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宇对国外一家儿童医院的外部环境印象深刻——墙上爬着青青的藤蔓,紫色的小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给人一片自然恬静的感觉。他们的绿化理念是“推开窗户就能见到绿色”,努力营造的是一种与绿色没有距离的氛围,绿色环境不只是窗外的一幅画,而是让患者从视觉、嗅觉、听觉上与绿色融为一体。

环境是总体塑造的产物,不仅是小空间的景观唯美,更是与周围环境的完美协调。那么医院的外部环境设计如何与周围环境协调呢?杨海宇为我们解答了医院外部环境设计前的重点考量。

 医院外部环境设计前的重点考量

 

衔接交通,符合城市肌理

对于医院的总体规划来说,医院的外部环境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在外部空间的环境设计中,流线衔接,尤其是与城市的衔接,是应重点考虑的。杨海宇从总体规划入题,强调道:各个城市都在做详细的城市规划,对医院来说,要符合当地的区域卫生规划及规划要求,包括用地的性质、建设高度、建筑规模等规划指标。

同时要注意周围的环境,即城市给医院提供的条件,如道路,大型医院一般需要与两条城市道路相邻,保证医院与城市的顺畅衔接。医院一般要求有4个出入口,门急诊、住院部、职工、污物。其中货物出入口可以与职工出入口合并、共用,但对于医院来说,为满足洁污分流的要求,污物口必须设置。假如在一条道路上,同时设置4个出入口,是非常困难的,作为医院内部运营也是非常麻烦的,因此,医院的外部最好拥有两条城市道路口以上与其土地连接,这样使用起来才比较方便。

另外,医院建筑还应符合城市的肌理设计。杨海宇接着说,肌理,就像皮肤的纹理。纹理清晰、柔和、富有弹性和光泽,是人类健康美的一个重要表征。城市也有它的肌理,表现在人们可以目睹、触摸和感知的城市硬件和城市内涵。硬件如道路、街区、建筑、水体、绿地等展示出来的体量、形态、色彩、风格,内涵则表现在民俗风情、行为道德、礼仪风尚、文化宗教等方面。城市肌理在表现城市外在形象的同时,彰显着城市的精神和底蕴。它是一种建筑生长的延续,是空间排序准则的延续。医院外部环境设计前的重点考量

“比如说,北京这个城市规划是方格网式的布局排序,建筑也是在力争正南正北的格局。除了城市环境要求外,历史文化就是这样形成的,如果想要融入北京的规划中,就应该满足这种历史格局,采用比较方正的布局形式。假如想把医院建成带有45°斜角的形象,原则上不是不可以,但是要看是否符合周围环境的需求,是否符合城市的景观、美学要求,避免后期加工改造来满足城市的要求。举例来说,比如我们要建设的医院旁边有一座高楼,遮挡医院建筑的采光。为了解决采光问题,我们必须设计一个三角型的建筑或斜角的建筑,这个斜角要与周围呼应,要考虑到它与道路间的关系,与局部景观等是不是协调。如果这些都不存在,我个人觉得就不要做这个太特殊的建筑形象,因为医院还是应符合城市的肌理要求。医院是一个功能性极强的建筑,采用特殊手法后,为了城市的要求,必须花钱来符合城市的布局,那么就不如直接采取简单易行的方法,即满足城市的肌理要求,又可将内部功能融入医院的外部整体设计概念。”

与城市协调后,杨海宇认为,实际上与道路也协调了,城市的肌理也是通过道路来划分的。那么城市道路对医院建筑提供的服务就很到位,就可以充分利用城市提供的市政条件等来满足医院自身的需求。

 

 

立面形象,避免“山墙头”,力求简约

谈到建筑的立面形象,杨海宇说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忌讳的概念——“山墙头”。什么是“山墙头”呢?用病房楼设计举例,目前病房全部朝阳是医院管理者们追求的一个目标,而医院的建设标准上要求医院有50%的病房有良好朝向,但并没有规定医院的良好朝向具体是哪个方向。在北京,正南向是最好的朝向,设计师为了争取朝南方向,病房楼大都是窄长的空间体量,面宽和进深之间的比例关系都是一个较大数量级的概念,大概为131516的比例关系,而当建设用地恰好是在一条南北向的道路旁侧时,那么相当于这个建筑的“肩膀”朝向城市,是一个很不易和街景相匹配的立面,这就是在规划设计中忌讳的概念即“山墙头”。

对于城市来说,从规划上并不喜欢这样的建筑。城市希望街景画面非常气派,有变化、有规律,希望各个建筑把最好立面展现给城市。为了处理“山墙头”,不得不加大投入,造成形式主义与功能间的取舍的矛盾。假如在建设前就考虑到这些,或许简单的调整就能够解决医院功能和城市要求的结合问题,达到合二为一。

因此,杨海宇一直比较喜欢立面简约的医院,他说:“大家在使用房子的时候,也能发现房子适应变化,寿命长的外立面形式比较规矩,整洁、耐久。这是因为在设计的时候没有采用非标准的空间设计手法。实际上,形象越简洁越好,最好不要出现带有凹凸层次过多的立面,特别是北方地区风沙比较大,如果凹凸层次过多,立面容易脏,对医院的形象也不利。我的想法是医院的主体建筑方正一些比较好,在个别空间做点缀即可,但一定要在大的设计理念很一致的前提下进行。”

 

 

立面选材,石材、幕墙可以一劳永逸

有时候建好的医院,有人说很像办公楼,杨海宇解释说,这是因为医院与办公楼有近似的地方,都是规矩的空间,大多数的房地产开发商希望自己的楼好卖、好用,好卖的前提是大家觉得好用,好用的前提是符合公众的想法。

“作为医院来说在外立面的选材上,过去大多选用面砖,但现在医院的建设楼层越来越高,自然环境也不太好,使用面砖效果会差一些。比如我们经常问施工单位,这个面砖贴到墙上后,能保持多少年?他们说,不好控制,因为面砖都是粘的,如果掉下来,很危险。从5m掉下来和从20m掉下来造成的危害可能性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目前也不建议医院使用面砖。如果投资紧张,外立面可以用涂料。虽然涂料本身带来的问题是不耐脏,需要三五年粉刷一次,而每次的花费都不小,但起码安全性有保障。”

所以,杨海宇建议外立面的选材最好是传统的材料——石材,或金属幕墙、陶板幕墙等带有幕墙概念的做法,它的寿命很长,几乎与建筑物同等寿命,可以保证医院管理者不为外墙发愁。虽然价格贵,但给医院的未来管理带来了比较好的保障。在幕墙里面,不得不提的是玻璃幕墙,它经常被披上不好的“外衣”是:一,有光污染。二,不节能。但作为玻璃本身来说,是一个很传统的好材料,玻璃本身没污染,表面打理比较方便,不易变形,不变质。如果充分发挥玻璃本身的节约室内电能的特点,则也是很好的设计。

此外,外立面的色彩应明快、活泼、大气、可爱。颜色表达的是性格特征,给人以轻松感,不宜太严肃,应有自己的性格,虽然每个人喜欢的标准不同,但基本上要满足大多数人的舒适感。医院设计有几个颜色在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如黑、白、红等。

 

 

建议分散布局,做小型花园

与城市的关系协调后,不得不考虑的是具体的环境设置。杨海宇建议,外部的绿化环境设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做大花园,优点是环境质量会很好,但缺点是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同时它需要很长的护理距离,容易造成隔绝,管理起来很不便。对于有些医院来说,做大面积的绿化环境是比较奢侈的,比如在老城区里面改造,想要做大花园根本不可能,没有那么大的空间,怎么办呢?那就是另一种绿化设计——根据功能的不同,做小型花园,化整为零,让每一个窗口都能见到绿色,运用点缀的手法,做出漂亮的小绿园,这样既可避免交叉感染,又方便医护人员的管理。目前,集中绿地和分散绿地的结合被利用得较多。

医院外部环境设计前的重点考量

杨海宇接着说:“当有传染病患者的时候,外部环境必须是分开的,另外儿童抵抗力弱,外部环境最好独立,可以利用屋顶花园,为特定患者服务。以上所说的这些,都是设计中分散布局外部环境的实用概念。”

 最后,杨海宇总结道,目前医院的功能环境设计越来越趋向综合的态势,这也是未来医院建设的重要特点。因此,综合建筑空间,相互穿插将是今后设计师常用的设计手法。

 

 

 

 医院外部环境设计前的重点考量

 

杨海宇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五所所长,院副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卫生部卫生工程建设咨询专家,中国建筑学会医疗卫生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医院建筑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