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截至2020年1月31日17:30,国内共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达到9810例,疑似病例达到15238例,均超过了2003年非典数据。


与此同时,参照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建设,用于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火神山医院施工画面



据悉,火神山医院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病床,预计将于2月2日建成并整体移交军方管理;雷神山医院总建筑面积已扩大至约7.5万平方米,最多可容纳约1600张病床,预计2月5日可投入使用。



新增的2600张床位,不仅解决了武汉地区医院集中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床位问题,还有望成为整个武汉地区,乃至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转折点,就像当年的北京小汤山医院一样。
一、小汤山医院成非典疫情转折点



2003年4月中旬,北京的非典型肺炎疫情似乎在一夜之间就进入了爆发期。
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一家医院在4月21日到23日之间就接诊了8363名发热病人。最终,大量的求诊病人“攻陷”了这座缺少传染病防治措施的大型综合医院,93名医护人员相继倒下。

24日零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被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封闭隔离,共有1554人被隔离。其中,工作人员942人、病人293人、陪住205人、家属宿舍楼109人以及其他人员5人。在被隔离之前,所有非典型肺炎患者已被转院,其他医院的床位变得更加紧张了,医护人员也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

就在此时,历时7个昼夜建成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小汤山医院于4月30日正式启用,开始集中收治北京市的非典型肺炎重症患者。

小汤山医院拥有1000张床位,大大缓解了北京“非典”定点医院的床位不足问题。同时,集中收治“非典”患者也进一步抑制了“非典”病毒的扩大感染,成为打赢“非典”战役的转折点。此后,北京“非典”新增病例开始减少,治愈出院病例逐渐增加。“非典”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全国的“非典”死亡率也直线下降。

小汤山医院共收治“非典”患者680例,占国内确诊人数的1 /7,治愈672例,治愈率超过98.8%。同时,小汤山医院1383名医务人员无1人感染“非典”病毒,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率。

可以说,在抗击“非典”上,小汤山医院是极其成功的。
二、“小汤山”抗“非”成功的几个因素
首先,小汤山医院在当初建设的时候定位就很明确,目的就是集中收治“非典”患者。在当时,随着“非典”感染人数的增加,病毒逐渐在各大综合医院蔓延开来,不断有医护人员因被感染而倒下。因此,小汤山医院的启用有效的控制了综合医院的感染,医护人员被感染也随之降低。
其次,小汤山医院全权由军队实施统一管理,在医务人员工作流程、医疗设施和药品使用、饮食卫生、医疗废弃物处理等各方面均严格要求。在此管理下,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个人防护措施到位,完全有效的规避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第三,在建设上,小汤山医院采用了轻型建筑材料,基本为一层病房,集中配备重病监护室、接诊室、检验科、X 光室、CT 室以及手术室,满足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所需。尤为重要的是,病房均满足负压隔离要求。
负压隔离是指在特殊负压装置的操控下,使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按照空气流通由高到低的流动原理,病房外的新鲜空气极易流入病房内,而病房内的受污染空气则是通过专门的通道及时排放到特定地方。
此外,小汤山医院还建设大量的配套设施,包括氧气站、焚烧炉、化粪池、太平间、消毒系统、呼叫系统、吸引系统、氧气管线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生活供应中心、液化气供应站、雨罩、甬路、隔离等。
由此可见,小汤山医院的在建设要求上就已经远远超越了北京各大综合性医院。在“非典”爆发之际,起到了快速切断北京“非典”病毒传染源,大幅减少交叉感染的作用。这也正是北京这类超大型城市所缺少的传染病医疗资源。
三、16个超大型城市传染病医疗资源现状
可惜的是,北京小汤山医院在“非典”之后已经转型为一家康复型医院。目前,北京只有北京地坛医院和北京佑安医院两家,各有床位500张和800张,之后也并未增加。这个数量对于北京这座2154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是远远不够的。

据统计,中国现有常住人口超1000万人的超大型城市16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天津、临沂、武汉、石家庄、哈尔滨、苏州、郑州、南阳、西安、杭州。其中,杭州的常住人口数量在2019年7月突破了1000万。

根据数据可以发现,在这16个超大型城市中,不仅有一、二线城市,还有临沂和南阳两座三线城市。据统计,16个城市一共有19家传染病医院,北京、广州、武汉各有两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1家、三级医院7家、二级甲等医院1家。

从核定床位上看,满足集中收治传染病核定床位在1000张以上的城市仅有北京、广州、深圳、临沂、武汉、石家庄、哈尔滨、郑州、杭州,其他城市的核定床位数量均在800张及以下,南阳仅150张。由此可见,16个超大型城市的传染病防治规模大小不一,医疗配套相差较大。

四、广州传染病医疗配套做得最好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在传染病医疗资源配备方面做得最好。以传染病防治为主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和以呼吸疾病防治为主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均有床位1500张。突显,广州在面对传染病疫情时具有足够韧性。

在广州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出现的时候,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嘉禾院区宣布,仅保留发热门诊,其余医疗服务停止,腾出800张床位用于除收治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治疗和观察。这也是超大型城市应对大型传染病爆发最好的例子。就目前来看,广州确诊病例百余人,其密切接触者也不足300人,是集中收治、切断传染源最关键的时刻。

值得称赞的还有三线城市临沂。临沂市人民医院总共有三个院区,总床位就4000张,其中以传染病防治为主的东医疗区就配备了1200张病床,这是非常有利于大批量传染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隔离治疗和观察的。
反观当下的武汉,专门集中治疗传染病的金银潭医院和武汉肺科医院,加起来也只能设置350多个床位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此外,武汉还征用了24家综合医院的1万张病床,专门收治武汉的发热病人。
五、城市在扩张,医疗配套要跟上
中国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大都市圈时代,人口和产业都在向大都市圈聚集。除京津翼、长三角和珠三角外,以武汉、长沙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大都市圈、以成都、重庆为中心得成渝大都市圈、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大都市圈、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大都市圈也在迅速崛起,聚集了多个千万级人口的超大城市。
其中,2015-2018年,深圳、广州、杭州、长沙、西安的常住人口年均增量最多,年均分别增加了55万、47万、26万、24万、23万;同时,成都、郑州、重庆、武汉的常住人口年均增加也在15万之上。此外,北京、上海、天津、苏州的常住人口增加有所减缓,年均增加不足5万。

一、二线大城市在不断扩张,常住人口也逐年增加,但有的大城市医疗配套还未跟上。如果,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展初期,武汉就已有一座“小汤山”一样的传染病医院,这场战役应该可控很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传染病,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一样,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认定为乙类传染性疾病,并按甲类传染性疾病进行管理。按甲类传染性疾病进行管理是指需要及时将病人隔离治疗、将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等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这样才有利于迅速有效控制疫情。
无论是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还是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来临的时候,我们对它都是一无所知的。因为非典型肺炎,医护人员相继倒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被整院隔离的医院;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武汉征用24家综合医院的1万张病床还不足以控制疫情发展局势。
那么,对于超大型城市来说,他们都需要配备足够量级的传染病医院,至少是一座“小汤山”医院,才足以防御每一次高风险性传染病的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