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况

用地面积: 9.21 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 58 万平方米

项目位置: 项目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吉华路西南侧,环城东路东侧。

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为3000 床,其中地上计容面积约为51 万平方米,地下不计容面积约为7 万平方米,地下2 层,地上24 层,建筑高度最高92 米,病房楼88.5 米,容积率为5.54。

设计亮点

深圳市吉华医院(原深圳市肿瘤医院)项目是基于医疗资源共享平台的专病医院组合,以大型综合医院为核心的专病中心集群。该院按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适度超前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起点建设,一次性规划、一次建成,并可以分期开放。本项目是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等功能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现代化区域型医疗中心,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为深圳提供一个友好型的就医环境,同时也将为城市增添一个绿色的符号,成为深圳市的区域型医疗中心的标志性作品。

主创专访

▲周杰  筑博集团高级副总裁、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公司总经理

HCD:吉华医院项目有哪些设计难点?

周杰:第一,项目建设规模较大。众所周知,当医院规模突破1000 床,患者的就诊流线就会增加,交通、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复杂程度将难以估计。而吉华医院床位多达3000 张, 量变带来质变,我们已不能再借鉴常规医院的设计方式对吉华医院进行规划,因此,如何提高医疗效率和院区交通效率、保障使用者获得良好体验,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第二,项目基地受到制约。本项目南北规划道路有25 米的高差,对医院的交通组织形成了制约。同时,基地内原始地形复杂,最大相对高差近70 米,大部分地形坡度为20 ~ 30 度, 且均高于周边道路,据测算,场地土方外运量多达140 万立方米。因此,如何优化内外部交通,如何合理利用地形高差,使土方设计最优, 节省投资,是我们面对的第二个难点。

第三,建筑的容量难点。由于用地面积过小,而需要容纳的建筑面积却接近60 万平方米, 容积率达到5.54,如何有效引导人流、车流、物流,预留公共空间,是第三个设计难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七点设计理念,分别是:建立以共享医技为中心的专病中心集群;使用模块化专病单元;使用模块化二级流程单元;采用中心辐射网络化的交通组织; 提供可一次性建设分步开放的可能性;塑造去医院化的内外空间环境;突出医院的城市性。

HCD:本项目的核心设计亮点是什么?

周杰:在总体医疗规划方面,我们采用了模块化专病单元的设置,设计了6 个专病单元、一个共享医技中心、一个科研教育行政中心的组合。以“城市客厅”为核心,呈放射状布设周围,结合专病中心内部的线性交通,形成放射状的网络化交通。同时我们提供了二级流程模块,使其满足从门诊流程到医技流程甚至到住院流程的有效转换。另外,我们建立了水平垂直骨架,形成医疗规划的基本框架。

在解决复杂交通方面,我们作出了五个方面的努力:第一,在吉华路和科学路设置医院的主要出入口,并引导人流进入医疗核心区; 第二,城市交通主要来向之一的吉华路为城市主干道,是本项目较为不利的一个因素,因此我们在吉华路的辅路开设了出入口;第三,优化土方设计,提高辅路设计标高;第四,在吉华路主干道上设置深港湾的公交车站,联系“城市客厅”并进入主体医疗区;第五,吉华路来向的人流通过交通疏导层上行一层可到达“城市客厅”,科学路来向的人流通过平层入口空间下行两层到达“城市客厅”,人流通过城市客厅再分流到各个专病中心。

HCD:针对建筑的空间环境,设计方案做了哪些探索和努力?

周杰:我们认为,建筑空间应尽可能地开敞、通透、实用。针对建筑的空间环境,我们做了三个方面的努力。

其一,医疗区裙房设计。用城市客厅联系专病中心,形成高效、便捷、人性化的医疗流程。城市客厅南北两侧设计门诊医技空间,而护理单元则直接通过垂直流线与医技功能区上下连接,并在模块间隙设置空中绿化,让每个单元的每个楼层均具备室外活动的条件。

其二,架空层设计。在裙房及塔楼之间设置覆盖整个裙房的架空层,提供丰富的绿化空间、休憩空间。

其三,“城市客厅”作为医院的核心,是创造人性化环境的主要空间。我们将主要的垂直交通体系与“城市客厅”水平连接,并将商业设施布置其中,不仅方便患者到达,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配套辅助。

编辑: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