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是河北省即将建设的第一座以承担紧急医学救援任务为核心的医院,也是国家第一批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其业务范围涵盖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救援,公共卫生事件救援、中毒救治、核辐射救援,远程救援会诊等多个方面,同时还将承担应急救援培训教学任务,为提升河北省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建设用地分南北两个地块,其中北地块建设用地面积为46345㎡,总建筑面积为144077㎡;南侧未来发展用地建设用地面积为25463㎡,规划总建筑面积为75720㎡。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规划床位数700床,2期规划床位数300床,远期规划床位数300床,总计1300床。项目设计以“最安全、最人文、最先进、最智慧、最绿色”为目标,力求打造一个立足河北省,辐射华北地区的区域医疗中心。


项目用地北侧五百米为城市干道裕华东路,南侧六百米为槐安东路,西侧临近城市道路燕山南大街,东侧一公里为东三环路。周边公交、地铁站齐全,交通便利。突发情况下大量救援车辆可通过城市主干道迅速到达医院,交通条件便捷。同时场地周边工业用地建筑高度较低,对于救援直升机的起降较为有利。


项目区位

用地分析

1.根据发热门诊设置的相关规范要求,通过分析石家庄市主导风向可判断,发热门诊最优布置位置为场地西南角;2.项目用地东侧为学校,不宜开设医院主要功能出入口,宜设置污染少、相对健康的功能;3、出现突发救援事件时,主要救援车流来向为西侧或北侧,故急诊出入口应设置在西侧或北侧;4、门诊出入口应尽可能避开城市主干道设置,南侧为门诊出入口最优开启方向。

场地条件

结合用地条件,通过医学发展轴和功能发展轴两道轴线将医疗功能紧密联系。北侧通过连续流动的住院形象生成完整的城市界面,西侧通过建筑体量的组合结合城市绿化带的进深空间形成一条绿色的生态界面。两个地块通过中心的共享交通体系相互连接,同时道路在未来可作为院区内部道路使用,强化医院的内部关联性和整体性。

用地分析

设计要点

1、合理化利用用地,做到“整体规划、分期建设”

2、解决好建筑形态、医疗工艺、院区环境、人文特点的关系

3、注重“平战结合”,打造韧性医院

4、打造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医院

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上合理有效利用用地,结合中国医院就诊、使用习惯等因素,采用半集中、半分散的布局模式,节省投资,并充分预留发展用地。根据石家庄市网格化布局的形式,提取城市肌理特点,形成一个“四方营城”的总平面布局形态,建筑坐北朝南,呼应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形式,“前店后厂”的布局形态也符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能更好的和城市相融合。

总平面图

远期整体规划效果图

人视效果图

整体规划、分期实施

方案设计充分合理利用用地,整合医疗资源,紧凑布局,分析医院的发展需求,做到“整体规划,分期实施”,充分考虑医院特点和使用习惯,节省投资。


分期建设示意图

功能布局

功能设计上优化医疗工艺布局,充分考虑各期建设中功能的连续性,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在满足医疗卫生要求的同时,使医院成为一个有机高效的医疗服务网络,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打造一个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的医疗平台。


功能分区示意图

遵循“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将近远期功能进行统筹规划,打造为以门诊为中心,南北方向为轴线的功能布局方式,功能沿南北向纵向展开。由南向北依次为科研教学、专科中心、门急诊、医技、住院,各功能紧密联系,形成一道功能发展轴。

功能分区示意图

作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应充分考虑不同阶段的平战转换,急诊急救功能与医院其他功能应保持密切的联系,医院设计中采用门急诊医技住院一体化设计,医疗模式以医技为中心,由西向东发展,形成三个医疗体系,西侧为急危重症诊疗区、中部为综合诊疗区,东侧为大健康体系诊疗区。由西向东形成一道横向的医疗发展轴线。

功能分区示意图

韧性医院

方案设计中充分考虑医院韧性,兼顾平时运营和战时救援,节省一次性投资。通过平战转换的手段及应急救援管理体系的搭建,做到平时正常运营,不浪费医疗资源,战时启动快速响应机制,功能迅速转换。以空间为载体,人为核心,通过系统化的构建寻求韧性平衡。

安全医院

医院由于其本身具有提供事关生命的功能服务特点,他们高水平的到位率以及他们在发生灾害情况下所承担的角色;对医院的安全性规划与设计提出相应的高要求。本案设计中从抗震方案、防洪防涝、消防安全、感染防控等多个方面着手,力求做到安全防护、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