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中的术语定义,医疗结构包括医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急救站等。据统计,当前我国(除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外)县区级以上医疗单位(含工矿企业医院、部队医院、民营医院及中外合资医院等)总数大约21000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041家,约占医院总数的5%,90%以上为二级及二级以下医院。二级以下医院规模小,但是作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在百姓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08年我国18520家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接诊人次达到10亿余人次。
相对来说大型的医院都有一定的废水处理系统,但是规模小的医院废水处理系统建设方面比较薄弱,整体来说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废水没有得到较好的处理,医院污水来源及成分复杂,含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学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等,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不经有效处理会成为一条疫病扩散的重要途径和严重污染环境。
一、相关标准及规范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针对医疗机构废水的治理要求日益趋于严格,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标准、规范等。1983年首次提出《医院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J48-83),随后医疗结构废水排放要求纳入《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88年颁布1996年修订)标准中,2001年重新颁布了医疗机构废水的排放标准《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GB18466-2001),2005年又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即《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66-205)。除此之外,还有2004年非典期间在《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07:88)基础上重新修订的《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07:2004);《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中涉及到医疗机构污水作为中水水源的要求。社会不断进步,处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机构污水的处理的要求也日益完善。
二、医疗机构污水水质特点
医疗机构各部门的功能、设施和人员组成情况不同,产生污水的主要部门和设施有:诊疗室、化验室、病房、洗衣房、X光照像洗印、动物房、同位素治疗诊断、手术室等排水;医院行政管理和医务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食堂、单身宿舍、家属宿舍排水。
医疗机构污水中含有酸、碱、悬浮固体、BOD、COD和动植物油等有毒、有害物质。不同部门科室产生的污水污染因子各不相同,如重金属废水、含油废水、洗印废水、放射性废水等,而且不同性质医疗机构产生的污水也有很大不同。废水水质类似于生活污水,但是较一般生活污水排放情况复杂,同时医疗机构污水受到粪便、传染性细菌和病毒等病原性微生物污染,具有传染性,可以诱发疾病或造成伤害,具有较高的安全隐患。
医院污水除具备以上特点外,医院污水还具有以下特点:水量波动大,和病床使用情况息息相关,空闲病床数越少日排水量越大,日接诊人数越大日排水量越高,而其集中在白天排放,晚上10点至早晨4点水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三、医疗结构污水处理工艺现状
2004年根据我国医院的现有处理设施的运行效果等,在《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中根据不同排放去向的不同排放要求,归纳总结了成熟的处理工艺,包括一级处理工艺、二级和深度处理。一级处理工艺包括:“化粪池+格栅+(调节池)+(沉淀)+消毒池”,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设置调节池和沉淀池,根据水力条件决定是否设置提升系统,一级处理工艺仅适用于排放到有污水处理厂的下水道。二级处理工艺:“化粪池+格栅+调节池+生物处理+沉淀+消毒池”,具体的生物处理工艺多种多样,例如SBR、普通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以及各种变形工艺。深度处理工艺:是在二级处理的基础上增加投药过滤处理单元,最后消毒后排放。
消毒工艺是医疗结构污水处理的最重要的环节,现在使用的消毒剂主要是氯系(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等)、臭氧以及紫外,其中多为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消毒工艺。
相对于2004年,现在国家及地方环保部门对医院污水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以上提出的工艺路线适用范围变小或者受到限制,需要更完善的组合处理工艺来满足现有以及近期的要求。
四、处理工艺发展趋势
我国水资源日益缺乏,节水、水资源循环利用将会涉及到各类用水环节,医疗机构也不例外。在重新修订的《建筑中水设计规范》中医疗结构(除结核病、传染病等)的污水作为中水水源由原来的“不宜”修正为“不限制”,也就是说医疗结构污水回用将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虽然其回用受限比较大。
医疗结构污水的回用势必要求污水处理工艺也要同步提高,原来以去除有机碳为主的主体生物处理工艺(SBR、接触氧化法等)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处理要求。在更高程度去除COD、BOD等基础上,同时有脱氮除磷的要求,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工艺也要向满足以上要求的方向发展。
为应对医疗机构污水处理的高要求,我们经过研究开发,已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可行的先进处理工艺。应用最新组合处理工艺后,污水CODCr≤30mg/L、TP≤0.1mg/L、氨氮≤5mg/L,浊度可以达到检出线以下,可以达到各方面的水质需求,扩大了处理工艺的适用范围。
王文忠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30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