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给力且持续支持使得医疗器械产业能够享受足够的政策红利,医疗卫生服务大扩容带来的增量需求给予行业一个足够高的天花板;越来越活跃的兼并重组将行业秩序和结构优化,打造领军型企业。三股力量交汇共振,带领医疗器械进入最好的时代

 

  政策红利持续推动

  经历数年市场扩容后,药品行业面临较大政策干扰,如招标、降价,近几年,政策面偏紧的药品市场发展速度明显下降。而医疗器械行业处于产业周期早期,鼓励性政策占据主导且刚刚进入政策蜜月期,行业有望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未来,医疗器械行业会有更多政策扶持,较药品有更大的比较优势。

  去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健康服务业大概念,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力争到2020年,把健康服务业的总规模从现在的2万亿元提高到8万亿元以上。医疗器械属于健康管理领域,该政策对健康护理类医疗器械等直接形成利好。自该政策出台后,市场对于医疗器械的关注开始逐渐升温。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秘书长陈红彦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是医疗器械政策大年。实际上,医疗器械行业已经很多年没有新政策了,比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是2000年颁布的,现在已经实行14年,并且中途没有对该条例进行任何修改,但我国器械行业在这14年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直至今年321日,国务院公布了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增加了很多支持行业发展的内容,更加符合目前的发展趋势,更加鼓励技术创新,积极推动医疗器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创新。同时,新修订的监管条例还放宽了对医疗器械研发的要求,由原来的必须有厂房、生产条件后才能进行注册认证,变更为只要达到创新条件有项目就可以批,获批后甚至可以委托别的厂商做,这大大节约了研发成本和周期。

  与此同时,今年2月,我国食药监总局颁发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对器械创新给予鼓励。该政策提到,相关监管部门将在确保上市产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针对创新医疗器械设置特别审批通道,加快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该政策对鼓励医疗器械的研究与创新,促进医疗器械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更具代表意义的是526日晚,卫计委火速启动首批国产医疗设备遴选,并选择数字化X线机、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3种基本医疗设备为第一批遴选品目,这给国产医疗器械行业一个积极的信号。国金证券研报认为,入选的目录产品将有望成为国产化设备的标杆,通过政策红利加速市场化进程,并且最终通过进口替代降低医疗成本。

 

  新医改带来增量需求

  另一方面,医疗服务产业的大扩容给医疗器械产业带来了一片蓝海。

  由于我国医疗器械大多仍停留在中低端产品,因此,政策鼓励下快速扩容的基层医院成为我国医疗器械厂商的必争之地。

  今年5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把公立医院改革作为2014年医改的第一大任务。其中,文件明确表明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并启动实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新增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700个,使试点县()的数量覆盖50%以上,覆盖农村5亿人口。县一级公立医院的大规模新增意味着市场容量的增大,而医院的建设必须有医疗器械作为支撑,这对于国产医疗器械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我国目前有县及县以上医院1.3万家,乡()卫生院5.2万家,医院病床数达300多万张,基层医疗机构年诊疗人次远高于医院,但是医疗器械配备水平较低。基层医改推动了各级政府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随着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和基层看病报销比例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市场空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而在目前国内中低端医疗设备采购中,本土企业高居榜首。同时,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未来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行业规模将日益扩大,这将大大有利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优势的国产领头羊企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此外,国家逐渐放开民营资本办医,且加大了财政、土地规划、税收、医保等支持力度,将加速设备资本布局医疗服务领域,民营医院加速发展也导致优秀的国产医疗器械拥有巨大的市场。

  陈红彦向记者表示,医疗改革带给医疗器械爆发式增长是显而易见的,医院多了,医疗设备需求自然就会更多。同时,我国大型医院面临更新换代,很多旧的器械需要淘汰,这在最近十年会逐渐明显,也促使医院临床器械的需求增长。

  同时,我国医疗器械与药品占比严重畸形的因素——“以药养医是此次医疗改革的重中之重。

  东莞证券认为:以药养医的破除是大势所趋,医改尽管坎坷,但是医药、器械和医疗服务之间的不合理结构终将得以修复,医生的技术价值得以体现,从而带动医疗器械的大发展。而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将提高医疗器械医保覆盖率和报销比例,如透析等。

 

  并购来袭促行业快速整合

  具备多样化、创新快、跨界难特性的医疗器械,通过自身力量形成规模化集团存在困难,因此,行业并购重组将是未来一大推动力。

  医疗器械大多数都是中小型公司,国内几乎还没有一家形成集团化的器械类企业。医疗器械的研发和注册壁垒都要远远低于药品,除了三类器械,一类和二类器械的产品注册周期都比较短,一般都不会超过1~2年,相比之下,药品的研发投入更大并且注册周期更长,壁垒高出不少。并且,医疗器械盈利更容易,很多企业收入规模在3000万元左右,但净利润能够到1500万元甚至2000万元,而药品领域,几千万收入规模的企业还在盈亏平衡点挣扎,这些都是导致器械类公司偏小的原因。

  同时,器械品种非常多,需求也呈现多样性,据海通证券研报介绍,以超声为例,可以分为液晶显示屏和CRT显示器,有彩超和黑白超,有台式机和便携机等区别,一个小类产品就可能有很多种型号。产品需求的多样性给了众多中小企业生存空间。

  因此,尽管整个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去年已经在2000亿元左右,但由于产业细分过多,落实到单个小领域的市场空间非常狭小。彩超和骨科已经属于市场空间比较大的领域,但市场规模仍然在80亿元~100亿元左右。而药品领域的市场空间则大不少,天士力(600535SH)的复方丹参滴丸单产品都能做到近20亿元。

  上述特性使得医疗器械行业做大的动力缺乏,无法打造品牌效应,产品不规范。

  实际上,海外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企业之间的不断并购。1999~2011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上市企业并购相关金额高达5508亿美元,并购次数也高达6000多次。GE2004~2009年相关并购次数达到59次,使得行业能够快速整合并且以龙头企业带动快速发展。

  因此,从我国而言,近年来涌动的并购浪潮将成为行业规范、企业不断做大的推动力。

  据业内人士介绍,从2013年开始,我国有很多医疗器械的并购案例,从兼并后的融合来看,大多都非常顺利就能整合,因为该行业每个细分领域各有特点并且大多并不干扰,快速整合使得企业收入及利润得到快速增长。例如新华医疗(600587SH),近几年来内生增长维持在20%~30%,不断的并购提供业绩增量,实现了业绩连续多年的高增长。

  陈红彦认为,新医改的推动、政策的大力扶持,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爆发式增长提供了可能。去年,我国医疗装备行业的销售额已经达到2000亿元左右,预计在2016年左右将较现在再翻一番,成长前景巨大,同时,金融资本的涌入也将为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