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色彩能够影响儿童的心理状态
色彩有冷暖感、有距离感、有大小感亦有重量感。儿童的心理状态容易通过色彩表现出来,并容易受到色彩的影响。因而在儿童医院这类特殊的建筑室内设计中,应注重合理的运用色彩设计来改善医疗环境,对患儿心理产生积极影响。
(二)色彩能对儿童生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由于色彩能够对人类身体产生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就出现了一种利用色彩进行治疗的科学方法,既光谱疗法,比如,人们沐浴在有色光中或置身于有色环境中,为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利用色彩对人类身体产生积极作用。
红色能够刺激心脏、循环系统和肾上腺素,提升力量和耐力,促进低血压患者的康复,对忧郁症病患有一定刺激缓解的作用。
粉色的刺激作用则相对柔和,同时它能使人们的肌肉得到放松,给人安抚宽慰,唤起希望。
橙色刺激腹腔镜丛、免疫系统,肺部和胰腺,同时能更好的促进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喉部、脾脏等疾病有辅助疗效,一般多为医院的餐厅、咖啡厅所采用。
黄色则刺激大脑和神经系统,提高心理的警觉性,活跃肌肉里的神经,帮助放松和治疗体内某些病症现象,如感冒,过敏及肝脏疾病等问题,浅色调的米黄、乳黄是医院室内色彩的基调。
绿色能够安抚情绪、松弛神经、对高血压、烧伤、喉痛者均为适宜,国外有人提出“绿色率”理论,认为绿色在人的视野中占到25%左右时,人的心理感觉最为舒适。
蓝色影响着咽部和甲状腺,能降低血压,有利于患肺炎、情绪烦躁、神经错乱及五官疾病的患者。
紫色可松弛神经、缓解疼痛,对失眠、神经紊乱的患者可起到一定调节作用,可使孕妇安静,在相关科室内可选用浅紫罗兰色调。
综上,色彩对于人类身体所产生的这些生理学作用都是潜意识的结果,对于儿童来说,亦不例外。设计师若能合理运用到医院建筑室内设计当中,既能利用色彩的积极作用辅助治疗,又可以改善医疗环境。
(三)儿童的色彩天性,偏向暖色调
经过多项调查进一步研究,儿童更偏向让人激动的暖色调颜色,如黄色、红色等,有报告称,红色是儿童最先理解和掌握的一种颜色。
色彩是一种原始的反应,儿童主要是对单一色彩反应敏感,所以在儿童医院的室内设计中,单纯的色彩更能提起儿童的兴趣。而对于较大一些的儿童,单纯靠色彩已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更需要复杂一些的艺术形式,如颜色丰富的卡通人物、玩具和木偶戏等。
(四)色彩对于医护人员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使用色彩调节医护人员的视觉、心理疲劳的作用。利用色彩在人们生理、心理上形成的错觉效应,缓解医护人员的视觉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色彩设计还有助于治疗过程,适当的背景色可以增加医疗器械的清晰度,保证诊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五)色彩与医院形象的关系
主要体现在利用色彩所产生的各种心理效果,营造出一个安全和谐的就医环境,充分体现医院对患儿的人性化关怀,使医院建筑远离死亡、病痛等传统观念。患者心态平和,减少医患纠纷,有助于医者与患者理性的沟通与交流,体现医院的亲和力,从而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色彩还往往起到了诠释医院文化与独特品味的作用,小到窗帘、工作牌、员工的制服……大到医院整体的整体规划,环境设计……处处能发现色彩,一家医院专有的色彩色调,可以让该医院的品牌得以传递与延伸,为企业集聚无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