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康复性园林对于使用者的积极作用主要在于生理意义、精神意义与社会意义 3 部分。其中,生理意义在于自然疗法与园艺活动,包括植物的色、香、味、质,自然界风、雨、鸟、虫对感官的刺激,以及适当地在医院康复性园林中组织园艺劳作;精神方面的意义是凭借园林自然景色消除患者的不安与急躁情绪,消除医护人员紧张的工作压力。社会意义是通过,为患者、患者家属、探访者等提供一处交流互动的空间,改善医院环境,有效提高医院口碑与知名度。
一、医院康复性园林的特点
1、“自然”
不同于城市广场,自然因素是康复性园林的主要组成部分,植物、水体等在其中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有起到滞尘抑
菌作用的植物,有能产生负氧离子的植物与水;另一方面良好的自然景色对生理特性的适应、合拍,能够产生特定的感受,从而促进身体健康。
2、“互动”
由于康复性园林的使用者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生理或心理的问题,需要通过一定的色彩、有节律的声音、芳香的气味、宜人的质感刺激,改善使用者的感官。康复性园林还需要通过可操作性强的互动,使人从自身的不良状态中剥离出来,分散对身心不适的注意力。
3、“人性化”
康复性园林的使用人群涵盖患者、 亚健康人士及健康人士 3 个梯度,其中,健康人员包括医疗机构中的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与探访者,其在设计与使用中,充分考虑到各梯度人群的使用需要,以及各年龄层的使用者需求。
二、医院康复性园林植物设计
本人所在的医院现状条件是 3 幢房屋建筑,占据了医院的相当一部分面积,可用于绿化的面积十分有限,对于类似的客观环境,康复性园林只能通过合理地栽植植物,丰富场所空间,提高绿化率,将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最大效益。一方面通过植物的层次设计,在有限空间内营造健康的小气候环境,提供一定的疗养保健功能,起到小范围内的空间减噪效果,避免3幢建筑之间的噪音干扰,使康复园林环境变得安静,为人提供舒适健康的环境;另一方面植物的合理配置可以用有限的面积营造诸如开放空间、 半开放空间、 私密空间等不同类型空间。
此外,植物是园艺疗法的物质基础,尽可能在该处空间提高植物种类,利用不同类型植物刺激人们的视觉、触觉和嗅觉等多种感官,使人全方位地感受细节所带来的趣味,从而锻炼肌体、 舒缓心情。
1、生态性设计
医院康复性园林要求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四季的景观,但也需要根据具体的生境,适地适树,合理地选择乡土树种,并注意抗污染树种的配置使用,如榆树、侧柏、垂柳等。针对本院绿化场所有限的情况,生态性设计可以通过植物的乔灌草配置,巧妙地通过植物遮掩丰富空间数量与类型,确保步行空间、休憩空间与运动空间的完整,提高场所灵活性。
2、保健性设计
医院康复性园林的植物群落保健性设计体现在植物的气味、功效和色彩几个方面。有些植物能散发促进人体身心健康的芳香气体,有助于一些疾病的康复;有些植物本身就是良好的药材,设计时在了解植物特点、习性、观赏价值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具有保健性能的植物资源,合理配植适宜不同人群的芳香、药用植物,通过完成植物群落的保健性设计,满足人们养生、观赏、休憩、保健等多方面需求。例如,根据风向确定植物栽植方位,将植物分层、分隔配置,防止不同芳香类植物混合后气味混杂;根据不同植物芳香气味相生相克的关系合理配置,增强保健效果。本院所处的杭州地区,可在院中栽植桂花与香樟,2 种植物的搭配种植可为患者提供消炎止痛的作用。
3、意境设计
结合古典园林文人雅士对植物寄予的文化信息,在医院康复性园林中栽植能够表达一定内涵与意境的植物。如雄伟苍劲的松柏,不涟不妖的荷花,清雅高洁的桂花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将使用者的注意力从自身转移到外界植物中,从而改善心境。
医院康复性园林的设计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人们对环境与健康要求的不断增强,该研究领域将不断拓宽延伸,最终结合康复性园林自身特点与内容,找到适合其发展的清晰脉络,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具体化的医疗要求。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