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坐落于苏州市吴江区太湖新城,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研究、预防及康复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综合医院。项目占地面积248亩、设计床位2000张、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项目于2014年完成设计,历时5年建设,预计于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

建成后的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将成为吴江地区建筑规模最大的医疗机构,极大地补充太湖新城地区医疗资源不足的短板,带动周边整体发展。

设计目标

设计初期确立了以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医院的使用方,未来医院整体搬迁至新院区,因此项目功能定位围绕着医院使用现状的不足、以及远期发展的需要展开。项目的成本限额较紧张,因此如何在有限预算内交给吴江区市民一个满意的答卷就成为了贯穿设计过程的重任。

设计团队希望在太湖新城打造一个绿色生态、人性化、智能化的大型综合医院,为患者及其家属创造一个不受外界干扰、专注于治疗康复的环境。

其首要的设计目标旨在营造一种内部花园氛围,与嘈杂的城市环境相隔绝,成为一个自然的身心康复之所。整个建筑按绿色建筑标准建立通风、采光、节能设施及确保建筑安全的建筑设施。

西侧沿街立面

西南侧人视

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分析图

院内各功能区按照区位条件需求布置,各区相互独立,分区明确。医疗区采用集中式布局,位于基地中部,争取最大医护效率。门诊区呈L形,面向东侧与南侧主要城市道路,形成完整恢弘的城市界面。

东立面内部人视

住院病区位于院区西侧,与城市道路间有大片绿化相隔,可降低交通噪声影响,形成良好的病区缓解;医技区位于门诊区与病房区之间,与各区均有联系便捷,方便患者检查及治疗。

病房楼

门诊与医技区之间采用L型医疗街,串联各门诊、医技模块单元,门诊大厅位于医疗街中部,避免医疗动线过长。住院病房楼与医技之间采用内部同公共通道相连,为住院病人检查,以及内部物流运输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行政后勤区位于院区北侧,从东侧松陵大道入口进入,保证内外流线分离;感染病房区位于院区西北角下风向,从西侧秋枫街出入,不对其他区域产生影响。

设计特点

1.分中心医疗模式

2000床位的综合医院并非1000床规模的医院简单放大一倍,超大规模的医院将产生诸多新的设计难题,设计团队尝试在此项目中探索超大规模医院功能组织模式。

团队提出分中心建设的医院发展理念,得到医院方认同。医院病房区共建设三栋住院楼,其中综合病房楼800张床位、肿瘤病房楼400张床位、妇幼保健楼400张床位。肿瘤病房地下室设置放疗科,形成肿瘤分中心;妇幼保健楼内设产房、新生儿科,结合门诊区域妇幼门诊专科,形成妇幼保健中心。

妇幼保健楼

妇幼保健楼西侧形体交接

分中心医疗模式,缓解了超大规模医院带来的医疗动线过长的问题,也适应医院大综合、小专科的医疗发展方向。

2.立体交通体系

为合理组织大型综合医院复杂的流线系统,设计采用立体交通组织方式,在不同标高解决各功能流线,做到人车分离、内外分离、清污分离。

立体交通分析图

病患经院前广场可直接步行进入各功能区;临时送客车辆驶入院区,在雨蓬下停靠下客;需停车车辆入院后,通过入口机动车坡道驶入地下,做到人车分流。车辆在地下中央下客区停靠下客后就近泊车,而后乘电梯直达各层,通过预约挂号分层收费,可直接前往就医。

急诊入口

地下一层结合下沉庭院建立内部生活服务走廊,解决内部物流运输功能。各层污物通过污物电梯运至地下,经污物通道汇集后运出地面。各流线互不交叉、互不干扰。

3.城市公交入院

为方便市民就医,设计将公交车引入院区内部,在建筑入口处设置公交车首末站,在医院街端头设置公交车候车廊,病人下车后可经通过外廊直接进入医疗街,免受日晒雨淋。

4.医疗街公共空间

医疗街的设计出于对大型医院公共交通的组织,同时可作为公共休息等候的场所空间。设计在主要空间节点处设置病患电梯及自动扶梯,将入院病患快速疏导至各层。

医疗街

医疗街三层通高,顶部采用玻璃天窗最大限度增加自然采光。为达到医疗街开敞效果,避免多柱空间产生的闭塞感,在医疗街处采用挑板结构,钢连廊以简支形式连接两侧主体结构。结构设计与机电管井布置巧妙结合,并经过一系列管线优化设计,保证了医疗街吊顶下空间净高要求。

各模块单元之间设置采光内庭院,庭院与医疗街相连,为医疗街引入盎然生机。

入口大厅

门诊大厅四层通高,形成公共开敞的入口空间,有效疏导大规模人流。

5.标准模块布局

大型综合医院的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能适应未来医院的发展。根据医学、医疗技术以及医疗器械的不断跨越式更新,今后必将有新的技术创新,因此要求医院建筑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通过内部改建来达到使用要求。

设计采用标准柱网的模块单元为建筑的基本功能组织方式,每个模块建筑面积适应于大多数科室功能,单元内部荷载考虑未来功能的可变性,交通核心筒独立,不影响内部功能布置,机电干线管井沿交通核布置,便于日后科室功能升级置换。

在项目的进展过程中,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医院使用方提出新的科室布置调整方案,土建与机电场地条件仍可满足要求,证实了设计的可操作性。

6.护理单元人性化设计

建筑全部病房朝南设置,提供良好的采光及眺望视野。患者电梯、医生电梯厅分开设置,医护人员自成一区,内部走道实现医患分流。走道端部敞开设阳台,明亮的走道缩短病人心理距离。

护理单元公共空间

设计保证病房足够的面积,双人间均可扩展为3人间,同时预留发展空间。综合病房楼采用双护理单元布置,便于内、外科等大科室同层管理。护士站位于折线形走廊的中点,最大程度缩短看护动线,给予护士在床边作业更多的时间。

7.地下空间综合利用

考虑到综合医院地面层功能寸土寸金,设计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结合下沉庭院建立内部服务走廊,靠近景观庭院设置院内生活服务设施,便利店、社会餐厅、营养厨房等功能,提供良好的内部商业服务及就餐场所。

下沉庭院

地下室其他区域设置各设备主机房,及医用库房,地下一层根据人防部分要求设置人防医疗救护站,平时作为医疗器械库房使用,平战设计结合。

地下两层共设置机动车停车位3000辆,达到床均1.5辆,从根本上解决大型医院停车难题。

8.综合医院性格立面设计

项目坐落于太湖之滨,对太湖新城地区乃至吴江新区的建设发展有着重大战略意义,其建筑形象不仅要反映出新时代先进医疗设施的风貌,更承载着地区建设的划时代的先进特征。

南侧入口广场鸟瞰图

设计在南侧主入口形象面设置连续金属屋面,形成简洁大气的公建立面表情,屋面金属飘板不仅仅是装饰作用,而是承载了规模巨大的太阳能光伏及光热电板,立面造型与设备布置统一考虑。

南侧主入口

门诊主入口屋面飘板向下弯曲,形成入口雨蓬,塑造出入口灰空间,一抹优美的弧线形成建筑的升腾之势,宛如太湖之滨,白鹭振翅。

9.绿色建筑二星评价

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满足绿色建筑设计二星标准,几乎涵盖了目前医院建设中可以利用的节能环保新技术。如太阳能热水系统、排风预热回收系统、雨水回用系统等等。

建筑设计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布局,采用被动式原理实现节能。门诊诊室及住院病房全部南北向布置,自然通风就可完全满足医院空间的通风需求,减少了机械通风设备能耗。

医疗街及门诊大厅设采光天窗,保证公共空间日间照度要求,节约照明能耗。同时,建筑设计多处下沉庭院,为地下空间带来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风条件。

大型医院建筑的涉及面广,功能要求复杂,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的设计过程充分体现了这一建筑类型的诸多特点。设计团队在各个设计环节尝试新的设计突破,总结设计经验,为日后大型综合医院的设计开辟出一条新道路。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项目地点:苏州市吴江区太湖新城

设计时间:2013-2014年

建成时间:2019年

用地面积:248亩

建筑面积:296083平方米

建设单位: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筹)

设计单位:TJAD建筑设计四院医疗卫生事业部

项目总负责人:张洛先、徐更

建筑设计:张洛先、徐更、周亮、赵泓博、高福源、陈晗、彭婷婷、张阔、胡青波、尹湘东、马明、成立强

结构设计:胡广良、卞宜君、周鲁敏、吴成万、陈玉堂、高路巧

设备设计:陈旭辉、孙翔宇、宋海军、龙君、王纳新、李学良、金伟格、肖小野、胡军、马国杰、高明学、邵龙彪

建筑摄影: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