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气体供应系统又称为生命支持系统。衡量医用气体系统主要有四条原则:

一是保证气体供应的连续性,在供气系统中保证气体的充足供应;

二是气体的准确性,主要强调气体的终端安全,确保气体管道输送的是氧气而不是其他气体;

三是气体系统要有可靠的流量和压力;

四是气体质量要符合标准。

以下为气体系统在实际运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氧气气源

从液氧、分子筛制氧,膜制氧三种供氧方式中进行比较。

制氧站

首先,制造液氧的氧气站占地面积小,投入成本低。

站房要求只需在室外地面上设有围栏,而分子筛制氧站和膜制氧站则需独立单层建筑物。液氧站主要有两个罐,占地约100平方米,而分子筛制氧站和膜制氧站占地面积要大得多。

制氧站建筑数据对比

其次,使用液氧的综合成本最低,可扩展性强。

液氧在电功率上没有消耗;在运行成本上,按照陆军总医院实际工作计算,液氧为1.95元/平方米,分子筛制氧为2.93元/平方米,膜制氧为2.41元/平方米。从成本的角度来讲,液氧的成本最低。

 

制氧成本比较

另外,液氧具有风险低、安全、易维护的特点。

从目前医用氧执行的《中国药典(2015年版)》和《GB 8982-2009医用及航空呼吸用氧》标准来看,分子筛制氧并不符合要求。

管理风险显而易见,液氧仅承担使用风险,分子筛制氧和膜制氧需承担生产和使用风险,风险范围相对扩大;

从可靠性角度讲,液氧可靠性高,分子筛制氧与膜制氧可靠性一般,影响因素也比较多;

对于火灾风险方面,液氧储量较大,其他两种制氧方式是随着使用制造氧气,但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分子制氧与膜制氧空压机高温放射比较多,易造成火灾危险。

 

制氧站安全比较

二、医用空气气源

1、医用空气的质量监测

医用空气是唯一在医院制取的医用气体。应用于呼吸机、麻醉机和混合氧气吸入等场合,其气体质量对患者、设备均有极大的影响,但现状却不容乐观。

从杭州市中医院的数据可以看出(见下图),在杭州检测的几家医院中所有水分都超标。水分超标主要是因为常用的都是冷冻干燥机除水,一旦设计不合理或者参数不匹配,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出现水分含量超标的问题。

杭州市某五家医院医用空气质量检测数据

如何检测保证空气质量呢?从欧洲符合GMP要求的医用空气气源结构图看,下图中红圈标注的地方是一个界面,如同一个分水岭。通过“GMP样点”检测装置就把原来符合7396的空气站标准变成符合GMP标准要求,而GMP是制药行业必须要达到的要求。

符合GMP要求的医用空气气源结构

2、医用空气的质量保证

为保证医用空气质量,规范要求:进气口应设于室外距地面5m的地方,且远离污染物发散处。

 

干燥机性能比较

从冷冻干燥机和吸附干燥机的使用量和露点情况上看。在100%使用量的情况下,可以发现医院空气使用量是非常大的,夜间可能使用不多,但白天和上午使用量较多。而因为呼吸机、麻醉机一旦有水,会影响性能的准确性,所以设备干燥空气会造成故障。

另外,设备内部管控是软管,或多或少存在漏气,形成冷冻水随着热气流到设备内部,导致设备损坏。

三、真空气源

真空设备选择主要是水环、油润旋片、无油旋片和无油抓泵。水环价格比较低,大多数医院应用较多。

水环式真空泵本身故障率低,但对水温是有要求的,若使用循环水想保持温度,需要给单独水箱加一个制冷机,保持水箱温度。水环式真空泵维护保养比较复杂,因为工作过程中水和吸回来的空气混合,混合当中可能夹杂一些杂物还有细菌,所以在水箱中的细菌很容易滋生,对于健康安全威胁较大。

 

真空泵比较

医用气体供应系统在医院建设中尤为重要,只有把握好各个环节(设计、产品、施工、监理、验收、管理和使用),才能建成一个安全的医用气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