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是一种生存状态,全球现有超过15%的人口带有某种形式的残疾而生存。我国现有8500万残疾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4%;现有康复需求的慢病患者达2.7亿人;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人因生理机能衰退、心血管病、老年痴呆等致残因素增加,以及慢性病和其他因素造成的残疾,使得残疾人口的数量持续增长,康复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

我国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概况

康复医学自20世纪40年代从美国开始发展,于80年代传入我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康复理论、康复医学技术和康复机构建设均取得了很大成就。我们充分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康复产业发展模式和思路并结合我国国情,已经逐步建立起了我国残疾人康复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康复产业发展模式;构建了一定规模的康复医疗机构;推进了社区康复;进行了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完善了残疾人康复的社会服务体系。

(一)康复医疗机构的分类

我国举办康复医疗机构是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的格局,这种体制有利于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我国现有康复医疗机构,按举办主体分类:卫生部、民政部、中残联、其他各部委、外资、私人机构等;按机构设置分类:综合型康复医院、专科型康复医院、病残护理院、疗养院、护养院、儿童福利中心、康复科室等;按病种分类:骨关节与肢体伤残、精神与智力残疾、听力及语言障碍、神经系统疾病、内科慢病康复等。

(二)康复医疗机构的建设规模

目前,我国康复医疗机构设置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独立的综合或专科康复中心、综合医院设置的康复医学科、社区康复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康复医疗机构与一般医疗机构情况不同,体现在康复医疗组织形式、人员配备、器械设施等方面有较大差异。综合性康复中心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北京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目前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工程和信息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康复机构。

专科类的康复中心多以疾病分类命名,在某一领域独具特长,此类康复机构在全国各地设置较多。综合医院中设立的康复医学科因为有综合医院的医学背景,临床路径比较成熟,在各临床各科互相配合下,既可以充分发挥院内人才和设备的作用,有利于早期施行康复医疗,又可提高疗效预防继发性残疾的发生。因此,这是一种常见的组织形式。

(三)康复医疗资源分布情况

我国康复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大城市集中了80%的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我国中东部发达地区,西北、西南等欠发达地区相对缺乏。此外,全国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仅有39833人,康复专业人才十分匮乏,人才缺口十分巨大。据专家估计,我国现阶段需要康复治疗师11.47万人,人才缺口达10.09万人。参考国际平均水平,考虑到我国2万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需求,我国对康复治疗师的需求达到30万人。

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康复医疗体系

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各级各类的康复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为更多的病残、残障人士提供康复服务是我们在研究我国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市场分析来看,我国现有康复医疗服务资源分布不均、体系不完善,各级康复机构之间没有明显的划分,定位不准确;各类消费群体之间没有明显的划分,流向不明确;服务提供者采取“大而全策略”,导致需要康复的患者无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服务。无差别的医疗服务造成专业化发展缓慢,服务质量整体不高,服务能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一)充分整合康复医疗资源

机构设置不同应该有不同功能定位。2011年9月,卫生部(现国家卫计委)提出在14个省46个城市试点建立三级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坚持“分层级医疗、分阶段康复”理念,有效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利用率。

分层设置,分级管理,形成大型康复机构-区域性康复机构-专科康复机构-社区康复机构的康复医疗服务网络。此举在于明确各个层级康复医疗服务的定位和功能属性,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同时,患者应当能够在体系中流动,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各层级康复医疗机构中转诊。

三级综合康复医院及康复医学科凭借综合医院的实力开展早期介入治疗,从患者住院开始就有康复治疗介入,通过改善患者预后,预防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并承担起区域内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充分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学科发展价值,提升学科水平。

鼓励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整体转型为康复医院,兼顾其他一般性疾病的诊疗、处置和急诊急救功能,保证患者安全。康复专科医院应该承接从大医院急性期稳定下来的病人,对他们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专业康复治疗。

而在社区,它的主要任务是为疾病恢复期患者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条件允许的可以提供居家康复、护理服务。

(二)规范康复医疗机构建设规范

我国医疗康复机构作为向患者提供综合康复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其功能定位、业务布局、服务流程、质量监控等各方面亦应该参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开展等级评审工作,以科学、规范的医疗行为,建设适应国家实情、与国际接轨的医疗康复机构。

然而,各地政府在建设医疗康复机构过程中,没有适合各级机构建设的统一 、适宜的行业标准,机构内部设置、功能定位、运营模式极不规范。

国家在对医疗康复机构的管理中也没有建立起像《综合医院三级评审》的管理标准,这将严重影响我国医疗康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创新,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制定出适合我国医疗康复专科机构的分级评估标准,指导全国各级康复中心、康复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康复科向着建设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早日与国际接轨。

(三)加快康复医学人才培养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及康复医院在岗康复专业人员要通过开展毕业后教育及岗位培训,提高能力和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并逐步形成制度。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应当在全科医师培训中突出康复治疗的内容。逐步扩大高等院校康复医学教育规模,加强教学能力建设,从根本上平衡康复医学教育与康复人才使用的供求关系。引导鼓励社会资本,统筹发展康复事业。

(四)鼓励多渠道投资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百姓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日益增加,康复医疗潜在市场巨大。因此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康复医疗服务领域,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的康复医疗服务格局,促进不同所有制康复医疗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序竞争,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未来发展的思路是“机构分层次、疾病分轻重、治疗分阶段、政策有差别”。我们应该充分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加强合作,在提高医疗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与效益的同时,避免或减少残疾的发生,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本文资料来源于阿斯利康中国、中国卫生产业,有改动,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作者:王葆华等

延伸阅读:

发达国家及地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能带给我们什么?

投资康复医医疗,还是先看看发展现状再说吧

“十三五”医改都改什么?国务院发文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