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需要,最近在向朋友请教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运作模式。期间,朋友给我开玩笑说:PPP啊,其实就是你骗我(P),我骗你(P),大家一起骗(P),简称3P(PPP)。

玩笑之余,让我想起了自己专注的第三方、社会化医疗消毒供应领域,突然间,我觉得目前国内的社会化消毒供应不就是典型的3P状态吗?只不过“骗”变成了“怕”,成了你怕(P)我、我怕(P)你,大家互相怕(p)。这里的“你”和“我”指的就是出于体制内的公立医院、地方政府和企业投资方。

熟悉政策文件的朋友都知道,从2013年到目前,国务院、国家卫计委连续发文,支持发展第三方健康服务产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投入,引导“消毒供应”、“医学影像”、“血液透析”、“病理检查”等原本属于医院的科室剥离和独立,以实现减轻财政压力、避免重复投资建设、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做到资源配置优化,为国家大的医改战略和分级诊疗做好医疗服务资源的下沉和共享。

不可否认,目前全国各地,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是闻风而动,看似政策窗口打开,据了解,3P状态下的第三方消毒供应项目落地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整个行业的疑虑和无奈,然而这恰恰也是行业需要共同的努力的方向。

今天,让我们了解一下,第三方社会化消毒供应中心发展存在的3P,到底是哪3P(怕),怕什么,为什么怕,怎么办?

                         医院之怕(P)——固有利益怕破除

医院的“怕”源自于长期体制内的优越性与市场竞争带来的不安全感。消毒供应中心(科)一般而言,属于长期不受重视的科室(受长期医院管理观念和院感风险控制意识所致,但近年来有所改善),属于成本中心、消耗部门,不直接创造医院收入(价值)。

在第三方、区域化消毒供应模式出现之前,消毒供应科是基础科室,必备部门,也是医院控制手术风险(SSI)的心脏部门,由于无法替代和有其他可供选择的方式,消毒供应中心成为“鸡肋”,要有,但不一定要好!

随着国家医改的持续深入,尤其是即将来临的全国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和分级诊疗带来的病人流失的问题,医院马上就面临了经营压力,收入大减,成本如果不降,医院的日子就会非常难过。恰好在这个时候,国家高屋建瓴,提出了“整合消毒供应资源”,支持企业办、社会办消毒供应中心,正好给了医院一条剥离科室、降低成本的新路子。

但这仅仅只是院长所想,而不是科室想要,“惧怕”由此产生:一怕科室撤销,地位不保;二怕山头不在,利益消失;三怕人员分流,屈居人下;四怕温室不存,压力山大。

当然,在医院其他部门,如院感科、手术室也会对社会化消毒供应中心存在担心和害怕,但他们的害怕更多的是在院感控制和临床使用等环节的担心,主要还是安全风险的担心。

其次,我们也不得不提到医院自建消毒供应中心带来的个别人利益的问题,毕竟科室的建设和运行阶段涉及到很多的设备、工程和耗材采购,谁又能保证商业贿赂是不存在的呢?

可见,医院的害怕主要来自于科室或者说个别人的害怕,除了专业能力和质量安全的“害怕”,更多的应该是“固有利益机制破除”带来的害怕。

可想而知,院长的决策是需要承受压力和鼓起勇气的。

政府之怕(P)——态度暧昧怕麻烦

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都会高调的赞成企业正常的投资行为,何况,第三方消毒供应领域属于国家明文支持和鼓励的投资方向。但现实是政府的态度非常暧昧有余,积极不足,怕麻烦,怕担责。

表现之一就是缺乏具体的规划和引导。一边希望企业加大投资、提升管理、弥补不足,另一边是医院投资新建照批不误。最终还是没有改变资源整合优化、避免重复投资的现状。

而这种态度在企业看来就是巨大的市场风险,毕竟区域化消毒供应服务只针对于区域市场,市场空间相对有限,如果政府不能做好统一规划,政策引导,以及有保有压,企业是绝对不会做出投资决策的。

表现之二就是对消毒供应领域的改革意义认识不足。政府部门认为,反正医院有自主的投资行为,自有资金也好、举债也好,都是独立自主行为。但这样的心态最终会体现在一个地方财政压力和投资效率上面,所以地方政府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到医院的投资行为,以及国有资产的使用和投资效率问题。否则,医疗改革的投入永远是个无底洞。

表现之三就是老子护儿子。对于医院之怕,我相信政府部门不可能不知道。正因为公立医院与政府的特殊关系,所以有时候政府的改革创新步伐是停滞的,或是缓慢,甚至是倒退的。政府知道如果支持社会化模式、支持自由竞争,有时候体制是很容易被突破的。

关键问题是,体制的突破可能会带来麻烦,这个麻烦可能就是“医院之怕”传递给院长,院长传递给政府,政府变得左右为难,最后就成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表现之四是创新模式下的企业风险因素,如企业的专业能力问题、持续经营问题会不会为政府带来麻烦。这一点我们非常能够理解,但政府不能只有疑问,没有调研和信赖,最后又回到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状态。

企业之怕(P)——项目投资怕风险

市场经济,投资风险太正常不过了。不过,我们这里指的这个风险,不是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和专业能力不足带来的常规的市场和投资风险,是指区域化市场、有限市场容量的行业项目特征,在“医院之怕”和“政府之怕”双重因素作用下带来的投资风险。

一个地方的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想要落地,作为企业投资首先考虑的是正常的投资收益的问题,但这个投资收益千万不能被政府和医院简单的理解为企业通过要取政府支持、市场垄断和高额价格来获取企业利益最大化。

而是要客观的认识到,企业是通过投资主题的单一化(或有限化),借助科学化投资、专业化运营、精细化管理、规模化生产获取一定的市场回报,同时所有人应该站在整个区域的角度,来看到区域化、集中化消毒供应模式实现的投资节省、成本降低、质量提升、区域共享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上面我们也提到了,区域消毒中心是区域化市场,面对的也是相对固定的存量市场和存量客户,而这里面最大的客户就是政府管理的公立医院,如果政府规划引导不足,任由医院自由投资,原本的医院客户可能成为了竞争对手。

要成为企业的竞争对手也行,但问题是医院的财务模型相比企业,就具备了先天优势,何况医院根本就不承认自己的成本要素,那企业还怎么公平竞争。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快医疗服务产业发展,引入市场化机制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甚至一个笑话。消毒供应如此,第三方血透、影响、检查同样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所以,企业之“怕”,表面看是怕投资失败,本质上是怕政府规划引导不足,怕医院我行我素,怕市场不公。

3P之外新3P——合作伙伴(Partner)

社会化消毒供应服务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与医院和政府的合作。如果大家抛开“一己私利”,站在国家医疗改革,站在有利于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角度,企业、政府和医院不应该是“三怕”,而是三个合作伙伴(新3P),相互依存,共同促进。

政府应该从其规划、引导和监督的角色出发,把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共享的医疗服务资源平台做好规划设计,由企业投资也行,由政府委托医院投资也行,院企合作也是一条思路,但不能不引导,不规划,要打破消毒供应篱笆,让共享机制使资源流动,借助企业之力,发展地方卫生事业。

政府应该从其规划、引导和监督的角色出发,把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共享的医疗服务资源平台做好规划设计,由企业投资也行,由政府委托医院投资也行,院企合作也是一条思路,但不能不引导,不规划,要打破消毒供应篱笆,让共享机制使资源流动,借助企业之力,发展地方卫生事业。

医院要审时度势,该剥离就剥离,要壮士断腕,要回归医院和医生的核心职能和本质工作,不能再求大而全,政策有要求,成本不允许、趋势要看清,要让专业化的企业成为医院提升发展的资源保障平台。

而企业要发挥资金、管理优势,打消政府和医院客户的相关顾虑,不能只做“资本家”,要有社会责任、专业价值和操作能力。同时企业也要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尤其是专业人才上的欠缺,要主动吸纳医院消毒供应科室的专家和老师,帮助企业提升团队实力,要形成与医院科室的良性互动,而不是一味的通过市场机制去冲击。

总的一句话,消毒供应改革已经在路上。改革就难免要打破现有格局,要破坏利益机制,要分蛋糕,但是一味的拒绝和逃避终究是“螳臂当车”,被历史淘汰还不如顺应历史潮流,从自身做起,焕发新的青春。

如现在,我们有条件的医院已经主动开启了院内消毒供应的区域化服务模式,这不就是外部压力之下的医院内部重生和嬗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