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锦江院区

用地面积:63961㎡

建筑面积:209950㎡

床位:1500张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是国家三级甲等妇产儿专科医院。原人南院区位于城市中心,占地22亩的规模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发展。新建锦江院区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东三环外成龙路南侧,总建筑面积为209950㎡,分两期实施。地上建筑面积141026㎡,地下建筑面积68924㎡,一期床位900床,包含门急诊医技楼、第一住院楼以及后勤配套用房和地下车库等功能用房。二期床位600张,包含第二住院楼、后勤综合楼及地下车库。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锦江院区

新院区的设计以历史印记和文化细节展示了华西深厚的历史底蕴,以稳重简洁的群体形态展现华西现代医院风貌,以温馨的色彩、人性化空间体现对妇儿的人文关怀,以合理紧凑的布局代表现代医疗的科学理念,以环保可持续的设计原则响应绿色医院精神。锦江院区一期工程项目于2012年6月开始前期策划,2014年开工建设,2018年投入使用。

强化妇产儿专科特色

新院区除了进一步完善医院现有科室外,将新增或细分科室,包括妇科ICU、儿科ICU、肿瘤放化疗中心、儿童呼吸科、儿童消化科、儿童内分泌科、儿童感染科、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等。同时增设孕产妇康复中心、婴儿早教及体能训练中心等。

稳重的立面与丰富的内在

新院区的建筑外型现代,以稳重大气的群体形态突显华西医院深厚的历史文化和重要社会地位,以温馨的色彩、精致的细节处理体现对妇女儿童的人文关怀。还设计了色彩活泼、风格突出的屋顶花园,提升治愈空间。

第一住院楼外观

                                       院区东南侧门诊楼外观                           院区西侧门诊住院外观

总体布局“分隔”与不“分离”

新院区三面临路,北临城市主干道成龙路,西侧为小学,东北两侧具有良好的城市景观绿化带。成龙大道沿线公共交通发达,北侧主要为社会人流来向。而居住地较远的就诊人流则依托南北两条路以及三环路与绕城高速前来。

外景照片

该项目总体布局立足人文关怀,重视绿色可持续设计理念。项目主要分为医疗科研教学区行政后勤区。医疗科研教学区由门急诊、医技、住院组成,行政后勤区作为医疗科研教学区的依托,集中位于院区西北侧,与医疗科研教学区“分隔”而不“分离”。为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基地西南侧预留两片绿地,适应医院和城市区域不断发展需求。

创新妇儿特点的人性化空间规划

为创造具有妇儿特点的医疗环境,新院区以门急诊、医技、住院为设计主轴。进入院区门急诊楼医技楼,分流健康与非健康人群,非健康人群中儿童患者与妇产科患者再次分流,健康人群中产妇检查入口、儿童保健入口、VIP入口再次分流进入。

考虑患者中成人与儿童不同的就诊方式和心理特点,将医技部分分层于两条医疗街之间,医疗街净宽6m,并仅作为交通疏散使用。在医疗街和相应科室诊疗单元间设置诸多人性化细节设计。由于医院规模较大,门急诊平面交通流线设计简洁明了、双向平行的医疗街,结合门厅的通高采光天井,患者对于就诊流线辨识度好。

门诊医技楼分区明确

新建院区用地南北高差6m左右,设计利用高差,将肿瘤放化疗中心、急诊科、中心供应、药库、住院药房设置在了负一层,可直接进入。

鉴于中心供应区的独立性及利于人流归类分散,设计将其入口独立设置在大楼西侧,中心供应区来往人流目的性明确,与患者、探视人员流线无交叉。急诊科入口与急诊广场正对,方便急救车辆的快速循环疏散。药方库设置于门诊药房下方,且与地下车库直通,方便药品的运送和分配。住院药房的位置与药库相邻,且与第一、第二住院楼联系便捷,交通便利。

门诊就诊流线

一层采用双医疗街设计,北侧为宽敞的入口大厅,围绕其周围分别有公共电梯厅、导医站、住院收费窗口等。儿保、体检、产检人群与普通人群分开,在大楼西北侧设置了单独入口,减少健康人群与患者的流线交叉。充分考虑医疗动线,将医技部分分层至于两条医疗街之间,医技右侧为儿科诊疗单元,左侧为妇产科诊疗单元,两个医疗主体互不交叉。每个诊疗单元均紧邻采光天井,自然通风良好,为患者提供了舒适的就诊空间。

二层至四层布局与一层相似,一层入口大厅对应处在这两层为中空,依靠天窗为一至五层空间补充光源,医技以左为儿科诊疗单元,右侧为妇产科诊疗单元,两个医疗主体互不交叉。

五层主要功能区为手术中心,共48间手术室,分为手术区、手术辅助用房区、医护人员区、家属等候区及污物存放区。根据医护人员专用电梯的位置,确定西侧为医护人员区,保证流线的单纯性,医护人员在此通过更衣换鞋后才进入工作区。患者通过手术专梯抵达手术厅后先换床,再进入手术区内,手术室采用集中式平行排列布置,使医护流线和污物走廊最短化,且垂直于入口方向的设计方式,使交通空间一目了然,便于快速到达。

第一住院楼营造“家”氛围

第一住院楼地面共16层,利用场地高差,负一A层仍然与场地平接,并实现通风采光。一层到十五层均为标准护理单元,总床数位900张。遵循“动静之分、洁污之别”的原则将一个护理单元分为5个功能区:护士工作区、病房区、医疗工作区、公共联系区和污物处理区。

层儿科诊区

医疗工作区位于护士站北侧,相对独立,设置医护专用电梯,避免与患者流线交叉,横向实现医患流线相对分离,力求最大限度地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休息环境。病房区内70%的病房南向布置。宽敞的走道和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嘈杂、紧张等不良心理感受,创造安静的住院环境。

层检验科外

公共联系区处于整个护理单元的中心,设置配餐区、公共西晒区、心理治疗室、无性别的卫生间、哺乳室等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使住院者有“家”的感受。污物处理区置于北侧左上角下风向。对所有功能用房无任何影响,位置隐秘,洁污分区明确。

                           手术流线                                                                 中心供应手术流线

ICU作为核心的功能区,位于大楼五层,与门急诊手术中心紧密联系。按功能划分为中心观察区、病室、辅助用房三个区,空间组合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了整个单元的使用效果。

中西文化互相“包容”

华西第二医院有着悠久的教会医院历史,兼具东西方文化特色。建筑内外,利用现代手法,表现中西文化的“包容”,用玻璃穹顶、玫瑰花窗、“十字”意象表达对华西教会医院的敬意;用钟楼、灰砖牌楼、荷花、银杏延续百年华西的记忆元素;用浅粉色石材,柔和的圆角处理,表达如母性般温婉平静;用彩釉玻璃的跳跃色彩,体现如孩子般快乐活泼。

文化长廊

各类贴心空间

温馨的立面色彩,柔和的细节处理给患者以轻松的就诊氛围,不仅如此,室内各区域设置妇产儿专用卫生间、哺乳室、儿童活动室,以及休息服务空间等,室外主要活动区域设置各类主题休息空间,以及儿童孕妇座椅洗手台等,为患者创造更好的就诊体验。

多样墙面

候诊区的白墙如同电影幕布一般生动起来,依靠8台投影仪,使小朋友来医院如同游乐场一样。儿科诊室外的墙壁梦幻十足,和川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校训一脉相承,并且每间诊室都有专属的色彩,利用童话、动物、城堡等彩绘元素萌化医院氛围,消除了小朋友就医时的恐惧心理。

利用高差实现立体交通循环系统

为保证院区舒适安全的就诊环境,医院交通采用人车分流模式。并基于规划对成龙大道上开设机动车出入口严格限制的原因,将北侧设为主要人流出入口。考虑到急救车的便利性,在基地西北角临成龙大道上设有专供急救车使用的应急入口。基地南侧设置住院出入口和急诊出入口,两个出入口分别和住院广场、急诊广场对接。

门诊车行入口为三车道单向进入,匝道缓冲长度可满足高峰时车辆院内排队需求,立体交通多层次疏导入院车辆、临停车辆。立体环形车道为入院就诊车流提供足够的等候空间及多层次的出入口,解决高峰时段医院车流堵塞常态,超长风雨廊接纳病患能风雨无阻地进入医院各主要室内区域,实现院内人车分流,保证院区舒适安全的就诊环境。

巧妙运用各式绿化设计

医院主楼结合医疗流程设置高大门厅、共享空间和内天井,使阳光引入建筑内部,减少暗房,实现自然采光通风。在医疗街两旁的医疗模块之间设置中庭绿化空间,极大提升室内环境,如同处于园林当中,舒缓患者的紧张情绪。

在总体设计中,亦巧妙地利用各式绿化,灌木丛、树阵、花圃将各功能区区分开来,并根据各自不同的属性设计符合其特质的景观。例如门诊入口广场,利用广场铺地变化、标志性叠水等突出个性化,为患者提供更适宜康复的活动空间,氧气站等辅助用房“隐藏”在绿树丛中,避免了对整个院区环境的影响。

结语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锦江院区设计立足于创新医疗服务理念,利用空间设计合理规划符合妇儿特点的医疗建筑,展现华西医院传统文脉和应对儿童心理需求,如医院大厅穹顶中,人们会感受到对基督教救赎精神的一种回顾、一种追忆。该院区投入运营后,与人南院区的区域性危急重症抢救及指挥中心、基础医学科学研究基地、转化医学互为补充,实现医疗资源高效利用。

第一作者:张远平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院副总建筑师/医疗健康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总建筑师/第二作者:蔡琳玲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医疗健康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