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述

坪山区人民医院新址位于坪山区沙湖地区。项目定位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可提供2000张床位。项目总用地面积111,658平方米(含现状山体961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4,427平方米,其中地上335,940平方米,地下128,497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科研用房、行政管理用房、2400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库及设备用房、人工工程等。项目建成后将服务于坪山高新区及周边惠州等地人群。

建筑规划总体规划遵循“因地制宜,留山造景”的设计原则,从尊重自然生态的角度出发,坪山医院园区总体规划保留了自然地型,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山体公园。建筑依势而造,环抱山体,浑然天成。

室内设计总体概念定位为“一山一谷”。作为公共空间的主轴,室内医疗街犹如错落的峡谷,贯穿南北,将公共流线引入各分诊区,同时与山体公园交相呼应,形成了山峦—谷地的内外联系,创造了由外而内的空间聚合尺度。作品灵感来源于自然中的山峦与岩石。以山体在自然中洗礼后的沟壑为灵感,捕捉时间带来的生命形态,铺洒于冷静的现代建筑的之中。运用多种材料进行表现,疏密的块体结合,形成丰富的层次效果,设计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然纯粹,同时结合森林题材,营造一种愉悦、和谐之感。室内设计希望通过亲近自然的表达手法来消解患者入院的紧张情绪。

以总体概念为出发点,医疗街的概念定义为“峡谷走廊”,这个空间是整个项目的最大亮点之一。医疗街的主要设计手法是将过于冗长和匀质化的长条空间改造成富有变化的错落有致的“峡谷”般的流线,营造移步换景的空间体验,希望以这种“人在画中游的”意境来舒缓交通流线的纯功能用途。从入口进来,首先看到的是门诊大厅,对功能区不做改动的前提下,将原有的立面体块进行扭转,并模拟自然肌理,对楼板边缘处理进行打磨过度,形成了错落有致的休息平台。

通过门诊大厅,继续沿着医疗街轴线前进,一侧的开放式走廊被处理成不规则的“叠岩”一般的形体,另一侧采用大面积的垂直面板营造“峭壁”的质感,中间由连廊相连,体现了虚与实的丰富空间对比关系。通过屋顶的金属格栅,自然光撒入“山谷”,透过中庭的绿植产生错落的光影变化,随着轴线移动,人的视线不断变换。

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出发,叠岩一侧突出边界的楼板区域设置了休息区,使患者在冗长的行进过程中得以休息,既保证了一定的私密性,又不妨碍动线的流畅性。错落有致的叠岩飘板在立面上形成了丰富的光影变化,随着日照角度的不同,给人的感受也随之变化。

医疗主街的一侧是急诊大厅,设计遵循简洁高效,便于疏散,良好的可视性和可达性的设计原则,将护士站、医导台和医护功能集中在一整个“木盒子”中,通过清晰简洁的导视系统,使患者能快速定位服务窗口,公共空间则安排机场候机区式的等候座椅,达到空间高效利用,流线明确效果。

与急诊大厅的高效,便捷的定位不同,入院大厅希望营造一种安宁、祥和亲近自然的氛围,使患者和家属得到心灵的慰藉。利用屋顶天窗打造的自然天光,在大厅一侧设置了种植池,希望将自然元素引入室内。从设计角度上,在人造环境中尽可能地亲近大自然是在精神层面上减轻病痛,促进康复的最好处方。

位于三层的美食广场营造了开放、轻松、友善的用餐氛围,空间中央圆形的中央岛台营造了强烈的聚合感,打破了方形空间的局限性,令公共空间富有张力和亲和力,同时让出更多的景观视线使人更好地欣赏窗外的山景。组团式的聚餐区提供了多样性的就餐场景,打破传统医院内匀质化的“食堂”般的用餐感受,营造个性化的空间体验。

标准病房的设计尽可能地利用墙面空间,高度集成化的装配式家具软装为患者留出充足活动空间,同时将流线上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另外从运营角度上可以达到减少卫生死角,便于清洁,最大化地延长室内装修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室外空间作为室内环境的延伸,用绿植围合出半私密的休息空间,充分尊重患者隐私的同时用绿植舒缓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

在材料的自然表达上,自然的肌理是最朴实,最永恒的表达手法,在材料的选取上借鉴了天然的木纹和石材,提取最能体现山川河流和树木的纹样,转印在符合A级防火标准的铝板和石材上作为医疗主街的整体调性。运用大面积木纹表皮与不规则形式复合板材的搭配形成反差对比,营造具有丰富质感的峡谷空间。

室内灯光设计

室内环境的公共空间和护理单元充分利用自然光照,一方面节约能源,另一方面自然散射光有利于调节患者的心情。以一般照明和任务照明运用在医技区和自然光线不可达的区域,尽量使用暖色光源,突出温馨舒缓的就医氛围,在某种程度上给患者以家的呵护。

项目总结

本项目致力于打造“外山内谷”的花园式医疗综合体,设计方案达到了借由自然的质感和肌理来促进患者康复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