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省中山市取消药品加成、开展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总体达到目标,看病方便程度也有提升。

两会即将召开,新一年的工作部署又将到来。作为国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中山市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步伐没有停歇。在健康领域,去年中山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加快卫生强市建设,“强基层、补短板、优供给”,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一年过去,这些任务完成得如何?1月11日,中山市卫计局表示,中山取消药品加成、开展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总体达到目标,2017年前三季度减轻患者药品负担约3500万,“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医保结算方式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中山将加大力度推进医联体和信息化建设。

费用

去年前三季度减轻患者药品负担约3500万

早在2016年12月,中山的公立医院就开始取消药品加成、开展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较全省改革提前7个月。改革是为了打破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促进医院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让老百姓“花小钱、治好病”,让医保用好又不增加企业和老百姓的负担。

最近,中山市医改办对该项改革进行三轮评价分析,同时聘请了会计师事务所对市属公立医院运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测评结果分析,全市的改革总体达到上述目标。

具体来看,中山取消了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取消医用耗材加成;降低1151项检验项目价格,检验项目价格按现行收费标准下调6%;降低39项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项目价格,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项目价格按现行收费标准下调10%。

同时,按照总量持平原则,中山调升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2172项,包括手术项目1244项、四级手术项目713项、中医项目156项、家庭病床项目3项等。

根据中山市医改办对改革效果的评价,全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调降大型设备检查化验价格造成的减收,按医改政策由财政补偿药品加成的10%、由医院内部消化药品加成的10%后,通过调升诊查、手术、护理、中医、床位价格而增收补偿的补偿率,大部分医院实际补偿率符合改革预期。“全市公立医院总体保持良性运行,不增加群众整体医疗负担。”中山市卫计局副局长伍中庆表示。

2017年前三季度中山公立医院医疗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8.50%,全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28.65%,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费24.83元,均达到或接近国家、省的医改目标。通过价格改革,减轻患者药品负担约3500万。

为了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2017年7月,中山市卫计局下还发了《关于控制我市公立医院2017年医疗费用增长目标的通知》,明确医疗收入增长控制目标。去年1-9月,全市公立医院医疗收入总体增长8.5%,其中三甲医院5.42%。

医保

分值付费的病种数达2500种

前不久,中山发布了《中山市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健全完善以“总额控制、病种分值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床日付费、病种限额(定额)付费”为辅的复合式医保支付机制。

据悉,中山现在已全面推行复合式医保支付机制,实现了住院和门诊医疗保障全覆盖,建立了“三保合一”的城乡一体化医保体系;建立了总额控制下门诊统筹按人头包干付费、住院费用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复合型医保支付体系。

其中,“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医保结算方式取得明显成效,按病种分值付费的病种数达2500种。在全省率先实现按病种分值付费覆盖绝大部分病种,目前中山经验正在全省推广。

中山推行病种分值付费方面起步于2010年,经过7年多的探索发现,以病种分值付费为主体的付费方式改革有效遏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参保人就医负担,保证医保基金收支平衡。

据统计,自总额控制下的按病种分值付费模式实施以来,住院医疗消费增长过快的形势得到有效的控制。2010年至今,中山市人均住院费用增长率、年均医疗总费用增长率都保持在10%左右,远低于全省18%、22%的平均水平。

中山市卫计局介绍,2017年中山市还被确定为医保基金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市,作为全省三个试点城市之一,市医改办参考省内外模式,最终确定在市社会保险基金局加挂中山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牌子,统一医疗保障行政管理职能。

将原市卫计局承担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职能划入市人社局。该管理中心将实行“药、保”职能合并,以发挥医保对医疗、医药资源合理配置的核心杠杆作用。医保作为医药卫生费用最大的支付方,将真正实现“谁出钱、谁采购”,更有利于医疗费用的控制。

信息化

“健康中山”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医疗信息化一直也是中山重点推动的工作。过去一年里,中山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功能逐渐完善。如今,打开“健康中山”APP,不仅可以预约挂号、预约体检,还可以签约家庭医生。其中,诊间支付、商保线上理赔项目完成了试点工作,并在全市进行推广。

家庭医生管理项目在部分镇区开展试点工作。健康一卡通工程实现全市公立医院全覆盖,项目第三阶段建设全面启动。

此外,全市统一支付平台已完成部署,包括线下支付、线上诊间支付两种支付方式,方便居民减少排队缴费时间,提高就医体验。

目前,全市有21家镇区医院完成了接口改造,实现了线下扫码实时便捷支付。坦洲医院、古镇医院、火炬开发区医院、三乡医院、西区医院已实现线上诊间支付,居民可以使用健康中山APP通过微信和支付宝直接在线支付诊金。

截至2017年12月31日,累计交易次数为58万次。“去年还完成了中山市家庭医生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家庭医生可以随时随地查看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及时对签约居民的健康问题进行干预,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市卫计局信息与统计科负责人表示,目前,该项目已在火炬开发区、南区、三乡镇等地开展试点工作。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有9390名居民通过APP成功完成签约并接受服务,让居民在家即可完成家庭医生签约。

中山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项目从2015年启动以来,全市5家市属医院、25家镇区医院、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接入该平台,实现诊疗数据信息共享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

医生可以在医生工作站直接调阅居民在全市医疗机构的就诊记录、检查检验结果,减少资源浪费和居民就医费用。

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山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共采集医疗数据3.16亿条。其中,住院记录106万条,门诊记录3900万条,检查检验记录2200万条,医生坐诊时调阅健康档案10万次。

改革

今年重点推进医联体和信息化建设

在医改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中山市卫计局也认识到,深化医改已经触及到更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面临“更难啃的硬骨头”。

如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尚未消除,大处方、过度检查等问题依然存在;医保在控制费用、发挥对医疗行为的有效激励约束作用方面有待完善;药品流通秩序不规范、药价虚高仍突出;有效的分级诊疗制度还需深入探索研究等。

下阶段中山还将着重做好多方面工作,包括尽快完成医改重点课题研究并将成果转化应用,指导全市接下来的医改实践;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等。

在分级诊疗方面,2017年中山公立医院全部参加医联体建设,以三级医院为龙头,联合镇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组建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的医疗集团;还以产科、儿科、精神科等专科联盟为基础,发挥三级医院专科优势,盘活优质医疗资源;同时总结推了广小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经验。

“今年的重点工作就是要进一步调动医联体组成机构活力,推动公立医院参加医联体建设,加强医联体内涵建设;推动市属三甲医院牵头组建医疗集团,探索完善医疗集团的内部运营机制。”伍中庆表示。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也引导了分级诊疗。2017年前三季度,二甲及以下医院总收入较2016年同期增长14.78%,高于全市、三甲医院增幅;出院人次增加18896人次,高于三甲医院增加的6844人次。“这说明随着二级及以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提高,同时门诊次均费用、住院人均费用低于三甲医院,患者将会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二甲及以下医院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中山市医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加强信息化建设方面,中山将进一步发挥全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健康数据汇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枢纽作用,促进各项医改政策推进和惠民便民应用落地;推进各类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整合,研究开发医疗卫生工作综合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