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国家舆论喉舌央视连续两天对药品和医疗器械领域的阴暗面及价格虚高问题的报道,在医疗器械一直在降价这个“主旋律”之后,大降价时代或许已经来临,央视报道就是一个风向标。
“利润空间足够大”的现实将被击碎,医疗器械虚高的价格也将不断被暴风雨地血洗,“医疗器械好做”的日子将一去不返。
对于医疗器械价格可能出现的断崖式下降,笔者认为有以下7个原因:
一是老生常谈的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即降低药耗占比,同时降低药耗价格,这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
二是大面积的省级集采,特别是2016年阳光采购比较多,将直接降低价格,不少省份直接打出“全国最低价”的入围门槛,同时给出了对手价格举报的通道。
三是医疗器械国产化大力推进,结果就是降价,搞出个价格比进口还高的医疗器械,都不好意思提什么“国产化”了。
四是零差率的推进,既然零差率了,高价中标就丧失了一定的土壤。
五是医保控费,医院药耗费用超过的约定范围,医保将不予报销,亏空的部分医院自行承担,迫使医院选择更低成本的药耗产品。
六是地方医改“政绩”使然――你听说过药耗没降价、医改成功的说法了吗?
七是市场竞争促成,现在产品不多,降价是一种有力的竞争手段。
那么,为什么从现在开始,医疗器械价格大清洗才开始来临呢?
一是从央视风向标来看,12月24日报道了药品回扣、行贿,采访了三明医改前操盘手詹积富;25日报道了耗材价格虚高问题,重点推出耗材降价幅度最大的宁波经验;26日报道三明医改的成绩。
这个逻辑已经很清晰:药耗价格还是太高,要继续砍;行贿受贿是导致价格虚高的重要原因,要严厉打击;以降价为鲜明特色的三明医改再次明确要全国推广。
二是从反腐看,医疗设备、医用耗材价格虚高,与行贿受贿有关重要的关联。而昨天(12月26日)起,北京、山西、浙江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成立监察委员会,加大反腐力度。针对党政机关的反腐已经进行了很长的时间,下一步将有可能面向事业单位推进,医疗行业则是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领域,反腐加力必不可少。
从现实条件看,现在医疗反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国家在医改上已经找到了新的突破,反腐、严查商业贿赂不至于影响到百姓的基本医疗保障。今年以来,江苏、河南、云南连片式地对检验科等涉及医疗器械的医院科室进行反腐调查,震撼医疗器械圈。
能挺得过去的,无疑将会成为未来行业的巨人,在这风声鹤唳的时期,优秀者看到的可能是又一拔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