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治工作,规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的设计与建设,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组织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近些年国内外传染病医疗设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于2月6日起正式发布实施。

据了解,该标准适用于改扩建和新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工程的设计,提出了传染病医院新的防控技术体系。

标准共分9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建筑、结构、给水排水、供暖通风及空调、电气及智能化和医用气体。筑医台资讯记者有幸邀请到了不同专业方向的主要起草人员为大家一一解读,形成该标准系列解读报道。本期邀请到了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医疗建筑设计研究一院院长李辉先生为大家解读第4章《建筑》。


解读

在提炼小汤山非典医院获得的一些重要设计理念基础上,具体分析这次新冠疫情的医疗救治特点,制定了与一般传染病医院建筑有一些差异的主导原则:充分隔离、有效防护、主次分明、因地制宜。

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经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以及接触传播,为使集中收治的应急医疗设施不对周围环境和人群产生二次污染和感染风险,选址要特别注意适当独立,或自成一区,包括机电、物资供应和空气循环、污水排放,都要有独立的系统和区域,严格控制与周边环境的接触和流通。

标准中依据卫生安全等级对功能区域作了新的划分,增加半清洁区,主要考虑应急医疗设施独立运行、防止医务人员因院内感染产生连带传播的可能性。将医务人员临时居住的宿舍区作为清洁区,换班前后需经过14天的隔离观察,无症状后才可离开,院内应急指挥、物资供应等区域与医疗工作区关系密切,则划分为半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与传染病医院的设置要求相对应。

同时,医护工作区是需要细致设计的重点区域,一般传染病医院仅在进入半污染区、污染区时设置一道缓冲间或卫生通过间,应对新冠病毒疫情很难达到防护效果,设计标准增加了防护环节,尤其是在从半污染区进出污染区时设置了各自独立通道,能够切实防护医护人员在穿脱防护服时受到空气和接触感染。气流组织也和建筑空间布局相匹配,将污染空气有效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应急医疗设施的医疗功能有很强的针对性,不必要按照一般传染病医院进行功能配置,可以集中设置新冠肺炎所必需的医疗功能与设施设备,在医疗流程上进行相应整合,就能实现快速集中有效的医疗救治功能。

应急医疗设施的建设与气候环境、建材、建造技术密切相关,并非只有一种标准模式。当前大量采用的集装箱式活动房具有整体装配,建造方便的特点,但也要注意房间高度、排水接缝密闭处理、内部卫生间无障碍使用等技术难点,在很难找到集装箱活动房的地区,也可以采用彩钢板活动房屋,当年小汤山非典医院融合好几种不同规格、材质的轻质建材,也能够满足建造和使用要求。

应急设施的建设方位要注意与当地主导风向相对应,将污染风险大的区域布置在下风向,并且远离环境敏感地带和人员密集场所;从清洁区进入半清洁区、半污染区的医护工作区由完全密封的通廊串联在一起,防止室外空气对室内造成污染;避免医护工作区内的缓冲间和卫生通过间的空间要足够大,使医护人员在穿脱防护服时不会因为空间局促而产生接触风险;建筑空间与机电设施设备要统一设计,便于安装和维护,用单一化设计方法避免复杂工序,或产生连锁问题。

中元在春节期间承担了全国各地超过十家医院的应急医疗设施的设计任务,各个设计团队都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中元自己编制的技术导则和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并现场指导施工。公司的技术专家组也在总部对各个项目提供技术把关和及时指导,比如南方沿海地区注意防台风、防暴雨渗漏等措施处理、部分改造建筑注意与周边环境的隔离距离和防护措施、使用不同建筑材料时的具体技术做法等等,这样就能确保设计质量和建设效果,为各地抗击疫情建设快速有效的收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