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所有区域化第三方消毒中心项目接触过程当中,都会碰到投资方(或医院)索要项目可行性报告的例子。有的呢,是第一次见面,什么情况都不清楚就提出这个要求;有的是已经做了基础工作,但在面临投资决策或寻求政府(合作伙伴)合作项目等关键节点提出的需求。

但无论如何,我们看得出,投资者的谨慎亦或是顾虑,他们希望通过报告进一步了解政策、市场、盈利和操作思路,以坚定信心,明确方向。

应多位拟投资企业要求,今天,我们就区域化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展开分享,并希望给到大家一些帮助。

首先我们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是一个与政策背景、公立医院服务对象(绝大部分为公立医院)、区域市场空间、地方政府认知和引导密切相关的项目,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投资行为。

项目的区域性、市场的有限性、政府的支持度基本上就可以决定一个项目发展空间。所以我们在做可行报告的时候,就是在围绕政策、存量和增量市场、竞争对手(已有消毒中心的医院可视为竞争对手,尤其是有一定区域地位的医院)、地方政府的支持措施在做研究、分析,最终的目的是基于现状,争取多方面的支持、认可,尤其是政策引导,最终设计出一个项目的具体模式设计和定位,进而决定了项目投资强度和盈利能力。

根据我们的经验,可行报告或是报告里面的部分内容至少有三类阅读对象,一是政府部门(卫生行业主管部门);二是合作医院(尤其是院内共建模式和消毒业务外包合作);三就是投资者了。这三类阅读对象角度不一、关注点和利益点也有所偏差。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他们首先关心项目的专业性,更具体一点就是技术保障能力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项目安全性,这是其一;

其二政策的合法合规性,我们碰到的实际情况就是很多的地方政府或部门对消毒供应领域这一细分医疗行业的有关政策、国家法规、卫生行业标准并不熟悉,我们要做的是“引经据典”,摆出官方文件。

其三就是项目的持续经营问题,官方部门很担心企业的问题就是你能否长期干下去。因为一旦在项目初期,政府作出引导支持的决策,很多医院可能就会面临着医院消毒供应是的停建、不新增设备采购预算、不改、扩建等问题。如果发生项目投资方经营不善,运行停滞,保障不力,那么影响面就会远超过单个医院,成为区域性、系统性问题,这时政府就会骑虎难下,尴尬万分。

对于合作医院来说,专业性、安全性等与专业技术、专业管理有关的问题会摆在第一位,一旦消毒外包发生感染事故,医院会成为第一责任人。所以最近在杭州召开的消毒供应卫生行业新标准宣贯会上,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感染标委会秘书长巩玉秀女士也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医院服务外包不等于责任转移,医院应履行相应的管理责任。原因就在于此。

持续经营问题同样也是医院关心的问题,一旦院内供应室撤销,如果区域性消毒中心出现业务停滞的问题,医院就“天下大乱”了。还有一点是对大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而言非常重要,就是项目模式的设计,如果区域化项目远离医院场所,基本上临床科室和院长是非常难做出合作决策的。因为大医院的手术类型、使用频次、周转效率太高,对项目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对于投资方而言,核心问题是一个投入产出比的问题,而为了弄清楚产出比,这就需要做大量的调研、评估和分析工作了:市场容量评估、服务价格确定、增量市场来源、政府引导力度、投资概算、成本分析、收入预测、盈利评估等等。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们就想告诉大家的是,一个可行报告是获取政府支持的基础,是说服医院合作的前提,同时也是自我投资决策的评估。

下面我们依据我们现成的,已编制完成过的可行报告案例,给大家一个完整、清晰的思路。

第一部分:区域化医疗消毒供应中心的介绍

这一部分非常关键。区域化第三方的消毒供应中心在国内仍属于新鲜事物,很多人对这种模式的了解并不十分清楚,简单的理解为医院的消毒中心变为企业的消毒中心,以前的消毒中心只服务医院自身,现在要服务很多家医院。在这里我们要把区域化模式特点、优势和模式说清楚,要让读者理解这种全新模式的意义和好处在哪里。

第二部分:区域化医疗消毒供应中心的市场和政策背景

这一板块我们可以从医院的现实需求(专业需求、经济需求、管理需求)出发,论证市场(客户)的可行性和意义所在;

另外,我们需要将国家的相关支持、鼓励的政策性文件、指导意见、行业标准等突出和明确,比如:

2013年9月28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

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发〔2015〕45号);

2015年9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特别强调要整合区域性消毒供应等医疗资源。在次在国家层面肯定了区域化第三方消毒外包服务模式。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国发〔2016〕78号)中,第三条“重点任务”中,明确指出,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消毒供应机构和血液净化机构,鼓励公立医院面向区域提供相关服务,实现区域资源共享。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国发〔2016〕77号)也明确指出“加快健康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健康服务业”。

此外,国家卫生与计划委2016年2月27日发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卫生行业标准WS.310-2016》第一部分管理规范中也明确指出,标准适用于为医院提供消毒供应消毒灭菌服务的消毒服务机构,即区域性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

包括广东、云南等在内的地方卫生主管部门针对区域化、第三方消毒中心,鼓励医院和企业开展合作做出了具体的文件指示。

第三方部分:区域化消毒供应外包服务的重要意义

可以从以下方面角度进行切入加以阐释:

1、减少医院和政府的财政投入,实现医疗资源配置合理、财政投入减压的效果。

 2、实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集中管理和集中监控,在体制机制的设计上减轻了行政监管压力的同时,也做到了有效监控和风险防范。

 3、全面提升医院的消毒质量,帮助降低“院感事件”带来的法律和经济风险。

4、释放医院现有的场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减少资源浪费,节约医院成本,减轻审核压力,帮助医院专注自身的核心业务水平的提升。

 5、加速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到医疗领域,在减轻政府投入的同时,能够推动区域医疗健康外包服务产业的发展,创造地方税收和就业机会。

第四部分:区域化第三方医疗消毒外包服务项目规划

主要是要完整体现项目的基本情况以及项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属性(项目模式:如院外模式投资规模、服务范围、项目面积、设计产能、服务范围、设备配置、执行标准、投资主体、建设周期、规划平面图(消毒供应中心平面布局及设备配置图)、项目选址的等;

第五部分:区域化第三方医疗消毒外包服务项目生产、运营及质量系统介绍

该部分主要体现的是项目的技术标准、专业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力,是解决政府和医院客户关心的核心顾虑—即项目的专业性、安全性。该部分内容既会设计到行业标准等方面内容,同时也会涉及到具体的项目运营管理经验部分,一般是有具备操盘能力专业团队协助企业完成。

这里面包括了生产、物流、销售、客服、质控、设备、保障能力、追溯管理等具体细化内容。

第六部分:项目模式(或合作模式)

这里面非常有讲究,模式的设计决定了政府和医院客户对项目的认可度和支持力度,比如采取与当地最大医院合作,利用院内场地,共建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那么医院和政府对持续经营问题就会减少很多顾虑,毕竟项目在医院。另外,如果企业邀请医院的专业团队管理院外消毒中心,那么政府和医院对其专业认可度又会非常高。

另外,项目本身是否与政府和医院有某种合作联系,也决定了政府的政策出台,至少是引导性合作文件的出台,我们需要做的是尽量让企业化的项目转变为官方项目,至少是政府支持和鼓励的项目。这一点很重要,甚至决定了项目的生死存亡。

值得一提的是, 投资方的身份很关键,说到底还是一个资源掌控和资源依存的问题,有时候同样的投资,不同的身份,效果完全不一样。(大家都应该懂的)

第七部分: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这个版块内容我的理解是,这属于凡是政府要看的可性报告里面的“必选动作”,少了不行。主要内容包括对地方政府、医院,当地社会、经济、就业、利税、产业的促进作用,最好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在此,我们不再赘述。

第八部分:区域化第三方医疗消毒外包项目可行性分析

这里面可以认为是一个总结性的论证,主要从政策可行(国家、地方政策)、市场可行(医院有需求)、趋势可行(如政府医改趋势)、专业可行(技术保障能力和专业团队)、投资可行(资产保障、企业品牌和信誉)、模式可行(医院和企业合作可行)等多个方面加以说明,就一个目的:政府和医院的顾虑全部打消。

这些内容是面对官方部门关注的核心内容,也是政府部门提出疑问,投资企业必须解答的问题。 

第九部分:区域化第三方医疗消毒外包项目财务性分析

这一部分是最后一部分,也是是投资企业,或者说是利益攸关方的关注重点,是否做出投资决策,就在这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投资概算(基于项目规划的固定资产投资)、收入预测(这里牵涉到市场预测和服务价格定位的问题)、盈利预测以及结论性的财务指标分析,如:投资回收期(静态和动态)、资产收益率、利润率指标(毛利、净利)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数据的得出,一是要靠有实际案列的财务模型,二是必须基于确定的项目模式定位,以及完整的市场调研基础,否则,财务分析并具备相对准确的参考性。

关于可行报告的撰写和编制就分享到这里,如需要进一步详细的文件,可以与【第三方消毒事业部】取得联系。

最后我们想告诉广大投资者的是,在与正式合作之前,我们或许不能告诉您这个项目能不能成功,但是我们能够非常准确地告诉您能不能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