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9日,上海市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上海市崇明区举行。上海明确浦东医院等25家医院为首批建设单位,同步启动建设四大区域中医医联体,探索建立医联体内整合型服务模式,承担区域内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任务,努力解决“看病难”问题,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副市长宗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前调研了新华医院崇明分院。

上海市浦东医院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介绍,本市明确浦东医院等25家服务能力较强、覆盖人口多、辐射范围大、分级诊疗基础好的医院作为首批建设单位,一方面以支持远郊医院为主,另一方面确保16个区“全覆盖”。后续根据医疗机构能力水平基础,持续推进建设,2021年底前基本完成本市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布局和认定,持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区域性医疗中心立足区域医疗服务基本需求, 向下辐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上与市级医院对接,承担区域内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任务,强化家庭医生为基础的“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服务体系,推动实现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双提升”,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

同时,上海将推进中医专科医联体建设,构建“区域+专科专病”点面结合、全专互补的中医医联体新模式:建立“东南西北”四大区域中医医联体,由4家市级中医医院牵头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形成“市-区-社区”梯度支持的联动发展模式;以中医优势专科专病为协作纽带,由中医重点专科牵头带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相同专科领域的技术提升及能力建设。

上海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支持医联体建设的绩效激励、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通过医联体形成市级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护理等医疗机构职责明晰、紧密合作的关系,推进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和上下联动,并探索建立医联体内整合型服务模式,逐步实现预约、就诊、转诊、出入院、付费、随访、检验检查等全流程服务,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基础上,实现医联体内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互认。

宗明副市长表示,各区政府要落实建设主体责任,加大资源投入,合理布局规划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主动争取市级医院支持,努力提供同质化、高水平服务;市级医院要围绕临床端和服务端“两端”发力,通过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区域服务能级,着力打造“多点执业”服务平台,将重点学科建设延伸至区域性医疗中心,切实提升区域性医疗中心服务能级。上海将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并完善政策评估机制,分阶段、有步骤对落地实施过程各环节进行总结评估、绩效改进。同时,建立市卫健委(医改办)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协调推进机制。各区、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增强使命担当、抓好工作落实,更好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

附:第一批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名单

浦东:浦东医院、公利医院、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周浦医院

黄浦:市九医院黄浦分院

静安:静安区中心医院

徐汇:徐汇区中心医院

长宁:同仁医院

普陀:普陀区中心医院

虹口:第四人民医院

杨浦:杨浦区中心医院

宝山: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仁和医院、市一医院宝山分院

松江:松江区中心医院、方塔医院

闵行:市五医院、闵行区中心医院

嘉定:嘉定区中心医院

金山:金山医院、市六医院金山分院

青浦: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奉贤:奉贤区中心医院、奉城医院

崇明:新华医院崇明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