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控公立医院床位审批、暂停审批公立医院新增床位、严控公立医院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紧急通知,首次以专门文件的形式严令公立医院暂停规模扩张。一纸禁令犹如尚方宝剑,记者了解到,广州卫生主管部门已按照要求执行,暂停了公立医院原地扩张的相关审批工作。


如今专家们越来越反对大医院的盲目扩张,认为会导致医院诱导需求,最终将高额的医疗费用转嫁到患者身上。当前在广州50%的省部属、市属医疗机构都集中在越秀区。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导致很多地区居民难以就近获得高水平医疗服务。比如白云、萝岗、增城、从化的民众常常要长途跋涉跑到市中心来挂号排队看医生,也许为的就是个常见病、慢性病。这种需求并不会因为病床少而降低,当医院宣传病床增加后还会刺激病患的乘数级增加。此消彼长之下,基层医院就日渐暴露出资源浪费的局面。


通过扩张住院部来留住病人,这种看似服务公众的理念,已经越来越脱离城市“去中心化”的要求。广州喊北拓南进喊了10多年了,至今人口和资源的大头依然在中部。


政府通过规划、路网和轨道交通建设来抽离人群,仅仅是基础性的第一步。而第二步就是要把医疗、教育、文化资源也要从市中心抽离,分布到新发展区,这才是触动既得利益的战略步骤。比如大学城的开辟,对每个大学的规模发展而言都是有价值的,但老师会抱怨上班太远,学术氛围薄弱。医院也是如此,最有价值的是医院招牌,招牌的背后不是设备和诊室,而是隐性知识和管理经验,这些都需要医生全身心的进驻、深耕和培育的。


因此,当大医院对外扩张时,远不是开麦当劳分店那么简单。不能仅仅看到了土地的诱惑,更要将全套经验移植过去,将传统优势在彼处发扬光大。当公众欣喜于家门口的小医院更名为大医院时,也会期待医院通过内涵发展、管理更新、技术进步实现质变。比如如何分流病人,如何真正减轻病人痛苦,如何引导病人少生病多保健,乃至于降低困难群体的成本,都有很长的路要探索,太多的问题要革新。


可是如今弥漫在大医院中的那种粗糙的待客之道,正是深厚的医药体制弊端造成的。很多医院建得像个星级酒店,收费也很像大酒店,唯独服务体验却像招待所水平。这些医院至今还是“以疾病为中心”进行流程设计,而不是以病人为中心。各种存在于市区大医院的弊端也会复制到新院区中,形成垄断机构之病。可见,政府只有全力去壮大民营医院、促进民营医疗的健康发展,扶植其达到公立医院的水平,才是公众福祉出路所在。


更多内容,请关注医用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