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复旦“百强榜”评选增加了全国七大区域的医院排行及专科排行。榜单扩容为市民就医提供了引导作用,为患者提供更理性和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本月15日,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最新全国百强医院排行榜出炉,虽然北上广地区三甲医院占据了百强中的45个名额,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百强榜”评选还增加了全国七大区域的医院排行及专科排行,让更多百强以外的区域医疗中心及医疗机构有了“露脸”的机会。

在笔者看来,作为目前较权威的医院评选榜单之一,复旦百强榜增加区域性医院排行评选,实际上是“好的开端”。叫好的原因在于,榜单扩容首先或对“百强”医院起患者分流作用;其次让拥有部分顶尖科室却无缘百强的医院,提供了一次与顶尖医院“扳手腕”的机会;最根本的就是为市民就医提供了引导作用,尤其是有大病治疗需求而“蜂拥”至北上广的患者,提供更理性和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而称该榜单为“开端”,除了是指相关区域性榜单是复旦榜6年来首创外,也针对我国当下提倡的分级诊疗现状。让人尴尬的是,百强榜的扩容目前仍集中在三级医疗机构中,对于二级乃至基层医院而言目前仍难“榜上有名”。如何最大限度将二级乃至基层医院纳入“百强”评选体系,让这批医疗机构现有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是榜单评选者,也是相关卫生部门应当考虑的问题。

不过在笔者看来,民间和院校等智库机构所提供的榜单,实际上是医改大背景下提供的“一则建议”,而严峻的医疗局面并非“建议”可解决。就我国的“宝塔型”医疗结构而言,现有的80%就医是在三级医疗机构进行,这也是我国“看病难”现状的根源之一。

诚然,改变这一现状并不是靠一个“榜单”就能解决,还要有赖于看医改中衍生更多倾向于基层医疗的实质性政策,同时还需要逐步扭转市民的就医思维,这才能使现有的就医结构趋向更加合理。

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