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爱红 黄为 耿鸣若 王兴国 岳鹏
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引言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也更加的趋向人性化、智能化、科学化。后勤管理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其为有效的保证医院对病人的救治,提供全方面的服务,为了提升患者治疗的体验和节约院内的资源,后勤团队的智能化建立已经迫在眉睫。“互联网+”深入到医院生活保障的方方面面,如:维修平台、餐饮管理等(图2)。医院后勤应借助“互联网+”的发展机遇,打造其智能后勤团队,转变其传统的资源模式,实现智能后勤和资源管理的优化转型。
图1 医院后勤管理的各项分类
图2 互联网+的多种应用方式
“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后勤
1.智慧后勤的战略定位
为了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愿景纲要,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目标,需要建立智能化医院为目标的发展方向。医院智慧后勤建设以“物联网+互联网+信息平台+人工智能”为基础,有序推进智能运营、智能服务、智能控制、智能安全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1]。
2.“互联网+”时代的医院后勤智慧化建设模块
基于“互联网+”云平台基础设施,将建筑能源管理、机电设备运行管理、建筑设备设施管理、BIM信息管理等有机集成,实现建筑能源设备的全面智能运维管理。通过精细化的运维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确保设备和能源的安全使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出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后勤设备的日常使用管理,包括电梯、空调、锅炉、水泵、发电机和配电设备等后勤设备(图3)。
通过充分融合医疗行业“互联网+医疗”模式和绿色医院能源标准、医院用户需求、医疗监管部门和住宅城乡建设部能源管理部门的要求,收集和分析能源消费和效率数据。监测电能质量、用电安全等能耗指标,与国家能源政策和能源消费模式改革有机结合。跨学科、跨行业技术与专业合作,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为未来“物联网”新的智能医院物流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2]。
图3 医院后勤设备的智能化管理
3.智慧后勤下的资源管理模式
通过云平台强大的数据运算、BIM、物联网、AR等现代方式,医院后勤人员可以设备监测、节能寻优控制、设备运维管理、安全预警、VR全景巡检等管理应用(图4),满足能源设备安全智能化、运维智慧化、作业标准化的精细管理需求,实现建筑的空调、配电、热水、蒸汽、水泵等重点能源设备智能化管理[3]。
图4 后勤智能化资源管理的各项应用
1
动态化管理
采用人脸识别与基于深度学习的AR智能算法实现对生产现场人员的智能化管理[4]。通过人工智能视觉管控可以实现人员无感化考勤、着装识别、电子围栏、作业区人员定位、人员行为识别、轨迹与定位重点管控、人体识别、重点作业行为的智能监控、无人巡检、智能点巡检等(图5)。
图5 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方式
2
节约化管理
目前传统运维管理方式所需的大量人工导致运维管理的高成本急需用科技化的手段得到改善,智慧化管理具有自动化巡更功能、自动化抄表功能、自动生成报表功能、设备保养到期自动提醒、自动推送控制策略等多种功能,可有效减少运维人员数量,提高管理效率[5]。
3
共享化管理
由于每个运维人员知识结构、技术能力、职业素质不同,造成了运维团队能力的不稳定,也需要行之有效的手段培养、提升整个运维团队的技术水平。智慧管理可以使人员随时可以参与提问和讨论,共享运维经验,同时也是项目资料管理平台,可保证项目资料完整性和事件可追溯性[8]。
4
集约化管理
智能设备管理主要通过视频监控、远程监控,通过各种计算机算法实现对设备安全的管理,如设备在线监控、设备在线运维、主动预警、智能烟火识别、设备设施定位管理、安全防护区域检测、重点危险源在线监控等,省去了人员来回奔波的麻烦(图6)。
图6 人员集约化管理
5
智慧化管理
后勤人员需要掌握通过图识别、物联网、边缘计算、数字孪生、VR虚拟现实等技术(图7),从而对关键设备的故障和健康状态的实时监控和预测,全方位提升个人的现代化“智慧”[6]。
图7 智能设备管理
▲ 点击查看:【德品医疗股份】为中国医院打造更智慧的护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医院后勤资源信息化建设调研
1.调研结果
通过对江苏地区的共计98家综合医院的调研后发现,目前有30家综合医院开始了智慧后勤建设,7家已经进入相对完备的智慧后勤管理模式,其余68家仍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后勤管理,因此智慧资源管理模式并未完全实施(表1)。总体来说,智慧化的后勤人资管理普及率不高,落地的医院极少,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表1 江苏地区医院智慧后勤情况调研
2. 调研问题共性
1
人员思想存在滞后性
经过广泛调查和研究,发现医院职工对于智慧化管理认识的不足,而衍生出“新的管理方式不一定受用与我们”的思想误区,这种误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立后勤资源信息化的推进[7]。归根究底还是因为传统资源的管理方法职工已经习惯了,不愿意接受新的事务,从而导致智慧化建停滞不前。
2
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在国内医院体系中,大部分医院将发展的重心更倾向于医疗的建设,往往忽视了后勤智慧化发展。因其重视程度低,制约了后勤智慧化技术的发展。
3
信息系统维护升级支持不足
资金短缺已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后勤部门作为二级部门,除部分服务营业收入外,年度预算不足,智慧化建设各环节产生的成本往往超出后勤部门的范围[8]。
4
信息安全亟待加强
网络安全和稳定始终贯彻着“互联网+”的发展。在医院后勤和人员信息化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人员信息系统和平台不完善,存在各种漏洞和潜在的安全风险。当这些系统和平台发生系统故障,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量的数据丢失,这将影响人员信息化的全过程,甚至是物流服务的发展。
5
信息系统对应性不足以支撑医院后勤
目前,为医院后勤资源管理而开发的资源信息系统相对较少,现有系统在可操作性、功能性、运行模式等方面存在不足。系统科学性和实用性水平低,系统使用周期不长。这也是医院后勤资源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表2)。
表2 资源管理模式优缺点对比
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见下篇《综合医院后勤智慧化管理模式研究(下)——以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智慧后勤建设为例》
戳”阅读原文“,查找更多您需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