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浙大一院之江院区快速改造新型冠状病毒收治医院为例

单位及作者

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朱加丰、李光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胡亮、殷芮

树兰(杭州)医院

章开文、徐晨凯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现有医疗系统的挑战

2003年的SARS以及2019年末开始爆发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现有医疗系统造成了严峻的考验 ,面对疫情的汹涌唯有倾全国之力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诸如火神山、雷神山这样的应急类传染病专科医院,但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以及疫情结束后的资源浪费。

回顾本次事态发展,除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飞沫、接触、气溶胶等方式传播,致病率惊人等因素之外。充分暴露了现有医疗系统在疫情大规模爆之时的不适应:患者大量涌入之时,传染病专科医院因其稀缺加之收治能力有限往往在第一时间就呈现饱和过载状态,而普通综合性医院,缺乏相关的应对手段以及具备接收患者的硬件条件在没有严格的隔离的措施下导致院感失控进而造成大量的院内感染。

疫情对国民经济带来巨大负面影响,其经验与教训引人深思,今后的综合性医院该如何设计?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强有力的应对手段?本文以浙大一院之江院区快速改造新型冠状病毒收治医院为例提出相关设计与思考。

二、浙大一院之江院区快速改造新型冠状病毒收治医院情况介绍

自 2020年1月19日收治杭州市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以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成为了浙江省内最早被确定的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省级定点医院。2020年1月26日,浙大一院紧急启用之江院区应急保障,作为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并且承担着治疗全省危重症病人的重任。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三,之江院区对病房、ICU、急诊、放射科等区域进行了紧急改造,仅用3天时间打造出了“浙江小汤山”,收治改造情况如下。

1、总体布局

浙大一院之江院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梧桐路366号,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000张,由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全套设计于2019年11月1日门诊开业。

根据之江院区的布局,对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医护人员进行了分区管理。将急诊整体作为发热门诊区域,确诊的重症病人统一收治到5号楼4层ICU,确诊的轻症病人统一收治到3号楼的7-9层,疑似病人统一收治到3号楼的3-6层(1人1间),2号楼作为医护人员的生活区域,病区的1楼作为病人的转运通道,整个院区的2楼作为洁净通道,原污物通道不做更改。

屏幕快照 2020-02-18 下午6.55.32.png
总体布局图

发热病人由东门进入急诊内各发热门诊诊室,救护车从南门进入到各病房楼病人电梯,医护人员从6号行政楼2楼洁净通道进入到各诊疗区域,污物从各栋污梯转运至污物出口,具体流线如下图所示。

屏幕快照 2020-02-18 下午6.56.07.png
院区流线图

2、部分科室的改造情况介绍

(1)将标准病房改造成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收治病房的设计

改造严格执行“三区两带两通道”(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缓冲带、患者通道、员工通道)原则:医护人员由医生电梯进入到病房各楼层清洁区内,在清洁区内完成更衣工作进入半污染区,再由半污染区进入缓冲间2、缓冲间1再进入各病区。医护人员完成工作后在污染区更换外层手套进入缓冲间1,在缓冲间1内脱外层手套、防护服、护目镜后进入缓冲间2,在缓冲间2内脱医用防护口罩、帽子、内层手套,做好手卫生后再进入半污染区,在半污染区内的淋浴房内做好淋浴更衣后进入清洁区由电梯至员工清洁通道,确保洁、污分离。

屏幕快照 2020-02-18 下午6.56.34.png
病区护理单元改造图

(2)将急诊改造成发热门诊

以“三区两带两通道”原则,医护人员从医护人员通道东门进入清洁区,在清洁区戴帽子、口罩、手套、护目镜、穿防护服等,再进入缓冲间,再从半污染区进入各诊室,员工离开从污染区更换外层手套到半污染区脱外层手套、防护服、护目镜、帽子、口罩、内层手套等,再进入缓冲间洗浴、更衣后进入清洁区,病人从发热门诊东大门进入各诊室,确保了洁净通道和污染通道分离。

屏幕快照 2020-02-18 下午7.17.53.png
急诊改造成为发热门诊的流线图

在确保大功能、大流线完善可靠的同时改造还涉及检验科、ICU、放射科、病房、污水处理等部分。

改造充分贯彻省委省政府要求“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截至目前,浙大一院已投入400余位一线医护人员参与救治,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和成熟的“浙一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成效。目前全院医护人员“零感染”、感染病例“零漏诊”、患者“零死亡”。

三、浙大一院之江院区的经验与思考

 “小汤山、火神山、雷神山”毕竟是应急之策,无论是社会经济、资源利用、产出效率上来讲都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而浙一之江院区的改造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是否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形成机制,更好的引导未来综合医院的设计。

1、有备无患、未雨绸缪的重要性

现有综合医院虽有设置感染门诊但普遍偏小,人员设备配置参差不齐,应对传染性疾病往往是作用于疫情的初期,应对个别、点状的发病状态旨在对传染源的控制,一旦进入爆发大流行状态,此前的预设就完全失效,甚至因为没有严格的院感控制反而成为疾病传染的温床。

而简单的将感染科、传染病楼做大的方式将造成平时的大量空置,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这就要求新建综合医院必须拥有相对的弹性,可在平时与疫时进行功能转换,可将大量的医院资源有序投入到对抗传染病爆发流行的治疗中做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2、平疫结合、快速转换的可能性

对应平疫结合的观点大致分为3种:

(1)以一座现有医院为基础,将内部的几栋建筑进行改造转换为收治设施。

(2)以一座现有医院为资源供给基地,同时预留空地在疫时于予以临时搭建收治设施。

(3)以城市或特定区域为着眼点,选取一座医院完全改造转换为传染病接纳医院。

3、各种可能性之间的选择

以上此3种思路各有优缺点需分情况视之。前两种方式可称为”平疫结合混合型医院“,医院可根据疫情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对,适应性较广。缺点是如果疫情传染性极强出现的大爆发状态,则以上”平疫结合混合型医院“在收治容量、院感控制、院内医疗资源分配等方面都将遇到困难。较适合在疫情的传染性强度不高,对社会的整体威胁不大的情况。

方式3则是以城市或特定区域为着眼点,选取一座医院完全改造转换为传染病接纳医院虽有已有病人转移等方面的问题(对于重症难以转移患者可视情况划定单独区域)但却能够最大限度利用一所医院的全部医疗资源,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强化院感控制,完善隔离体系,充分体现“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能在最短时间内发挥最大的接纳能力,是应对疫情强有力的手段。

具体选择方式上需要以区域统筹的角度建立防疫应急体制,对所有可能的情况予以预设,以能应对最不利的情况为目标,对辖区内医疗资源新老结合、优化组合、分级响应统筹指挥。在能保障其他公共医疗的前提下(不能出现因传染病而停止其他基础疾病的诊疗的情况)。将转换依次进行,层层递进、配合使用。

四、新建综合医院转换为染性疾病收治医院的设计要点

浙一医院之江院区改造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毕竟不是原生的平疫结合医院,虽改造完成尚不尽完美,结合已有经验对新建综合医院总结以下设计要点。

1、建筑设计层面

(1)场地布置要点

对新建医院进行区域划分,确定疫时的限制区与隔离区,并提前预留绿化隔离带。能确保疫时医院的全封闭管理。明确疫时医院的接诊出入口、住院探视出入口、生活及后勤保障、污物等出入口。救护车出入口以及院内隔离区出入口附近设置交通工具洗消场地和设施。

(2)功能流线要点

在完善平时流线的基础上,确定疫时交通流线,将医护、洁品流线尽量无阻隔的联系起来,使核心医疗功能得以保障,必要时可平面划定某一层为清洁区域,或垂直划定清洁电梯。旨在疫时能够快速转换为医护、洁品、病患、污物完全物理分割的空间流线体系。

(3)平面功能要点

核心理念是打造疫时能够严格实施“三区两带两通道”模式,医患分区,结合卫生安全等级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三个区域,相邻区域之间应设置相应的卫生通过或缓冲室,同时严格划分医护人员、洁物与患者、污物的交通流线,采用“两通道”布置方式。实际设计中强化医患分开,洁污分离的设计理念,在疫时需要封闭的通道处预设密闭门,或者设置隔断,此外根据疫时功能将一些空间预留为卫生通过或缓冲室,做到平疫结合、快速转换。除以上要点之外,接诊区、医技区、住院部等重点部分例如手术部、影像科等科室,应在规划初期预留部分相对独立的功能单元,在疫情发生时根据统一部署要求快速落实平疫转换。

2、机电设备层面

以气流组织管理为出发点,病房楼各楼层均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新风系统按医务办公区、病房区分别独立设置,新风系统入口风阀关断,医务办公区新风机组在未做好有效消毒及加装空气净化措施暂时停运,采用开窗通风换气方法改善室内空气品质,为避免交叉感染;病房区卫生间采用竖向排风方式,原屋顶排风冷凝热回收机组中新风机停运,排风机则/保持全天24小时不间歇运行,停用楼层的排风口均作封闭处理,实现使用楼层各病房排风量的适当加大,确保病房区适度负压,同时可利用病房门窗缝隙渗透引入新风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屋顶排风机出口加装高效空气过滤设施。

每间隔离病房空调末端均采用风机盘管,可实现独立运行;前期在未完成全面消毒工作前暂不投入使用,可临时采用局部电取暖器或电风扇等临时取暖、降温措施。

隔离病房区、医务办公区等在满足基本压差控制水平的情况下在室内加装带高效滤尘及除菌功能的空气净化器(灭菌器),实现在室内排风换气次数不足的情况下,有效控制室内空气质量。

病房区隔离带缓冲室受时间等条件限制难以布置送排风系统,可采用高效过滤净化机组循环方式,选用FFU(风机过滤单元)安装在顶上或墙上,缓冲室换气次数不小于 60 次/h。

3、其他配套层面

(1)医用气体

需充分考虑氧量的用量,呼吸类传染性疾病治疗的氧气的消耗量将大大超过平日,需充分预留氧气容量保证管线口径,有条件可考虑预备应急氧气生产设施,以保证突发状况下的正常使用。

此外作为呼吸类疾病使用的负压吸引系统需独立设置,排气口假装灭菌装置并设置明显的有害气体警示标识。排气管不应与医用气体进气口或其他取风口位于同一高度,与其他建筑物的门窗间距不小于三米。真空负压机废液需经单独消毒处理后排放。

(2)污水处理

要求医疗污水处理在设计之初,就在前端应额外考虑建造针对传染性疾病的专用化粪池、前置消毒池。疫时排泄物经严格消毒后上层液体才能进入医院的污水池里系统,污水处理池尾气应做消毒处理后排放。

(3)医废垃圾处理

 医废垃圾暂存间位于院区下风并单独隔离。固体医废垃圾需用专门容器装载密封,通过污染通道收集运送至医疗废弃物暂存间集中,再转运至垃圾焚烧炉或转运至专门处置场集中处理。

(4)弱电智能化

在隔离区域内配备院远程会诊系统及便捷的对讲系统,便于与外界沟通。门禁系统独立设置,在疫情来临时做到独立运行管理。

五、结语

全民防疫任重而道远,而新建综合医院将是抗击疫情的中流砥柱,“未雨绸缪 、有备无患”这句中国千百年来的至理名言道出了前进的方向,而“平疫结合、快速转换”更要求我们将有限的资源进行高效整合,集中使用以适应未来集约型社会的发展方向。

注:浙一医院之江院区改造部分内容引自筑医台《示范样板|浙大一院之江院区是如何快速改造为传染病收治医院的?》一文

第一作者简介:

屏幕快照 2020-02-18 下午6.57.22.png
朱加丰
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医疗设计与咨询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
朱加丰致力于医疗理论、策划、设计领域的研究以及对于未来医院模式的探索,且长期位于医疗建筑设计的一线,在大量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

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571-87026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