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2002年底至2003年上半年,一场前所未有的烈性呼吸道传染疾病席卷中国,这就是国内俗称的非典型性肺炎,国际卫生组织将此病称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通称SARS。

SARS暴露出我国脆弱的公共卫生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由此卫生部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于构建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传染病院是在特大疫情发生时保证社会安全的必备设施。卫生部要求全国各地市州建设相应的烈性传染病医院,安康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张滩镇新建传染病治疗中心。

安康传染病医院位于安康市近郊张滩镇汉江二桥南端东侧,北临汉江,西靠黄安路。规划用地27450㎡,建设规模为传染病房60床位,包括门诊及住院楼、食堂、洗衣房、锅炉房、供应中心、职工宿舍及其它配套设施。医院周边为分散农业居住人口,人口密度低,同时紧邻干道黄安路,交通便捷。由于地处汉江江畔,景色优美,空气清新,非常有利于病人的疗养和康复。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与医院密切配合,始终把对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关怀放在第一位,把创建园林式的人性化医院作为设计宗旨。经过近一年的设计,现已进入了紧张的施工阶段。通过该设计,作者有如下的体会。

总体规划设计

传染病医院设计中人流、物流的组织是至关重要的。医护人员工作区域、工作流程与病患者住院治疗活动区域、诊治流程需要有明确的规划,包括食物药品运送分发,清洁物流以及污染废弃物的收集焚烧,污染污废水排放处理,都需要做详细分析,采取严密的措施。对于飞沫等有可能引起空气传播的诸如SARS之类的呼吸道传染病,气流组织还需要特别处理,以避免医护人员受到感染。

(一)明确的功能分区(见图1)

安康传染病医院总体布局根据需要分设限制区、隔离区以及之间的隔离带。

限制区(即为生活管理区和后勤供应区)—位于基地北侧和东侧,安排为一线服务的医务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的居住生活设施。基本后勤保障用房包括:中心供应、洗衣房、食堂、锅炉房,满足其生活、办公、调养等要求,限制区为医院的清洁区。

隔离区(即为医疗工作区)——位于基地西侧,安排接诊区,门诊住院楼。楼内设检验、X光、CT、手术室等医技科室、ICU、病理解剖室、中心供氧、空气吸引机房、垃圾收集、太平间等。隔离区为医院的污染区,通过管理,对进出隔离区的人员与物品加以严格控制。

隔离带——针对飞沫传播的传染病,为控制交叉传染,应确保顺畅的自然通风,因此要保证建筑的间距,减小病区的建筑密度。按照卫生部《收治非典患者医院建筑设计要则公布》要求,限制区及隔离区相互之间间隔为30m,限制区与隔离区之间设置专门的隔离带,通过绿化和植被实现。用低矮密集的灌木和树冠高大的乔木搭配种植形成良好的空问阻隔效果,同时,大量绿色植物的种植可以降低空气中的含尘率。某些植物还能分泌出有益的杀菌素,可起到很好的消毒隔离作用。良好的植被绿化,也有利于改善医院环境,促进病人康复。

(二)严格划分洁污流线

组织好传染病医院人流、物流、车流是传染病医院建设的首要前提,必须严格规定人流、物流、车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隔离传染源,洁污路线相互分开,互不交叉,避免造成院内交叉感染。按照洁污路线相互分开、互不交叉的原则,安康传染病医院内设有三个出入口,病人及相关人员从基地西侧黄安路的主入口出入,医护后勤人员及供应物资从基地东侧限制区的医院次入口进入,尸体及垃圾收集从医院次入口侧的专用通道运出。

(三)建筑物的合理布局

各建筑单体均呈南北向布局,问距较大,有效地降低了建筑密度,门诊及住院楼组合为开敞庭院式布局,确保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为病人和医护人员提供了最基本的健康保障。

(四)环境景观及整体风貌

基于人性化和生态自然化的考虑,安康传染病医院设计中因地制宜地采用了园林式环境布置:(1)门诊住院楼前广场及东侧的小游园,形成医院的景观节点,沿街设通透栏杆,便于塑造医院的对外环境空间。小游园布置散意的绿化,设廊架、步道及水池,便于病人的私密性活动及观景的要求。(2)临汉江的职工宿舍顺应地形,采用跌落的处理方法,使立面错落有致,使更多的房问有良好的视线,造型与沿江风景带相一致。(3)临城市干道的建筑群体为建筑造型的处理重点,整体风格采用坡屋顶的形式,建筑墙面色彩以浅米白色调子为主,点缀部分咖啡色,坡屋顶以蓝灰色为主色调,将大面积的屋顶进行分隔处理,化整为零,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立面效果,使整个建筑群体轻盈、通透、尺度宜人,形成具有民居风格的园林式医院,从而避免了传统传染病院冰冷刻板的视觉形象(见图2)。

门诊及住院楼设计

安康医院由于其规模较小,同时结合基地条件,将门诊楼与住院楼结合设计,两部分运作相对独立,同时保证了患者从就诊到入院的连续性,减少了再次传播的可能。门诊及住院楼总建筑面积5600㎡,床位数为60床。平面呈U形,北翼为门诊部,南翼为住院部,中部为医技科室,为门诊、住院共用。

(一)洁污分区、医患分流的设计原则

门诊部和住院部均严格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之间设立缓冲空间。疑似病区和确诊病区、洁净通道和污染通道必须分别设置,遵循接诊——检查(医技科室)——治疗(病房)——监护(ICU)的流程安排房屋布局。医务人员按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工作流程布置工作区域。医患设立成两个独立系统,互相独立,避免交叉感染。

(二)门诊大厅设计

在规模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门诊大厅应根据传染病传播途径的分类设立分诊处,对病人的就诊流程进行分类控制,避免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该设计中大厅流线简洁,避免了病人迂回往返从而减少病人在大厅中的逗留时问以及和相对高危人群的接触机率。同时,门诊大厅的大空间、自然通风以及结合庭院绿化等的考虑,都是基于空气中病菌的浓度越小传染的可能性越小而采用有利于控制传染的设计措施。

(三)护理单元(病区)平面设计(见图3)

医务工作人员进出工作区,需要经过强制卫生通过室,就是说要经一次更衣、淋浴、二次更衣才能进入工作区,反之,亦须经过相同步骤与通道。

平面采用内外三条平行走廊的布置方式,两条外廊为病人专用走廊,中廊为医用走廊,传染病室为污染区,防比室内空气外溢侵入医用通道。因此,传染病室的气压低于医用走廊。

在医务工作人员通道(半清洁或半污染区)与患者病房之间设置缓冲间(附设洗手盆),医务人员进出病房时需要强制通过,可以供医务护理人员出入病室前作卫生准备,如更衣换鞋、戴口罩、洗手等。该房间与病人卫生间贴邻,组合布置在一起,双向开门,形成空气闭锁。这种布置也有利于保证气流组织由半清洁区向病房(污染区)流动(见图4)。

病区内设有两个床位的重症监护室,即ICU室。ICU室保持负压,以免空气外逸。

病区中的物流运输也经过合理布置。清洁药品、食物与医护人员共用通道并通过医用走廊与各个病房间的缓冲间设置双门密闭洁物传递窗传送至病房,病室与病人走廊之间设污物传递窗,将病人用过的衣物、餐具等送出,经消毒后送营养厨房及洗衣间。分设了洁区备餐与污区备餐回收问,两者相靠以传递窗相通,方便餐具洗消灭菌后回收。

(四)病房设计

 1、病房的分类

安康传染病医院病房按楼层进行分类,一层为疑似病人,二层为确诊病人。疑似病人1人/间、确诊病人2人/间。这样的安排也是为了避免院内交叉感染,最大程度上保护患者。

2、病房的布置与设施

每间病房设两个病床,设置氧气、吸弓}、呼叫、对讲、照明等设施。床边有足够放置床边X光机、呼吸机等设备的空间。

所有病房均带独立卫生间,设大便器、淋浴器、流动水洗手设施等。在保证了采光面的前提下,将卫生间布置在污染走廊的一侧,这样的布置方式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感染机率。

设置专用送餐窗口,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机率。

病房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还布置有电视及对讲系统,有助于病人在隔离期间仍能与家人沟通,也便于专家远程会诊。

采用了门禁系统,病人不得擅离病房,只能在指定范围内活动,病人之间不能互相串门,防止交叉感染。

在病房色彩上使用暖粉色系,使病人感到温馨舒适,尽量能以放松的心情配合治疗。

营运策略

由于位于郊区的大规模备用传染病院面临日常经营问题,单靠政府拨款非长久可取之策。2003年非典后,不少地区修建了专门用于非典的传染病医院,大多未使用过,空置率较高,给医院的日常营运带来经济困难。因此安康传染病医院充分考虑了“平战结合”的营运策略。由于床位数不多规模不大,在定位时考虑作为一般传染病医院。但在设计时按照重症传染病院的特殊要求进行设计,作到了严格的洁污分区、人物分流,因此在发生大规模疫情时,可立即转为收治传染病病人的专项医院。通过“平战结合”以实现医疗服务的多元化和提高经济效益,既完善了公共医疗体系,也在医疗机构匾乏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上利用了现有医疗资源。

------------------------------------

CHCC2017第十八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将于5月20日——23日武汉召开,本次大会涵盖超过60场专业论坛,聚合全行业资源,广泛覆盖医建领域全产业链,涵盖战略发展、体制转型、新兴投资、前沿设计、基建管理、运营提升、专项工程、医技空间、学科空间、跨界融合、医院专场等11大版块,邀请350位行业顶级专家带来最新深度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