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状态:备用

建设地点:泰安市中心医院高新区院区预留建设用地处;

项目性质:新建钢结构框架

委托单位:泰安市卫健委

业主单位:泰安市中心医院(青岛大学附属泰安市中心医院、泰山医养中心)

主要医疗运营单位:泰安市中心医院(青岛大学附属泰安市中心医院、泰山     医养中心)

设计单位: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泰安分院;

施工单位:山东泰安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泰山普惠建工有限公司;

                 兴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泰安市)

建筑面积:共计65037㎡;其中地上47574㎡,地下一层17463㎡。

建筑高度:23.950m

建筑层数:地上4层地下1层

总床位数:标准床位2000张

结构形式:钢结构框架形式

设计起止时间:2022年3月20日-2022年4月1日

竣工时间:2022年5月15日

一、总体设计

泰安市方舱医院建设项目位于长城路以东,配天门大街以南,泰安市中心医院高新区院区预留建设用地处。

本建筑远离高密度居住区、幼儿园、大中小学校等城市人群密集活动区,并且在泰城常年主导风向下风向。建筑周边250m内无大型建筑,符合安全间距要求,且远离市中心,符合方舱医院的选址要求。

本项目基地基本为多边形,沿长城路外形规整、场地西高东低坡度较平缓。建设条件比较有利。整个建筑以沿长城路平行线为中线对称布置,医疗走廊及连廊连接方舱及办公区域,各主要功能由北向南依次排布:方舱治疗区(污染区)、医疗走廊及连廊(半污染区)、办公区域(洁净区)。总平面划分为污染区、限制区(半污染区)、安全区(洁净区),三区之间用建筑及围挡进行分隔,确保人员流动不交叉。总体交通组织结合城市道路、环境及场地已有开口情况设计。将西南侧角点基地入口作为安全区入口,安全区人员由此进入。医护人员住宿安排在场地外的酒店,由大巴车经室外坡道开到室外平台,进入相应的医护出入口,工勤人员则生活在南侧限制区内。

泰安市方舱医院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共计65037㎡。其中清洁区(医务办公)面积17459平方;半污染区(中间连廊卫生通过)4528平方;污染区(治疗区)43050平方。由于场地东西高差比较大,根据地势考虑层高4.5米的地下空间,方便日后平时作为车库、战时方便增加储备床位2000张,面积约17463㎡(现在暂不使用)。


救护车停车位布置在污染区场地入口一侧,靠近患者出入口。 另一侧设置移动CT车、移动PCR实验室各一处,也靠近建筑患者入口。建筑主入口采用平坡出入口坡度1/20,垂直交通采用无障碍医用电梯,卫生间考虑无障碍蹲位。

如单体平面图所示,建筑西南测设医务人员入口;西侧中部偏北为病员入口,中部偏北为出院出口(通过与院感专家对接,出院出口与住院入口脱开距离即可,对方向要求不高),出院出口对应场地中部的车行出口;单体北侧为污物出口,室外设有垃圾暂存处,暂存处室内设污车清洗区,对应场地西北角为污物出口。建筑不同出入口对应场地有相应出口(如下图所示) 。流线各自独立互不交叉。室外设施:东侧污染区室外分别设有污水处理池、地下临时方舱室外临时厕所 。场地东南角为清洁区,设置室外箱变。(如下图所示)

总平面功能分区图 

总平面流线分区图

本方舱医院建设规模为2000张病床。地上四层 ,地下一层。地下部分不使用,只利用局部200㎡作为生活泵房区域,设独立对外出口。当紧急情况来临时,地下一层战时可增加地下储备床位数2000床 (如下图所示)。

首层设置护理床位506床,二层、三层、四层每层设置护理床位528床,四层总计2090床,满足对本建筑2000床位的要求。每层分为4个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在150床以内。每个护理单元的护士站附近设置急症床位若干。护士站沿中庭轴线布局,护理床位以中庭为对称轴线分设在护士站两端,方便护士双向护理,减小行走距离。每个分区有不少于2个疏散出口,分区内任一点至分区疏散出口的距离不大于30米,分区之间形成消防疏散通道,分区间消防疏散通道宽度在3900~4100之间。

按2000床位的标准计算,医患比1 : 5,护士人数为400人。综合到每层护士人员为100人,医生每层按40人计算, 医务人员每层合计140人,按四班轮班制 。

一层分区示意及流线分析


二至四层分区示意、流线分析同一层


剖面图示意


西北方向鸟瞰图


室内装修设计图


 

45天准时完工


5.15日顺利通过验收


以下为建设中照片:


建设中室外移动PCR

二、建筑设计

以人为本的病人区设计(以方舱医院设计为主,兼顾中心医院发展)、考虑患者活动空间设置本次设计首先满足方舱医院的使用要求,在满足要求的同时考虑“平战结合”,为后期改造提供条件。本次设计平面方整,柱网灵活,便于改造。疫情期渡过后建设“院中院”引入社会资本,建设高端体检中心、口腔科、牙科、眼科及医美等高端医疗体系,为中心医院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方舱病房楼以大空间为主,分置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约40床位,最大限度的节省医务人员数量,同时便于管理及人员整合。

病房区域设置多个方舱,每个方舱有若干排床位,周围设置2.2米高隔断,中间设置1.2米高矮隔断,每个方舱按人数42人、32人、24人不等,恰如医院的大中小三种病房。各个舱室划分均匀有序。床位排布满足横向不小于1.2米的间距,纵向不小于1.6米的间距。

本次设计增加内天井,解决空间压抑感,通过内天井的设置解决病区的采光通风,减少大空间带来的压抑感,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同时减少机械排烟及设备投入,节省造价。

疫情渡过后,方舱医院改造时可在内天井处加设扶梯,增加垂直交通,为后期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

1.功能分区处理、“三区两通道”设置情况


医患流线完全独立,污物单独处理。功能格局为三 区两通道。

三区分别是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两通道指的是清洁区的医务人员通道,污染区的病员通道。我们设计方案首先把场地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用隔离栅栏进行空间分隔。每个区域均设有场地出口,相应的建筑出口对应相应的场地出口,各区域污水单独处理及排放。各区域的运行相互独立互不干扰,达到洁污分流的要求。

在建筑设计上,是把清洁区放在完全脱离污染区主体建筑之外的一个独立建筑内,外墙间距大于20米,两者之间通过室外连廊及封闭的卫生通过区与主体建筑连接。在这个21米的间距里,设置医务人员的卫生通过(半污染区),实现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的联系。

卫生通过区分为进舱通过和出舱通过,进仓流线居中,出舱流线分居两侧,三组卫生通过互不交叉相对独立,实现洁污分流,且每组均按男女分设。

医务人员更衣流程,考虑四班轮班制,在洁净区设置四组更衣室, 方便不同班组独立管理。进仓时四个班组的更衣室通过8.4医务走廊同防护用品穿戴无缝连接,(同时防护用品穿戴区与物资库房串联,这样既缩短了医务人员的更衣流程,又方便物资进出,便于管理),再通过缓冲间和室外平台到达污染区。出舱时一更二更后经过缓冲间通过强制淋浴区,最后到达刷手衣更衣室,再通过医务走廊到达男女的更衣室,更换为平时穿着后,通过面对内廷院的内部走廊直接离开办公区。通过双走廊设计,使上班流线和下班流线互不交叉。

在布局流程上,针对工作人员入舱容易,出舱难的实际问题,我们在前期功能布局上就加大了出舱区域的面积,设4条出口通道、2条入口通道。入口道速度快居中设置,出口通道分居进仓流线两侧,房间面积是进仓区域的4倍,这样三条六组卫生通过以平行并联关系与污染区衔接,互不交叉相对独立,实现洁污分流,为医务人员的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进舱、出舱流线设计(出舱后在洁净区医务人员身着刷手衣);下班人员有专用通道和上班人员避免干扰(如上图)

感染防控离不开两个层面的工作,一是硬件,二是软件。硬件主要指布局流程、规章制度等,软件主要指院感的理念、意识、执行力。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感控成为阻止传染的坚强后盾,贯穿在临床工作的每个环节中,哪怕小小的一个疏漏,都会摇动方舱医院稳定的根基。所以医院感控更多时候是细节的把控。为保障每个出舱人员脱隔离服能达到安全状态,不被污染,由院感防护督导员伴随出舱医护人员进入脱间监督指导,在运行过程中督导人员也需要进行相应的防护,为了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在特定区域安装视频监控,对舱内工作人员穿、脱防护用品进行24小时视频监控,对于防护流程不够规范的人员予以及时纠正、指导。这样即达到保护工作人员自身健康的目的,又避免了不必要的物资和人力的浪费。

制定穿脱防护用品标准流程,在全队进行统一培训与考核。除了个人防护之外,感染防控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便是环境的清洁与消毒,这是降低病毒载量,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重要举措。

2. 院区(病区)设置布局情况:

本建筑的标准床位数为2000床,实际可实现2090床,分为四层。 满足每层标准500床位的要求。每层分为4个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在150床以内。每个护理单元的护士站附近设置急症床位若干。

护士站沿中庭布局,护理床位以中庭为对称轴线分设在护士站两端,方便护士双向护理,减小行走距离。

每层设置女厕厕位18个,男厕位15个小便斗17个1,,共计厕位数49个,其中包括无障碍厕位男女各一个。按要求每100张床位5~10个卫生厕位计算,每层标准500床位,需要厕位数25~50个,实际设计33个厕位,满足规范要求。

配备智能机器人,减少人力损耗。“消毒机器人”布置在方舱医院多个区域,有助于降低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保障着医护人员的安全。“多功能云端机器人”一次性可以装下20余份盒饭,并能自主前往指定位置,供患者自行领取盒饭,原先需要约20分钟的人工分发过程可以缩短为约5分钟。“5G机器人”采集到的多维数据能够实时处理、传输并最终呈现在综合指挥大屏上,助力管理人员高效决策,实现对方舱医院的高效管理。

方舱医院用网需求较为复杂,医护人员正常工作需要接入专用内网,院内收治的数千名患者需要和亲朋好友沟通,方舱医院指挥部门依托高速稳定的网络对舱内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对于方舱医院产生的生活垃圾, 全部作为有害类垃圾处理。生活垃圾都集中在一个特定区域,在特定时间被统一运出。运出的生活垃圾,将统一由市城管委定人定时定车定向进行收运处置。除了生活垃圾,方舱医院每天还会产生大量的医疗垃圾操作使用的医疗器材、医疗耗材,是由护士负责使用和收集,医生负责处理。 

医疗垃圾放在特定的黄色的垃圾箱里,颜色明显与生活垃圾区分开。医疗垃圾将经过消毒、装袋,在特定时间通过市生态环保部门负责的危险废物运输车密闭运到医疗废物垃圾处置中心和垃圾焚烧厂进行集中安全处置

3. 综合利用现有资源,院感控制设备设施配置、医疗设备配置方舱医院医疗废水处理是重中之重,泰安市中心医院新院区方案按照2000床设计配备1500立方的污水处理系统,新院区一期已建设1000床位规模,完全可以考虑将方舱医院医疗废水收集消杀后排入已建成的污水站。

污水单独处理及排放。各区域的运行相互独立互不干扰,达到洁污分流的要求。污染区半污染区污水经过2级消毒、洁净区经过1级消毒后排入中心医院污水管网,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管网。内部污水设置伸顶排气管,管顶设置高效过滤器。雨水系统单独收集处理。污水管均设密闭装置。

热水系统采用空气源热泵系统。

电气设计为一级负荷,2路独立电源。设置箱式变压器。污染区半污染区均设置紫外线杀毒系统。配套房间照明等级为一级。

全区设置门禁、监控、呼叫系统。采用智能机器人,无线电网络全覆盖。

空调系统:污染区冷热源采用多联机中央空调形式,利用数字化送排风处理机组进行空气处理,达到病房区负压效果,同时达到节能减排标准;通过区采用多联机中央空调形式,通过洁净型送排风机箱进行风量调节,达到出仓进仓压差要求;洁净区冷热源采用多联机中央空调形式,采用直膨式新风处理机组送新风,达到洁净区正压效果。满足院感要求。

外墙采用ALC墙板 200mm+三明治岩棉板 100mm一体化装配式外墙系统。绿建二星标准。外窗65系列隔热铝合金中空玻璃窗6+12Ar+6双银Low-E。《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5155-2019)达到72.5%。


三、给排水设计

1.给水系统采用隔断水箱加变频泵供水,在地下泵房设置有效容积为62立方的生活水箱,(水箱设有水箱自洁处理机)经变频供水泵组供水,水泵后分区域供水,分为洁净区;半污染区(通过区);污染区(病房区)。三个区域分别设置立管,在每层设置减压型倒流防止器,在回水管末端设置管道式中压紫外线杀菌消毒器。

2.热水分三个系统设置,采用的是空气源热水系统。

(1)污染区人员多,用水量大,按照每人每3天洗一次计算,每天有670人洗浴,设置两个完全独立的热水系统;

(2)洁净区与半污染区均为医务人员区,分区域供水, 半污染区单设立管,每层在热水供水主管设置减压型倒流防止器,考虑医务人员换班集中,半污染区不设置回水系统,以减小热水污染的几率;洁净区单设立管,每层热水供水主管设置减压型倒流防止器,并设置循环管,在回水管末端设置管道式中压紫外线杀菌消毒器。

3.饮用水

每个病区单独设置电开水器。

4.污水系统

分区域排水,分为洁净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三个区域分别设置消毒化粪池。半污染区与污染区在排水起始端设置加药井,进行第一次消毒,化粪池第一格设置定时加药器,进行第二次消毒;洁净区只在化粪池第一格设置定时加药器,一次消毒即可;消毒化粪池后排至中心医院污水管网,经医院污水处理设备集中处理后排至市政管网;消毒化粪池前污水均密封收集,设伸顶通气管。所有排水通气管末端均设置高效过滤器。

排水系统均采取防治水封破坏的技术措施,洗手盆不得采用盆赛;所有地漏采用带过滤网的无水封地漏加存水弯,存水弯水封不得小于50mm,且不得大于75mm.排水系统均采取防治水封破坏的技术措施。

车辆冲洗和消毒废水均排入污染区污水系统,进入消毒化粪池。排水下采取水封措施,水封深度不小于5厘米,严禁采用机械活瓣替代水封。

5.洁具

防止交叉感染,以下场所用水点均采用脚踏式开关,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水外溅:公共卫生间的大便器,小便斗,洗手盆;护士站、治疗室等房间的洗手盆;检验科等房间的洗手盆;有无菌要求或防止院内感染场所的卫生器具

6.雨水系统,集中收集,经雨水消毒池处理后排至市政管网。场地雨水采用防渗膜隔离雨水下渗,防止污染地下水,设雨水收集池,收集场地初期20min的雨水经雨水消毒池处理后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雨水消毒池150立方。(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指出,降雨量达到10mm时,径流水质已基本稳定。因此,本工程20分钟的雨水收集消毒处理,既能有效防止可能污染的雨水直排,又可以确保投资和工期、场地的经济性。)

室外污水处理系统


四.通风空调设计

1.污染区(即病房区)

病房区排风量按人均不低于150m³/h设计。更衣、淋浴、卫生间排风分别不低于3、6、12次/h。

病房区的通风气流组织为上送下排。新风经初中效过滤后送至护士站附近的上空,排风分散设置在病房区的外围,通过在房间下部设置的排风口集中收集后经初中高效过滤及紫外线消毒后高空排放。整个病房区的气流从护士站上空向周边地面流动。确保医护人员处于洁净气流的最上游。


在隔离区内设置紫外线杀菌灯,并采用钥匙开关在房间门外墙上集中控制。预留空气净化器插座,在确定的空气净化器插座上设置专用标识。

污染区通风系统启动时应先开排风机,再开送风机;关闭时,应先关送风机,再关排风机。应先开污染区通风系统,再开清洁区通风系统。通风系统要求24h不间断运行,病房区维持负压,并设有微压计。

所有污染区送排风机可通过现场手动控制及建筑设备管理系统(DDC)控制。建筑设备管理系统(DDC)控制主机设置在一层消防安防控制室,系统采用直接数字控制(DDC)技术,随时监测送、排风机故障报警信号,保证风机正常运行;随时监测送排风系统的各级空气过滤器的压差报警,及时更换堵塞的空气过滤器,保证送、排风风量。污染区专用设备在污染区护士站处设置紧急停止按钮。风机启停开关应由专人统一控制,病人不可随意开关。排风高效空气过滤器更换操作人员须做好自我防护,拆除的排风高效过滤器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原位消毒后,装入安全容器内进行消毒灭菌,随医疗废弃物一起处理。

2.半污染区(即出、进仓)

(1)出仓流程为病房区-缓冲区-一脱-二脱-缓冲-浴厕-更换刷手衣-医护走廊。在缓冲区、一脱、浴厕分别设置不低于40次/h、30次/h、12次/h的排风,排风口集中收集后经初中高效过滤及紫外线消毒后高空排放;在更衣间设置不低于30次/h的送风,送风经初中效过滤后送入。并在各相邻房间的隔墙上设置D300的通风短管,使气流由更换刷手衣-浴厕-缓冲-二脱-一脱-缓冲区逆向流动。阻断病毒由污染区向清洁区的传播,以保护清洁区不被污染。

在出仓区内设置紫外线杀菌灯,并采用钥匙开关在房间门外墙上集中控制。预留空气净化器插座,在确定的空气净化器插座上设置专用标识。

出仓流程通风系统启动时应先开排风机,再开送风机;关闭时,应先关送风机,再关排风机。应先开污染区通风系统,再开清洁区通风系统。通风系统要求24h不间断运行。

出仓流程送排风机可通过现场手动控制及建筑设备管理系统(DDC)控制。建筑设备管理系统(DDC)控制主机设置在一层消防安防控制室,系统采用直接数字控制(DDC)技术,随时监测送、排风机故障报警信号,保证风机正常运行;随时监测送排风系统的各级空气过滤器的压差报警,及时更换堵塞的空气过滤器,保证送、排风风量。排风高效空气过滤器更换操作人员须做好自我防护,拆除的排风高效过滤器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原位消毒后,装入安全容器内进行消毒灭菌,随医疗废弃物一起处理。

(2)进仓流程为医护走廊- -缓冲区-室外连廊-病房区。在缓冲区设置不低于30次/h的送风,送风经初中效过滤后送入,保证即使污染区的病毒蔓延到室外也无法通过缓冲区进入医护走廊,同样也可保护清洁区不被污染。

3.清洁区

医护人员办公室设有新风系统,送风经初中效过滤后送入,卫生间、洗消间、洗衣间、晾晒间、更衣室均按规范标准要求设置排风系统,排风口集中收集后经初中高效过滤后高空排放。

清洁区各房间的送风量均大于排风量,保证医护人员办公区相对室外和半污染区均为正压。清洁区通风系统启动时应先开送风机,再开排风机。应先开污染区通风系统,再开清洁区通风系统。通风系统要求24h不间断运行。

送排风机可通过现场手动控制及建筑设备管理系统(DDC)控制。建筑设备管理系统(DDC)控制主机设置在一层消防安防控制室,系统采用直接数字控制(DDC)技术,随时监测送、排风机故障报警信号,保证风机正常运行;随时监测送排风系统的各级空气过滤器的压差报警,及时更换堵塞的空气过滤器,保证送、排风风量。

四、电气及智能化设计

电气设计:

本单体最高负荷等级为一级;采用两路10KV市政电源供电,两路10KV电源分别引自不同的35KV以上区域变电站。为增加供电电源的可靠性,另外增设移动式柴油发电机组,做为第三路电源,作为全部一级负荷的备用。

为保证检修检修人员安全,室外箱式变压器均设置在室外洁净区内,室内配电箱均设置在配电间、电井内;室内洁净区与污染区之间尽量减少管线的横向通道。

采用标准的模块设计思想,应对快速施工,配电箱的规格尽可能的少。室内的盥洗区、通过区、医护区、看护区分别设置标准的配电箱柜。室外的物资区、后勤住宿区、室外淋浴区、指挥中心、移动CT和PCR、移动餐车分别设置标准的配电箱柜。

考虑到方舱医院的特殊性,除火灾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防烟及排烟设施等消防用电,安防系统用电等为一级负荷外;隔离区照明用电、隔离区护士站用电、隔离区临时医疗场所用电、隔离区送排风供电、电梯用电等均按一级负荷设计。

为保证更好的消杀效果,在隔离区、隔离区治疗室、检查室、卫生通过区等房间设置紫外线杀菌灯,并采用钥匙开关在房间门外墙上集中控制。其他区域采用移动式紫外线杀菌灯,电源接自就近插座,在确定的紫外线消毒灯插座上设置专用标识。

隔离区每个床位已预留2个五孔插座,预留冬季极端天气下,电褥子等接入的电气条件。

智能化设计:

网络系统包括安防网、业务网;网络系统建设功能上相互独立,物理上隔离。信息网络机房位于室外指挥中心,采用三层网络架构,核心交换机采用万兆为以太网交换机,每个展区设置汇聚交换机,楼层交换机采用千兆为以太网交换机。

医护区设置标准化、模块化的智能化配置单元,便于快速安装部署。


医护区智能化配置单元图

 

全区无线网络覆盖,满足医护人员及隔离人员使用。

采用智能机器人,可实现污染区的无接触消杀、配餐、测量体温等功能。

在一脱、二脱、穿防护服区域、洁物运输、护士站等区域内门设置门禁装置。外侧授权人员刷卡方可开门,具体管理方式按照管理部门要求确定。护士站设置报警按钮,将报警信号送至指挥中心。

通过区摄像机具有语音交互功能,院感室设置视频监控分站,语音指导医护穿脱。

呼叫系统采用 NB-IoT 物联网通讯技术。每1个床位设置1个呼叫按钮,安装高度0.8m。桌面式安装主机设置在护士站桌面。

采用数字广播系统,在看护区设置扬声器。护士站设置广播分控站,指挥中心话筒,可选择性给予一定区域。污染区内的话筒,可被指挥中心关闭。按需设置不同音源,发生火灾时即均按预定程序进行消防广播,指挥人群疏散。

设置信息发布系统,管理中心设置在一层消防安防控制室,实现对前端设备的信息发布及集中管理。系统采用液晶一体机显示方式:选用55寸规格,在污染区域设置信息发布显示屏,接入设备网交换机。指挥中心将信息发送至各显示屏。

办公区会议室配置会议一体机实现视频显示、远程视频会议等功能。会议讨论系统具备火灾自动报警联动功能。设置与本区域疾控中心、上级疾控中心、应急指挥中心、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等的专用通信接口。

整楼设置能耗监控系统,管理层由建筑能效监管平台及管理工作站组成,建筑能效监管平台设置在一层消防兼安防控制室,管理整个建筑的能耗监测管理系统。监测层由数据采集器、智能计量表具等设备组成。管理工作站与数据采集器之间通过智能化设备网进行通讯,数据采集器与智能表具之间采用RS485总线进行通讯。

整楼设置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系统采用直接数字控制(DDC)技术,对楼内机电设备进行监视及节能控制,以保证设备的最佳运行状态,节约能源;结合科学的控制逻辑,达到有效的管理。污染区专用设备在污染区护士站处设置紧急停止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