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及相关规定
(一)概述
感染性疾病科是临床业务科室。做好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是提高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和感染控制水平,增强医院预防、控制传染病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做好综合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提高其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和防控能力及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实现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及时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有效救治感染性疾病,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相关规定
2005年原卫生部第41号令颁布了《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规定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原卫生部以卫医发〔2004〕292号文下发了《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要重视对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投入,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搞好设计和建设。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要相对独立,内部结构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清楚,便于患者就诊,并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二级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室、呼吸道(发热)和肠道疾病患者的各自候诊区和诊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三级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还应设置处置室和抢救室等。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配备必要的医疗、防护设备和设施。设有感染性疾病病房的,其建筑规范、医疗设备和设施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选址及规模确定
(一)选址
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该设立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内,与其它门诊、急诊相对隔离, 有明显的就诊行进路线标识, 通风良好的地方。一般应考虑设在医院院区的下风向,与医院医疗废物暂存点有相对较近的运输线路,与院区内主要通道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使患者进入医院能够比较迅速达到从而避免污染过宽的区域。可选择与住院大楼和门诊大楼有一定距离且相对独立的位置,也可设置在门诊楼下靠背后的一个端头,与急诊保持较短的距离,这样也便于管理。有条件时感染性疾病科门诊采取全封闭就诊流程, 且单独开门, 远离门诊和病房大楼, 避免使感染就诊患者与一般患者的接触。(二)规模确定
要结合医院的性质、规模、等级、接诊量来综合考虑确定,同时要兼顾到平战结合的需要。总体要求能够满足医院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和防控的需要,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在呼吸道、消化道的诊断室消毒期间,都分别应当有备用诊室。三、人流、物流、信息流特点分析与医疗流线组织
(一)人流、物流、信息流特点分析
感染患者进入医院后在标牌指引或者首诊医生的引导下到感染性疾病门诊就诊,经传染病排查或留观后离开。医务人员则从医务人员专用通道经缓冲后出入工作区。
本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按规定的线路运输、暂存。
(二)医疗流线组织
医院在空间和就诊流程上应最大限度地使感染性疾病科患者相对集中, 减少在医院内的流动和污染,并尽量使感染患者就诊后交费、检查、留观、治疗均在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内完成。将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诊治, 避免非感染患者与感染病患者的交叉感染, 保护大多数就诊患者。感染患者进入医院后在标牌指引或者首诊医生的引导下,分别经专用通道进入发热和腹泻病诊断区等候、就诊,不能排除传染病可能的患者需要到相应留观室留观,经排除后到普通诊室就诊,确诊传染病的则转入传染科诊治。
医务人员则从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在缓冲区更衣、换鞋、防护后进入工作区。工作结束后
在一脱间脱掉防护服进行沐浴后穿上自己的便装离开,与进入的路径略有区别。
本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首先送入污洗间处置、暂存,再按专门线路运到医院的医疗废物暂存点。
[caption id="attachment_23513" align="alignnone" width="431"] 发热门诊检验处[/caption]
四、区域划分、主要功能用房及平面布局
(一)区域划分
1.按功能划分感染性疾病门诊可分为门诊接诊区、隔离留观病区和医护工作区。
⑴ 门诊接诊区。包括等候间、分诊处、挂号室、收费室、检验室、放射检查、诊断室。
⑵ 隔离留观病区。包括医护工作站、治疗室和留观室、处置室。
⑶ 医护工作区。包括会诊室、休息室、库房、消毒室、卫生间和清洁更衣室及淋浴室。
2.按清洁程度划分
感染性疾病门诊可分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清洁区。
⑴ 污染区。包括X线检查室、诊断室、观察室、抢救室、专用卫生间、污物处理室、病人出入口及污物出口、尸体出口;
⑵ 潜在污染区。包括挂号室、收费处、化验室、药房;
⑶ 清洁区。包括医护人员更衣室、值班室、库房、休息室、洗澡间、配药室;
(二)主要功能用房
主要功能用房包括挂号室、收费处、检验室(参见图3-7-2)、药房、放射检查室、诊断室、备用诊断室、留观室、抢救室、专用卫生间、污物处理室、医护人员更衣室、值班室、库房、办公室、淋浴间、治疗室;(三)平面布局
首先至少应设三个通道和走廊分别供医务人员、发热病人、腹泻病患者使用,其中中间的走廊供医务人员使用。有条件的还应设置污物的专门出口和通道。分诊台、患者等候、挂号收费、检验室、药房应布置在前端;发热病人和腹泻病人的检验室、药房宜分开设置。
接诊病人数量比较大的感染科应设备用诊断室,供诊室消毒处理时轮换使用。
诊断室、隔离观察室、放射检查室、治疗室和抢救室、处置室等应设置在相对中间部分,
诊断室、留观室、治疗室宜依次相临布置,便于减少交叉污染,提高工作效率;
医护人员更衣室、值班室、库房、休息室、洗澡间则设置在后端部分。
各区域之间可以用轻质材料隔断,并标识清楚。
感染性疾病门诊布局示意详参下图图。
感染性疾病门诊布局示意图
五、装修及安装配套要求
(一)装修要求
感染性疾病门诊所有业务用房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蝇、防蚊设施。内部各区应划出醒目的地面标识和空间指示牌,工作人员和患者从不同的路径出入,利于明确、规范分区管理和消毒隔离。
房门设锁, 窗户安装排风扇和护栏。户外设防护隔离带,确保患者隔离期间不与外界接触。
(二)安装配套要求
1.诊室内安装紫外线灯和手卫生、手消毒设施,室内配备诊疗桌椅、诊疗床等专用诊疗设备和痰盂、医疗废弃物收集箱等卫生设施。发热门诊要特别注意要有很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如自然通风条件受限,应安装排气扇或者其它机械通风设施。如安装空调则注意不能采用集中空调系统,只能选择有新风供应的单体式空调,且排气口不能设置在人流较多的通道上,至少应高于地面2米。
2.处置室、观察室、化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挂号室均设手卫生设施。
3.留观室一人一室,各病房内应有呼叫系统,并配备有独立卫生间以及患者独立使用的处置、消毒、保洁等专用物品。
六、主要设备配置原则
必须配备充足完善的治疗、抢救药品和器械。配备血、尿常规、血气分析仪或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等必要的检验设备。在发热门诊设有固定或移动式X线机。
还要配口罩、手套、鞋套,防护衣等防护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