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际医院以“建设国际一流医院,领跑医疗体制改革”为使命,由北京大学和方正集团投资兴建,性质为非营利性综合医院。医院周边地块包括医疗配套项目用地、协和医学中心、公共配套用地、产业用地、市政用地、公共绿地及隔离绿化带,用地地势平坦,西北成24°角。
1、项目概述
项目总用地面积为297.17亩,医院总建筑面积为44万平方米,核准床位数1800张,设有60余个医疗临床和医技科室,是国内医院信息系流最早达到HIMSS(美国医疗信息和管理系统学会)7级的医院之一。医院设备设施先进、技术领先。患者在这里可以得到高素质医护团队充满人文关怀的多学科诊疗服务,并享受优质的医疗就诊环境。
2、医院餐厅设计
餐厅位置
医院餐厅主要位于门诊住院综合楼的地下一层位置,本层除了布置有医院职工餐厅和营养厨房外,还有核医学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药库药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设备用房及停车场等。医院餐厅通过南侧的专用餐梯向住院部及医技科室进行送餐,路线直接,避免了同其它流线的交叉。北大国际医院餐厅的设置方式,避免了占用宝贵的地上医疗资源,在国内新建综合医院中具有普遍性。
▽ 北大国际医院餐厅位置示意图
餐厅规模
医院餐厅的总面积为3910平方米,涵盖负一层及七层的相应空间面积。餐厅面积与院内总床位数的比值为2.17㎡:1,能够有效满足院内使用人群的就餐需要。如下表为北大国际医院餐厅面积指标量化表。
医院餐厅布局设计
由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餐厅是由负一层、七层两部分构成,因此其功能布局连接兼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在这两部分餐厅中,就餐区与厨房各层均平行布置,形成多层厨房。七层餐厅货物通过专用的货梯运送,确保其独立性。
医院餐厅送餐流线
北大国际医院餐厅的送餐流线主要由垂直和水平两个系统构成。配送食物由营养、职工厨房准备完成,经由水平通廊送至住院部的四个专用餐厅,继而垂直送至医院的救治区。
▽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送餐流线示意图
在此分为两种送餐路线,其一是对医院医技科室职工人员的送餐,现以对ICU 中心和手术中心的送餐为例,餐车通过食梯到达三层平面,通过公共走廊将食物分别运至各自的配餐室内,然后经由传递窗到达医护人员用餐室;其二是对住院部病人的送餐,现以五层标准护理单元为例,餐车通过四个专用食梯分别送至五层的四个护理单元,再经备餐间处理后送至各个病房内。在整个送餐过程中,独立的送餐路线确保了流线的完整性与高效性,如上图所示。
此外,北大国际医院的社会化餐饮服务空间均匀分布于整个医院内,不仅包含有集中设置的美食街,另外还有咖啡厅、零售超市及自助服务等,分布在各层平面中,如下图。
社会化餐饮服务空间形式
餐饮空间主要采用开敞和封闭两种空间形式。地下一层的美食街中,各餐饮制作单元相互独立,却享有共同的就餐区,这可以避免因过度划分用餐区所带来的弊端,利于整体统筹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创造出适宜的空间尺度氛围,如下图(a)所示。对于门诊大厅中的咖啡厅而言,兼有两种空间形式,一层部分采取封闭的方式,以便对医疗区内不需要的声音和视线干扰进行阻挡,为使用者创造出私密性的环境,而在二层部分则采取了开敞式的空间形式,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又可作为休息、等候空间,如下图(b)(c)所示,院内其它社会化餐饮服务空间依据其各自类型及位置均合理选择了相应的空间形式。
空间色彩和材料的选择
北大国际医院社会化餐饮空间多以白色和暖色系为主,其中地面及桌椅采用白色,干净清新;而墙面、吊顶以及桌椅间的隔断等采用暖黄色,能给人以欢快喜悦的感觉,并可以使人产生香甜的味觉感受,进而促进食欲。
在材料的选择方面,设计师充分发掘其特征,通过对其的合理运用,为餐饮服务人群创造出了适宜的内部环境。例如在北大国际医院的美食街,内部隔断、墙裙、座椅及柱子等多以仿木纹理材料为主,给人以亲切、朴实无华的传统气息和韵味;在天花的处理中,设计师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材料,靠近楼板处采用深色金属钢架作为大面积的基底,并从其上伸出规则排布的木质灯箱,层次丰富且富有情趣;此外,对于地面材料的选择,由于是人们接触最多的地方,所以选用了防滑耐磨的地砖贴面。
医院餐厅的人性化设计
北大国际医院餐厅在人性化设计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1)就餐区域除了大部分的常规桌椅外,还设置了独立的双人吧式桌椅,方便不同年龄结构人群的使用,活泼就餐氛围。
(2)有明确的标识系统,设计师将各功能空间的名称贴在建筑的竖直界面上,清晰易懂,这种方式同南京鼓楼医院的做法类似。
(3)除设置常规餐厅外,考虑到少数民族人员的需求,还设置了独立的清真食堂。
(4)餐厅内部色彩以暖色为主,在与医院取得整体协调的同时,又有利于提高就餐食欲。
作者:李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指导老师:李敏,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医疗建筑设计研究所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