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址之惑

项目伊始,按照北京市政府要求各区建设100床新冠肺炎患者应急医疗设施的要求,区政府领导计划把大明星度假村的一栋宾馆改成应急医院,该度假村位于山脚下,远离城市,此前已经被改造为康复医院。但经过现场勘查,该建筑为砖混结构,建筑后面山坡陡坎,如果要改造成标准的治疗新冠肺炎的应急医疗设计,需要进行大量的加固改造并建设外廊等,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建成。因此,我们认为找空地新建一座应急医疗设施比改造一座既有建筑快,于是便先查看了该度假村的空地是否满足要求,经过反复权衡,我们决定在怀柔区人民医院东侧空地上新建100床应急医疗设施。选择这个地方有几个优势:

(1)市政设施配套齐全,水、电、氧气、污水处理等配套实施可以方便地接入医院现有设施。

(2)医护人员比较好调配,临近医院,方便医护人员工作。

(3)场地平整,可以立即组织施工。

综上,经向区政府汇报同意后,我们当天下午便和医院确定了设计方案,并利用两天时间完成了设计工作。

因此,我们建议在应急医疗设施的选址上优先选用现有医疗设施附近的空地,像2013年的小汤山非典医院就是临时征用原小汤山医院东侧的空地,现在武汉的火神山医院也是利用武汉职工疗养院旁边的空地。

设计特点

1.场地狭小的解决之道

选择的场地长度东西仅有85米,南北仅30米,北侧为暂不使用的国际医疗楼,南侧为城市道路。作为应急设施,我们决定采用集装箱的模块化组合方式,建设两层应急医疗楼,每层为一个护理单元,其中一层设置45床的护理单元及CT、化验、药房等检查设施,二层设置55床的护理单元。

2.病房设计与模块化

(1)“加强版”的呼吸道传染病房

新冠病毒肺炎为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传染性强于SARS,因此,医疗流程要更加严格,对医护人员的保护也需加强。因为临近医院且医护人员的生活区远离本楼,所以护理单元按“半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新型传染病流程进行设计。

医护工作区位于半清洁区,为了加强对医护人员的防护,护士站采用封闭式护士站;病房全部是负压病房且采用双廊式设计,外廊是患者走廊,内廊是医护走廊,医护人员在医护走廊通过缓冲间进入病房,在医护走廊一侧装有观察窗和双层连锁传递窗,这样医护人员平时可以在走廊上观察患者的情况,药品和饭通过传递窗送入病房,这样减少了医护人员接触患者的次数,也降低了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机率;医护人员进出污染区的通道也很讲究,进入污染区时没设防护服的空间,在离开污染区时,采用“缓冲-脱防护服-脱口罩-淋浴-换隔离服-缓冲”的流程,确保医护安全。

(2)模块化建造

由于工期极短,医院采用集装箱的标准化模块建造。在现有场地上,直接建设条形基础,把集装箱叠合建造,集装箱是现货供应,保证了施工速度,使项目在极短的时间内建成。但项目受限于现有集装箱的尺寸,病房的开间和层高受到很大限制,对项目的长期运行很不利,因此该项目使用了三种集装箱的规格尺寸进行组合:2990*6055*2896mm,3000*5990*2896mm,1800*5990*2896mm。由于集装箱的室内净高只有2530mm,加上室内的排风、新风管道、电缆桥架、喷淋系统等,完成后的室内净高难以达到2200mm的极限尺寸,所以设计师把部分风管移到室外安装,保证了室内的净高。

同时,由于负压病房需要大量的风机放在屋顶,如何隔音减震也是项目考虑的重点。因为集装箱的最初用途是简易房,没有考虑作为医院时诸多机电设备的荷载和带来的影响,屋面面板薄,隔音差,机组放在上面容易产生共振和低频噪音,让患者烦躁不安,因此,我们把机组置于钢架上,避免直接放在屋面,并通过橡胶垫和弹簧等减震措施减少机器的噪音影响。

关于防疫的几点思考

城市规划应预留灾备空间。通过这次建设,我深刻体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在城市规划层面,应该预留一定的防灾空间。这些空间具备水、电、通讯、排水等基础设施。当灾害来临时,能够提供便利的庇护场所,或提供建设庇护场所的场地。

卫生主管部门应该规划甲类呼吸道传染病的治疗场所。虽然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烈性传染病的危险从未消失。人类虽然能够短期内战胜病魔,但永远不能彻底消灭病毒,不知何时,病毒又会卷土重来或出现新的病毒,对人民的生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我们需要研究相应的医疗设施的建设或平战转换问题,尤其是传播速度快、威胁大的甲类呼吸道传染病对医疗设施的要求更高,提前规划和做好储备至关重要。

研发新的装配式应急医疗设施势在必行。在此次疫情面前,各地匆忙建设了大批集装箱式应急医疗设施,但这些箱体不是为医疗设施量身定做的,带来了各种问题。因此,以此为契机,研发新的装配式应急医疗设施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以保证下次发生此类疫情时不至于手忙脚乱,可以做到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