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各个相关行业的人士都在从自己的角度思索应对之策,以及未来该怎么办。站在医院建设的角度,我们又该进行哪些思考?《医养环境设计》(以下简称HCD)邀请了多位行业著名设计师、具备丰富经验的医院管理者,围绕“疫情下的医院建设与未来”议题展开。今天出镜的嘉宾是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陈志青,以下是记者对陈志青的专访。

陈志青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从事建筑设计工作近三十年,先后主持了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余杭院区、杭州树兰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瑶溪院区等大型医疗建筑设计项目60余项,主持项目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2项、浙江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10项,并曾荣获中国建筑学会第九届中国青年建筑师奖。

HCD:作为医院建筑师,您对这次疫情有怎样的感受?这段时间经历了什么?

陈志青:这次疫情发生刚好在春节期间,大家基本被要求居家自我休息隔离,这样倒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

为什么这次疫情会把武汉打个措手不及,疫情发展远远超过预期。虽然中国17年前经历过SARS,之后很多医院也设立了发热门诊,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吸取足够的教训,没有长远的预防措施跟进。事不过三,希望下一步需要国家、社会把重大公共卫生疫情控制预案补上,平时有预防设施措施,突发疫情才能从容对付,这是对这次疫情的最大感受。

疫情期间遇上春节其他工程项目基本处于暂停状态,另外居家休息期间根据省建设厅领导安排,联合省内医疗设计方面的专家实行网上联合办公,负责主编了《医院烈性传染病区(房)应急改造技术导则》和《方舱式集中收治临时医院技术导则》(图1)两个技术导则,浙江省已经快速公布了,这是疫情期间的额外收获。

HCD:这次疫情给医院建筑设计带来了哪些启示?

陈志青:在医疗市场化过程中,传染病科室在综合医院中属于效益不好、不被重视的科室,一般新医院建设也是仅仅为满足规范最低要求而设置。这次疫情好好给社会上了一课,社会和医院应该对重大疫情应急技术制定预案比拟人防工程,要有适度前期预案设施工程的投入建设,可以区域建立公共卫生中心,例如SARS后,台州就设立了台州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按照日本传染病医院模式建设,这次用于收治台州地区的重症患者,医院也可处变不惊。


台州公共卫生医学中心

另外,可以在综合医院传染病区的总图上预留扩建应急场地和人员集中收治场地,在附近建一栋独立的康复楼,平时可以作为康复楼,疫情发生时可以迅速转为传染病楼。


某医院预留应急场地

HCD:经历这次疫情,从工作流程和方式上医院建筑设计将发生哪些变革?

陈志青:大家都要总结这次疫情的经验教训,梳理国家对传染病房的规范标准,怎么做好区域防疫工作,设计上应该有防疫应变预案。医院工作流程要充分重视对患者的筛选工作,这次疫情有部分新冠肺炎患者是在其他科室就医时感染了医护工作者,目前国内医院没有实行基层分诊和就诊前的筛查咨询,让患者到医院后到处自由寻找及长时间等待,这都是医疗资源浪费和就医混乱的根源。

因此,我有以下几条建议:

1. 大城市要落实医疗基层(村镇、社区)分诊措施,有效充实、下沉基层医疗技术力量,加大基层全科医生培训,提高基层医生待遇。在这方面,台州做的比较好,五年前台州市全科医生培训楼就已经落成了。


台州市全科医生培训楼

2. 医院要落实诊前筛查措施,医院设计应增加筛查区域面积,让专业医生指导患者有序就诊;

3. 建立完善的预约就诊制度,减少患者在医院候诊时的拥挤状况;

4. 建议地市级以上传染病科也应配建P3实验室,把传染病病情确认权力下放;

5. 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提高医疗的标准化建设

HCD:新技术与新材料在这次应急医院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哪些优势?

陈志青:新技术与新材料在建设临时传染病设施(如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及方舱医院)时,发挥了很大作用,突出表现在产品成品化、装配标准化、材料轻质化、防火性能好等特征,这些特点对医院快速建成至关重要。

HCD:“小汤山医院”与“方舱医院”模式的建设要点是什么?这两种类型给未来的医院建设带来哪些思考?

陈志青:这两座医院都是应急临时医院,建设周期非常短,是一种应急临时措施,设施也不全,只有住院,没有门诊、医技等配套设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医院。小汤山医院是新搭建的简易传染病集中收治中心,没有门诊,医技也不全;方舱医院是对既有建筑进行临时室内改造用于收治确诊的轻症患者,没有门诊和医技等医疗配套设施。对未来医院建设留下的思考就是我们现在在建医院需要作一些预留,如应急场地的预留、设备接口的预留,应急改造的预留等。另外,对“小汤山医院”这类临时建筑如何做好绿色回收或可持续发展,重复周转利用也是个很好的研究课提。


方舱医院

HCD:对于这次疫情很多人提到“平战医院”,这种医院有什么设计要点?

陈志青:这类医院的要点就是平疫转化理念,平时作为普通医院使用,一旦突发疫情,马上能转换成传染病隔离医院,场地规划上应预留一定集散和扩建的用地。建筑也要有一定量的预留转换功能预留,例如预留不少于30%的病床能转换成负压隔离病房的能力,当然这个需要增加医院的投资成本,需要国家财政投入。

HCD:因为这次疫情,未来医院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陈志青:通过这次疫情,预计国家将在今后的医院设计上预留疫情转换的设计要求:1.医院用地需要增加疫情集散用地和传染病扩展用地;2.建筑内部部分病房需要预留负压隔离病房的转换设备等;3.采用区域公共卫生中心集中收治相结合的模式。

HCD:疫情期间,时间就是生命,设计师如何面对紧迫和重压?

陈志青:设计师是以设计的名义改变未来生活的方式,创造未来生活、工作空间和环境,所以设计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让未来生活更加安全、舒适和人性化,其中安全是居于首位的,包括自然灾害、疫情、战争等。设计师需要不断创新,不能只是按照规范设计,某些方面需要超越标准,这样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HCD:应对疫情的医院项目,设计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陈志青:通过这次疫情,不单传染病医院需要加强院感设计措施,对综合性医院也要有加强医患分流,因为你无法辨别没有症状的潜在感染者,医院的患者区应尽量独立成区,做成独立的负压系统,中央空调单元不宜太大。另外医院需要多预留一些应对未来疫情发生时需要改造的场地、建筑空间和设备接口。

HCD:疫情过后,应急的医院项目如何顺利转换到正常使用?

陈志青这个不难,疫情过后,我们把会影响正常使用的临时设施撤除进行消毒后就可以恢复正常使用当然可以把不影响正常使用的预埋、预留设备接口等保留下来,也许未来哪天还可以紧急使用。难的是如果有下一次疫情,我们怎么办?还是像现在这样去临时搭房子,临时建“方舱医院”?那肯定不行,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我们应该思考去建立一套完整的社会公共卫生防御体系,这样才能遇事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