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公立、私立医院床位扩张速递之快都令人咋舌,新建的医院或分院动辄数百几千张床位,而且持续扩张中。此文为龚晓明医生在美国克利夫兰参观学习后总结说明对于医院管理方面经验。

据知名妇产科医生龚晓明在美国克利夫兰的见闻,还在向床位规模要效益的中国医院发展思路可谓已经OUT了。参观一些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时,发现大多数医院都是在扩大规模,增加床位数,老早我就想写一篇改变大家观念的文章,这篇文章希望对医院管理者或者投资方有帮助。

2012年去克利夫兰学习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在佛罗里达的克利夫兰诊所居然没有妇产科病房,他们没有产科服务,但是妇科手术的量是相当大的,每天妇科手术都在大概10台左右,这也是我去学习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的手术病人都是在手术当天早晨来到医院的麻醉准备区,然后白天手术以后,在麻醉恢复区恢复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在当天晚上出院,仅有少数的几个开腹手术的病人需要住院几个晚上。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没有妇科住院病房的原因,当妇科病人有住院需要的时候,是留在综合病房内的。

当我问到主任,为何这么做的时候,主任回答因为住院对医院的资源消耗很大,需要很多人力、物力的支援,当病人情况稳定的时候,完全是可以在家内,不需要在医院待着。

在回国以后,我就开始学习做克利夫兰这样的实践,原来我一个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病人大概平均住院下来是要4~5天时间,从克利夫兰回来以后,我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工作的时候,我将我大多的妇科病人住院时间缩短到了1天。

具体实施是这样的:术前准备在门诊完成,若是需要肠道准备,在家里服用泻药,签字、病历在门诊差不多准备好,手术当日入院直接手术,手术之后一般都是住院24小时,第2天早晨就出院,留病房值班手机给病人,万一有问题直接可以联系到医生。

由于我们现在妇科非恶性的病人手术大多数是可以通过内镜和阴式手术来完成,大多数病人是可以完成在24小时之后出院的。

这就是所谓的“日间手术”,也是近期国家大力在推广的一种医疗模式,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快周转。

这么做,带来了几点改变:

1、住院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大幅度缩短,换而言之,病人住院期间需要消耗的医护人员资源将大幅度减少,想想住院5天需要服务的医护人员和1天的医护人员是完全不同的,在医疗相关的配套资源消耗也是降低的,对医院来说,可能床位使用率下降了(感谢段涛院长在我主管期间没有对床位使用率进行考核),但是成本是下降的。

2、住院缩短一天以后,住院医师就不必花时间在八股文病历的书写上,24小时出入院一张纸的病历就可以把病史完成了,这样大大缩短了住院医师在病历书写上需要花费的时间,转而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临床上,我们的住院医师可以在非手术日,亲自到门诊去看病人,出教学门诊,和病人有更多的沟通。

3、病人在医疗上正规了,大多数的病人在手术以后不需要输液治疗,减少了药品的使用。用原来1/3不到的床位干了同样的工作,若是从管理上来说节约了成本,减少了浪费。所以这种做法是未来手术科室的趋势。若是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是按照病种或者是总额控制的情况下,医院单个疾病成本越低,医院理应受益越大。

近期看到不少医院在扩大病房规模,动不动就500张床位,其实我的建议是不要过度扩大病房的面积,应当考虑缩小病房的面积,未来医院里面需要建设的是日间手术中心,核心是将术前准备和术后恢复的区域扩大,与手术室放在一个层面里面。需要正在考虑新病房的医院应当考虑到这一个趋势。

当然日间手术的运营管理,最主要的是医生和管理者观念,若是有了主动降低住院日的动力,自然一切做起来会顺利。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和医改政策纵深发展,我国医疗服务行业也正迎来一个新的升级阶段,即是从“规模”向“价值”的变革。医疗产业与新技术逐渐融合,单纯“走量”的医疗项目不再是投资首选,大量“伪需求”将在消费者“用脚投票”下出局……如何能够转危为安,借力打力,最终在资本寒冬后的2019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