等大宗物流单元形成水平物流层的概念。这有些类似于机场托运行李的概念,通过物流系统形成较大水平交通层,可以通过物流系统快速水平送发至各楼宇的垂直物流井, 进行快速配送。同时,物流中心与地下各类一级库形成垂直物流交通。这种水平物流层与垂直物流交通的组合模式可以成为全院医疗物资运行的重要保障。
HCD:本方案的医疗工艺流程是如何布设的?
邢立华:对于超大规模医院,从管理和运营的角度, 医疗资源的分布以多中心平台模式打造,比如急救中心和住院是24 小时服务系统,门诊属于8 小时服务系统; 从管理成本的角度,两者进行严格划分,比如有些医疗中心应相对区域化,如妇产中心等相关科室以患者为中心形成服务闭环。
物流中心概念的引入不但能为全院提供服务,同时也考虑到对社会开放,形成平台型服务模式。物流系统采用混合物流模式,除了常规的气动物流系统外,我们还采用了箱式物流、污衣被服和生活垃圾收集系统等。同时,我们也考虑了AGV 系统,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机器人物流或将成为下一个医院物流的主力。
HCD:设计方案在绿色节能方面有何考量?
邢立华:我们充分利用了深圳市的海洋性气候特点,尽可能采用“被动式”节能的设计。所谓“被动式” 节能,就是采用设计的手段,而不是采用高造价的材料技术手段实现节能。通过采用多种创新设计手段,形成生态型微循环系统。通过采用下沉庭院、屋顶花园、组团园林等一系列设计手段,将自然风、阳光、绿色引入医院,不但有效降低了能耗,同时营造了健康舒适的整体就医环境。我们设计了下沉式庭院,将空气、阳光都引入到地下商业街。再比如我们利用深圳的气候特点, 将住院街设计为敞开的外廊,夏天无须空调,使用起来会十分舒适。裙房顶部设计架空花园层,住院病房两个护理单元之间设计空中架空花园,有效提高医院中高区域的自然通风效果。
HCD:请问在疗愈环境和景观设计方面应用了哪些设计手法?
邢立华:有研究表明,对于患者的康复,绿视率比绿化率更为重要。我们希望将南山区人民医院打造为立体的生态花园医院,让患者随处可以看到绿色。
立体花园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地面花园,尽管容积率高达4.5,我们还是在紧张的用地情况下创造了住院花园;其次是屋顶花园,我们在裙房和塔楼之间创造了一个完全被绿植覆盖的屋顶花园;再次是空中花园, 我们在建筑塔楼创造了数个空中花园,为患者提供休憩的空间。
HCD:对于建设过程中的多重复杂矛盾,设计方案是如何解决的?
邢立华:本项目面临边拆迁边建设的问题,而且建设按时序分几个工期,部分新建单元前期作为医院的临时功能腾挪,以便拆除旧有功能再新建。可以说建设过程相当复杂,这也是改扩建医院的共同特点。可能南山区人民医院由于用地紧张,凸显的难度会更大,这直接导致施工工序比较复杂,难度较大。
我们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项目的特殊性质,在结构选型、能源布局、功能划分等多方面做了充分的论证。南山人民医院的矛盾不是单一的,是由各种矛盾要素编织起来的多维矛盾系统。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有辩证的方法论,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梳理,最终寻求一个矛盾体系的平衡。从某种意义上讲,基于各种矛盾要素的制约,南山区人民医院不一定是最完美的设计,但一定是最合理的设计。
HCD: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是如何进行协调与配合的?
邢立华:我们团队历来主张“全过程设计”的理念, 尤其是针对这种大型复杂的医疗建筑,更需要“全方位思考、全过程统合、全专业协同”。“全方位思考”是在广度上对设计内容、形式与技术的周全考虑,“全过程统合”是在深度上对所有设计环节的全面统筹,“全专业协同”是在精度上对相关专业的整合互动。正是由于医疗建筑的复杂性,建筑师要有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所有环节的意识。
编辑: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