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环境表面的清洁质量是医院相关性感染预防的基础。

污染的环境表面是易感患者获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重要来源,改善环境表面清洁质量,可以有效终止医院相关性感染爆发,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强化的终末消毒能减少多重耐药菌和艰难梭菌垂直传播10%~30%的发生率。

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消毒有章可循,2016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了《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提高执行规范的依从性。监管到位,每月环境表面细菌监测达标,保证了环境表面清洁消毒的质量。

一、管理制度

1、手术室室间保洁员在护士长和保洁公司主管人员领导下进行每日术后环境湿式清洁消毒,每天由手术室保洁员主管检查环境表面清洁质量。

2、地板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拖地,2次/d,物体表面采用消毒湿巾清洁。

3、仪器设备表面由手术室管理仪器设备工程师每天负责用干抹布清洁,表面有明显污染则由巡回护士立即使用消毒湿巾擦拭干净。

4、每月由手术室感控护士抽检手术间环境表面细菌监测,监测方法和结果判断根据2012年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标准。出现不达标立即报告护士长,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方法进行整改,对整改后结果进行评价。

二、清洁与消毒

1、清洁单元化操作原则。以手术间的手术床为中心,周围环境与其有关的地面、仪器设备表面、器械车表面均视为一个清洁单元,使用的清洁工具(抹布、拖把、消毒湿巾)仅限于这一手术患者,一手术患者一换一消毒。

2、先清洁再消毒原则。先清除环境表面的污染及病原微生物,如遇环境表面有大量明显污染,应采用吸附性材料清除,再进行清洁,消毒。

3、 风险区域级别与清洁等级要求原则。手术室属于高风险区域,环境表面容易被血液污染,清洁用消毒液浓度含有效氯500 mg/L,有传染病病原菌血液污染,消毒液浓度含有效氯1000mg/L。

4、术中发生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应随时清洁消毒。

三、强化清洁与消毒

1、调整消毒液浓度。遇特殊感染或感染爆发时,调高消毒液浓度,如病毒感染爆发使用含有效氯2000 mg/L消毒液。

2、加入辅助消毒技术。在原有的擦拭清洁消毒基础上,加入紫外线消毒,增加高流量通风时间,保证环境消毒措施的有效性,减少病原微生物在手术间传播。

3、终末清洁与消毒。手术患者术毕出室后,对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如遇传染性疾病手术,要采取强化的清洁和消毒,并且是全面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

4、清洁工具复用处理。清洁用抹布、地拖布采用机械清洗、热力消毒、装箱送手术室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