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专家呼吁将体检费用纳入医保。这一观点抛出之后,引发各界热议,支持声占到反馈的大多数。但仔细想这个问题,让基本医保从“保治病”的本位,扩展到“防未病”也需要更多谨慎。

目前,无论是新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还是职工医疗保险,都没有将没有疾病症状时自行提出的健康体检纳入报销范围。在日前召开的首届健康中国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呼吁:有关部门对于将体检费用纳入医保的事宜,应尽早有一个合理安排,并制定出时间表。

而这也不是类似观点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2013年两会,政协委员孙丹萍就曾提出将健康体检纳入医保的建议。这些观点背后的原因都比较一致——早发现、早治疗,甚至防病于未病,有利于人民健康。而这一观念不但早已被公共医疗领域认知,也与国务院今年11月初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方向相契合。但一些居民反映,无法报销是自己没有定期体检的原因。

广州某医院体检中心主任王女士介绍说:“目前,除了单位体检之外,一般人群定期体检的意识比较薄弱。如果定期有专款体检的话,对预防疾病会有很好的效果。”

从数据上看,以胃癌为例,目前日本、韩国的早期诊断率在80%以上,我国还不到20%,而早期诊断对于肿瘤的治疗意义极其重大。因此,当“健康体检纳入医保”的观点再次进入公共视野,支持者占到大多数。

与此同时,也有观点认为,提高体检的普及率固然没有错。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有轻微患者自述症状,医生认为必要而开具的检查本身就可以报销。而所谓“健康体检”,主要指定期进行的套餐式体检,已经出现过度商业化的倾向,贸然纳入医保,将有可能拉低原本就有限的医保资金使用效率。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子君指出,由商业驱动的健康体检实际上作用很有限,很多人刚体检几天就发现肿瘤,根本不是体检时发现的。国外很多是家庭医生给病人看病时,会提供一些建议,没有必要把健康体检和医生服务分开。

根据调查显示,2003年开始,中国健康体检机构从几百家迅速增加到近万家,市场交易规模从2009年的231亿增长到2014年的749亿,健康体检人数达到4.02亿人次,其中,过半增长来源于民营企业。而由于利润可观,部分功能主要被定位于接待急、危、险、重患者的三甲医院也开设了体检中心,屡次被诟病挤占了原本不足的医疗服务供给。

香港艾利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表示,从数据来看,我国体检普及率符合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但在发达国家中,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在医疗卫生总费用中占比约10%左右,而在中国这一比例不足2%。提高全民体检普及率,应该更多依靠商业保险普及。

一位不愿具名的医保领域专家表示,以我国医疗保险运行情况来看,大规模地将健康体检全部纳入报销范围需要非常谨慎。目前可以考虑将其作为特殊困难群体的福利政策提前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