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医院的设施与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国内顶尖的综合性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医院”)也踏上了院区改造的征程。近日,筑医台融媒体对北大医院工程处副处长王楠进行了专访,深入了解这场以医患为中心的综合性能改造。
王 楠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工程处副处长
工程师,从事医院修缮改造项目管理工作十余年,有较丰富的修缮改造及动力运行管理经验;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医院后勤专委会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协会医院建筑工程装备分会委员;曾担任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后勤服务中心主任。
改造迫在眉睫:院区现状与挑战
北大医院始建于1915年2月15日,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公共卫生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北大医院中心院区坐落在首都北京的老皇城脚下,北海公园旁,由于历史原因,由门急诊院区(西什库大街8号)、第一住院部(西安门大街1 号)、第二住院部(大红罗厂街 1 号)、第三住院部等组成。这些建于不同年代的建筑,虽然各具时代风貌,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安全挑战:重中之重
“4・18” 长峰医院火灾给整个医疗行业敲响了警钟,北大医院也不例外。据王楠介绍,第一住院部有多座建筑建于解放前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筑结构复杂,设计资料缺失,原始图纸不全,隐蔽工程内的管线更是如同迷宫一般。在改造过程中,结构安全和消防安全成为首要难题。王楠表示:“目前,医院正在对第一住院部的建筑进行结构检测和鉴定,以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在安全问题上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空间与设备难题:捉襟见肘
随着医疗业务的不断拓展,老旧建筑的空间不足问题愈发凸显。新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而病房内的供电、供冷、供水、供热等设备设施却逐渐老化,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王楠提到:“就拿第二住院部来说,外科楼已经使用了 20 多年,空调、热力管线跑冒滴漏及抢修近年内有百余次,空间不足也导致很多新的医疗设备无法合理安置,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感控与智能化困境:亟待突破
在感控方面,早期的病房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医护人员和物品的单独通道,手术室的三区两通道在一些老旧建筑中也难以实现。此外,智能化建设的滞后也影响了医院的运行效率。从楼宇自控到病房的智慧化,再到电子病历引导,都需要进一步提升。“我们深知感控和智能化对于医院运营的重要性,接下来会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和改造力度,” 王楠强调。
资金与空间限制:步履维艰
资金问题是医院病房改造和提升建设的一大阻碍。2025年,北大医院将开展病房改造建设及能力提升项目,对第一住院部住院楼、五官楼、皮科楼进行结构加固、建筑装饰(含外立面)、给排水、消防、暖通、电气、弱电、动力、电梯、抗震支吊架及室内标识标牌等工程的改造、同时对外网管线进行改造;对第二住院部的锅炉、配电设施进行改造,同时对病房楼内的护理单元进行适当翻新修缮。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将近5亿元,改造投资拟通过申请超长期特别国债和自筹资金共同解决。
同时,空间腾挪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如果只进行局部改造,很难解决背后的支持系统问题,如供电、供水等竖向系统的调整。王楠感慨道:“这就好比给老旧的机器打补丁,治标不治本。但我们会积极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推动改造工作顺利进行。”2023年,北大医院大兴院区投入使用,原位于中心院区第一住院部的妇儿科室搬迁,使得相应空间有可以腾挪改造的机会。在本次的病房改造提升中,计划将原有的多人间改成2-3人间,减少床位数,同时增加特需病房等,提升整体医疗环境。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一住院部(图片来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官网)
改造策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面对重重挑战,北大医院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改造策略 ——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医患需求:改造的指南针
在病房改造中,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需求是关键。只有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让改造真正满足实际需要。
患者:简单而实在的期望
患者对病房的需求很直接:舒适整洁、方便就医、满足陪住。比如骨科病房,患者行动不便,需要更多的辅助设施;老年科病房和全科病房,陪住人员较多,需要改善陪住条件。王楠说:“我们在改造过程中,会充分考虑患者的这些需求,从细节入手,为患者打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医护人员:更细致的考量
医护人员对病房环境的需求则更加具体。使用空间不足是他们面临的一大问题,早年间设计的休息面积和办公面积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像污物间、陪餐间等辅助用房都被改造成了医生办公室。此外,病房的“楼芯房”(指位于建筑内中部无法开窗的空间,如部分护士站)温度太高也是一大难题,随着人员和设备的增加,也会出现过热、机柜发热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医护人员。王楠介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将手术室的冷源接入“楼芯房”。我们会持续收集医护人员的反馈,在其他楼改造时也持续优化这点。”
融入整体规划:减少对医疗的影响
病房改造必须融入医院的整体发展规划。以位于医院急诊楼的日间手术中心改造为例,医院从 2021 年年初开始规划,到 2024 年 10 月完工投入使用,整个过程经过了精心策划。此次病房改造提升项目也一样,因为涉及到多院区腾挪,院领导成立了工作专班,医院各部门共同参与,明确了各楼之间的功能调整和转换。王楠指出:“如果没有整体规划,很容易出现前后衔接不畅、资源浪费的情况。要从医院的长远发展出发,确保每一项改造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医疗工作的影响。”
广告
先进技术赋能:智慧病房新体验
在病房改造过程中,北大医院积极引入先进技术,打造智慧病房,为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全新的体验。
硬件智能化:提升效率
电子床头卡、病房电子信息卡与呼叫系统耦合,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患者的等候时间。大兴院区和日间病房项目都应用了这些技术,让护理流程更加顺畅。王楠介绍说:“这些硬件智能化的举措,看似微小,却能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便利。我们会在更多的病房改造中推广应用。”
物联网技术:未来可期
对于工程领域来说,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最为迫切的。通过物联网,从各项机组运行状态,到病房内的供电供水智能计量等设备可以与安消防系统打通,实现实时监测和智能管理。王楠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充满期待:“物联网技术将为医院的管理带来质的飞跃,我们正在积极探索适合我们医院的物联网解决方案,让医院的运行更加智能、高效。”
优化就医体验:智慧病房的魅力
智慧病房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还体现在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和加强医患沟通方面。在大兴院区,入院准备中心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分级诊疗,合理安排检查和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等候时间。医院还建立了后勤查房制度,在制冷季和供暖季来临前,后勤人员会深入病房了解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加强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沟通。王楠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让患者感受到我们的关怀,提升就医体验。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需求,为后续的改造提供依据。”
选材与设计:细节之处见真章
在病房改造中,材料和家具的选择以及卫生间的设计都关乎患者的体验和安全。
材料和家具选择:安全第一
在改造中,材料和家具的选择遵循安全、耐用、易清洁、符合人体工学的原则。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优先考虑环保、无公害的材料,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使用安全。在家具设计上,注重细节,考虑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如设置矮台面的凹槽,方便轮椅使用者签字等。王楠强调:“在材料和家具的选择上,我们会严格把关,不能因为成本而牺牲质量和安全。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卫生间设计:关怀备至
卫生间的设计也不容忽视。考虑到未来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科室病种的特点,卫生间将重点突出无障碍化和防跌倒设计。同时,防滑、干湿分离、一键呼叫等安全措施也至关重要。王楠说:“卫生间虽然空间不大,但却是患者和医护人员使用频率较高的区域。我们还会联合护理部,结合临床使用经验,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卫生间环境。”
未来趋势:以医患为中心,持续升级
展望未来,北大医院的院区改造将朝着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无障碍化改造:应对老龄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无障碍化、适老化改造将成为医院建设的重要趋势。医院将增加无障碍以及适老化设施,如低位洗手位、无障碍卫生间等,方便老年患者就医。王楠表示:“我们要让每一位患者,无论年龄、身体状况如何,都能在医院里感受到便捷和关怀。无障碍、适老化改造是我们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
智能化提升:提高医疗效率
智能化建设将进一步提升,通过优化医疗流程,降低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运转效率。智能化系统将贯穿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从挂号、就诊到检查、治疗,让患者享受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王楠展望道:“未来,智能化将无处不在。我们将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智能化技术,让医院的服务更加高效、精准。”
优化资源配置: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后勤管理方面,医院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成本,应用绿色技术。比如,停车库照明改造、引入新能源及储能设备的应用等。王楠提到:“我们要在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医院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对医院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医疗工艺设计:关键环节
医疗工艺设计将在医院改造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从前期规划到学科定位,再到设备与装置规划、基建,医疗工艺设计将贯穿始终,打通医疗、设备和病房改造之间的环节,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环境。王楠强调:“医疗工艺设计是医院改造的核心环节之一。我们要加强与各科室的沟通协作,让医疗工艺设计更加贴合实际需求,为医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结 语
医院院区改造是一场以医患为中心的 “攻坚战”。在改造过程中,以王楠为代表的工作人员充分考虑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需求,通过整体规划、引入先进技术、注重细节设计等措施,不断提升医院的综合性能。
采编:马志晖
广告
长按识别二维码→
加入医建同行社群
解锁【行业资源+每日干货】
请备注姓名+行业
筑医台融媒体 · 传播矩阵
戳”阅读原文“,查找更多您需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