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时代已经来临,IT技术革命正在影响全球各行各业。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IT技术革命,让医院信息化与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可以后来居上。不少医院积极拥抱信息化,掀起了一场医院管理模式的IT变革。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哪些医院信息化让人惊掉下巴?
301医院玩转ERP系统
我国多数医院在人、财、物的管理上,都是采取粗放型管理。在某种程度上,院长并不知道医院每一分钱是怎么支出的。
对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下称“301医院”)在运营管理中,借助ERP实现了精细化管理,盘清了人、财、物。
2011年1月1日,301医院的ERP系统正式上线,该系统是在HIS和财务管理中间加了人、财、物的运营管理。其中,人力资源管理包括组织结构、岗位类别、人员类别、薪酬福利、入转调离、人员资质等;资金管理是指门诊、住院收入以及相关管理;物资管理包括医疗物资、后勤物资。
借助ERP进行财务管理,既可以实时管理医院内部财务,也可把实时的财务管理生成医院的卫生事业费财务管理系统,上报到上级部门。
在此基础上,301医院建立了运营管理支持系统,方便领导实时关注医院运营,决策支持系统可查询、分析所有数据,实时展示医院的整体运营情况,实现资源利用效益和效率最大化。
北大人民医院挖掘大数据
2014年5月13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下称“北大人民医院”)成功问鼎HIMSS7评级。
该院院长助理、信息中心主任刘帆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下一步医院信息化建设重点工作是实现数据的深入应用。
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建设了73个系统、204个子系统,并将原有系统以点对点连接,变成以平台进行对接,建立了临床数据中心(下称“CDR”)。CDR通过连接33个IT系统,可一分钟实时抓取78%的数据。
刘帆认为,未来医院信息化建设将向两个层次发展:从医院内向院前和院后延伸,把所有医疗数据整合到一起,实现横向整合;将患者个人数据从临床信息逐步转变为健康信息、家庭信息、基因组学信息,实现纵深打通。
“医疗大数据的真正价值不是技术,而是商业模式。”刘帆谈到,借助信息技术产生出的海量医疗数据可建立预测模型,为疾病的预防和预测提供一些新方法,并通过大数据研发出新药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诊断方法,供医生、患者和研究者使用,通过商业模式实现医疗大数据的兑现。
温医一院门诊零排队
在“门诊大厅人满为患、摩肩接踵”已成医院一景的当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温医一院”)通过信息化实现门诊零排队,并斩获“2015亚洲医院管理奖”金奖。
多渠道预约 细化到分钟
为照顾不同层次人群的就医需求,温医一院推出了多种预约途径。包括电话预约、自助机、网络、手机APP、支付宝、微信等多种预约形式。
对于慢病患者和产妇等有多次检查需求的患者,医生在诊疗期间可直接为他们预约下次就诊。
当患者预约成功后,会收到由该院发出的免费短信,提醒他们就诊时间,可精确到几点几分,以及他们到几号诊室找哪位医生就诊。
患者预存 避免反复排队缴费
温医一院在门诊中推行诊费预存,患者通过银行柜台、手机银行、网银、支付宝、微信钱包等多种方式将钱存入就诊卡内。检查、化验时从卡内结账,避免了反复排队缴费。
自助机是温医一院向患者开放现金服务的重要工具。截至目前,该院共摆放了290台自助机。它们具有挂号、银行卡转账、现金充值、打印化验单等20多种功能。患者在自助机上刷一下身份证或就诊卡,所有非医流程都可办理。
首创诊间、护士站结算
在温医一院,有一项改革属全国首创,即取消门诊和住院收费站,将两者合并为一个收费站。
患者住院时,由各病区的护士站护士刷卡办理进出院手续及费用计算。
在就诊过程中,只要就诊卡预存了足够金额,期间所发生的检查、治疗、药品等费用,患者与医生沟通后,可通过就诊卡自动结算,再去做检查或到药房取药。
挂号、收费环节被取消后,温医一院的就医流程得到优化,患者大概30分钟完成一次就诊过程。
湘雅二医院
六大系统提升护理质量
作为一家大型三甲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下称“湘雅二医院”)在患者流量大,危重患者多的情况下,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护理质量和加强安全管理。
借助六大护理信息系统,湘雅二医院实现了护理电子化,规范了护理流程,统一了护理保证,实现了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1.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与传统HIS系统、医嘱处理系统进行对接,应用PAD、PDA等平板实现护理工作的床旁实施。
2.输液监控系统。实现了输液匹配、输液速度的显示、输液量或者剩余量的显示以及输液异常的提示。
3.病区护理电子白板系统。帮助护理人员从HIS系统和移动护理后台提取所需数据,并集中显示,对患者动态、特殊病情和护理项目予以观察和监控。
4.护理排班系统和人员管理系统。护理部通过电子排班方式对护士工作排班,还可自动统计护理的工作量,并自动统计出病区每天、每周、月、年的床护比。
5.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该系统可统计分析护理中所有的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的报告更及时,数据也更准确。
6.移动护理质量检查控制系统。讲PDCA管理理念与移动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并应用在质量管理控制中,实现了对科室质控、对护理部的重点监控以及对夜班或节假日重点时段的监控。
仁济医院
精准数据调结构
如何在现有规模下,由量增转向追求核心竞争力,学科由综合转向特色,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下称“仁济医院”)管理层思索的一大问题。
为此,仁济医院运用信息化手段,用数据进行临床医疗质量管理和监控重点手术,实现了医疗质量管理的精细化。
精准数据考核
在医疗质量控制方面,仁济医院建立了月度医疗质量绩效报表,在门急诊方面主要关注人次、总费用、均次费用和药占比,在住院方面重点关注出院人次、手术人数、总费用、均次费用、药占比、耗材占比和平均住院天数。
仁济医院医疗质量绩效月报会对单病种进行监控,对主要病种进行数据评估、分析以及绩效分析,并在院内科室间进行纵向比较。此外,就同一病种横向和上海其他公立三甲医院进行比较。
在核算过程中,运用了HIS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病案管理信息系统等进行数据管理,以精准数据为基础,保证考核科学性。
打造一流日间手术室
仁济医院的日间手术在国内开展较早,不仅重视日间手术的数量,并重视调整结构。为此,日间手术管理信息系统,可对日间手术床位进行科学管理。
该医院的日间病房床位是个公共平台,门诊医生看到有床位就可以抢,先到先得。该系统可根据患者意愿以及主刀医生手术日,预约手术日期。
该系统有一个模块是日间病房床位自动分配系统,可显示该预约日是否还有空余床位。如果仁济医院日间手术室没有空床,医患协商后可在系统内预约以后日期。
上述医院信息化建设,有没有令你眼界大开?
医院信息化IT革命仍将持续,医院的管理思想如何通过信息化技术来实现,不仅需要医院管理者“脑洞大开”,更需要IT供方的“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