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就诊我们通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还未进医院,你就已经被堵在了去医院的路上,坐车还不如步行。医院门口到门诊楼的几步路走得极为艰难,一路上还要不停地躲避进进出出的车辆,人躲车,车避人,往往造成了医院门口的拥堵。

 好不容易进了医院,找到了科室,接下来就是做各项检查,却被告知去另一幢楼,于是你就开始了医院的“迷宫探索”模式。找到检查楼,发现检查项目不在同一层,哎呀,有一张单子医生忘了开,得,重回门诊吧,拿到单子,再回检查,做完检查,拿着结果再回门诊,开单住院,拿着单子再去找住院楼,住院处一看,还得做一项检查,得,再跑回检查楼吧!不,这次你得跑科研楼!科研楼在哪!?

等到一切都落定,你就会后悔,这运动量我用在医院里还不如耗在健身房呢!

(青岛市平度医院总体规划平面图)

那么什么样的设计可以避免这种医院交通流线混乱,医疗工艺流程布设未充分考虑患者需求的情况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青岛市平度中心医院是怎么设计的。

项目概况

用地面积:14.16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23.50万平方米

项目位置:项目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城南阳光大道北侧

项目简介:地块东侧为24米的纬一路,南侧为50米的阳光大道,西侧为32米的澳门路,北侧为24米的经四路,地块东西向长约500米,南北向宽约320米。

设计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IG工作室

借鉴机场落客

设计人车分流 

通常,医院的入口大多采用人车混行的大广场,患者行走距离较长,且与各种车行流线穿插,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青岛市平度中心医院的方案就借鉴机场的落客系统,设计了高效的人车分流体系。

设计方案将人流设置于地上,车流设置于地下,通过地下较长距离的落客面,满足各医疗功能出入口的车行落客需求,而地上的入口广场则完全为人流服务,也为景观环境的设计和医院未来的运营发展做出更多的预留空间。

 

在地上部分,广场设计设置了若干个步行廊桥,各自通向南区的医疗综合体的步行出入口。同时,广场设计还兼顾了大量非机动车的停车需求,将停车区与人行广场分开,实现了非机动车停车区的院外管理,为院区内的患者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

“一廊串两区”

提高医疗效率

青岛市平度中心医院南区的医疗综合体的建设分为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一期工程的规模为 13.5 万平方米,包括门诊、急诊、医技、病房、教学科研以及必要的后勤保障;二期工程包括南区医疗主轴新建的500床的病房楼。

 

南区的医疗综合体采用H形“一横两纵”的主街架构,横轴为门诊医技主街,沿轴线南北分为门急诊区和医技功能区,垂直交通体系以及各集中等候区均位于横轴主街的两侧。两条纵轴分列东西,分别为一期工程与二期工程的住院主街,纵向串联了南北区的住院楼。

 

主街架构在功能上体现了设计的创新。中间部分的医技区位于横轴中心,同时与两端纵轴的住院主街相邻,最大程度上缩短了医技区与门急诊区、住院区的距离,提高了医疗效率。

设计师们在医疗工艺流程的布设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例如,将急诊部设在位于西纵轴南端的首层与二层,当夜间横轴门诊主街关闭后,通过纵轴仍能连通至首层医技区的影像中心,保证了急诊部门夜间医疗功能的正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