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成磊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综合设计七所副所长 

对美琪中心有过一些了解,这一系列美琪癌症中心大部分是新建的,也有一部分是改造的。总的来说,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规模都不太大,以多层为主,建筑外部特征非常明显,活泼跳跃,非常注重建筑内部开放空间的设置,同时都非常注重外部花园的营造。这些都是从患者的实际心理需求出发进行的设计,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避免过于严肃和压抑。

同时,我们在加拿大也看到了一些养老机构,建筑形象和材料都比较朴实,但细节考虑非常动人,更接近“家”的氛围,老人也多了一分自然与随性。中国可能更适合多在软件上下功夫,建筑空间和环境上亲近宜人,具有亲和力更重要。

目前我们所一直在做针对不同老年人的居住模式和居住空间的研究,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可分为家庭护理、介助及介护式护理、长期护理等类别。不同类别的老人又具有不同经济能力,交叉组合进而派生出若干不同的社区和机构类型,以及不同的居住空间类型。我们目前主要对加拿大不同特点的老龄社区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其中部分涵盖了临终关怀的内容。比如埃德蒙顿的DevonshireVillage,是一个全龄养老社区,非常注重就地养老(AginginPlace)的概念,提供从介助、介护、长期护理及临终关怀的一系列服务。再如温哥华的TaborVillage,它有一个专区提供给临终老人。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无论社会环境还是建筑环境,都非常强调家的环境营造。

具体到景观、居住空间设计,这些是患者或者衰弱的老人临终直接感受最多的外部环境,具有亲和力、自然熟悉的环境能让人平静和坦然,有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个人认为,景观环境适宜小尺度一些,多设置一些具有参与感的景观及小品设计比较重要。居住空间应该尽可能营造像“家”一样氛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有起居空间、陪护空间、阳台,家具也

应该尽量是患者自带的熟悉家具,甚至需要考虑到老人夫妇共同生活的需要。当然,方便患者行动和护理人员操作的细节设计是必不可少的,这方面是非常专业和琐碎的,包括居室无障碍设计、居室的人性化标识空间、走廊护理设施存放、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和参与感营造、室内光害(可能还到不了光污染程度,但对老人来说室内光线比较敏感,需要注意朝向,窗墙比和室内装修材料等)的避免等非常多的内容。

临终关怀从本质上说是机构提供的一种特殊的照料服务,属于长期护理类别之一,一般都是针对各种疾病晚期患者。他们有特殊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一方面需要在生理上得到全天候极其细致的照顾以减轻病痛,另一方面又需要护理人员从心理上充分理解和关心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以减少患者的内心恐惧,提高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的生活品质,还包括对家属的心理辅导等。

据了解,由于医院病床紧张,大部分绝症患者都是在家平静地等待死亡。目前国内开展临终关怀的主要是医院和民间康复机构。大中城市医院里的临终关怀病区相比而言能方便提供必要的医疗措施,但过于肃穆的氛围和心理辅导的缺乏是非常不利于患者及家属因素。许多民间康复机构也纷纷设置临终关怀病区,但基本是由原来的康复病房改造划分出来的,并没有太多针对临终患者的专门设计。另外小城市、偏远农村基本都还没有临终关怀的概念,临终关怀在我国还任重道远。

未来临终关怀设计希望做到:一是产品细分,临终关怀的设计本质上还是对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考虑,首先需要对项目面向的具体对象进行介定和细分。不同阶段和需求的老人需要有不同的空间和环境设计。这需要与机构经营者充分沟通与探讨,形成若干不同的产品线,进而进行合理规划布局;二是考虑患者的心理需求,尽量划小建筑及景观环境尺度,避免大走

廊,一眼望去全是病房的医院化格局;三是考虑患者生理需求,需要对居住护理空间各种细节考虑周全,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特点和护理人员一天的工作状态,才能进行针对性地设计,形成的建筑空间才能方便患者生活起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并有利于护理人员高效便捷地工作,减少重复劳动,降低用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