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是全省唯一一所集妇女儿童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残疾儿童康复治疗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承担着全省乃至周边地区妇女儿童的医疗救治任务,对于保障高原地区妇女儿童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应对新区医疗业务的循序发展、规划科学高效的医疗体系、打造妇幼特色的高标准现代绿色建筑,是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设计团队从概念方案设计开始,到工艺策划、工艺设计,最终深化到施工图设计这一全过程一以贯之的综合策略。
整体日景鸟瞰图
一、项目信息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南院区项目位于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内,紧邻园区主要城市道路麟河路,院区总体建筑面积82500平米,总床位数800张;一期实施总建筑面积37000平米,包括住院医技综合楼及附属配套后勤用房;主要功能为500床病房、急诊、配套医技、配套后勤用房等;地上13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58.65米。
周边资源分析
二、设计理念
三、设计亮点
设计依据业主近远期新老院区业务需求,结合新区发展整体策划,分期实施。前期功能为“大康复、小综合”,中期启动妇女儿童高端医疗,远期实施妇女儿童医疗科研、培训。
功能策划及规模配比
分期实施与用地关系
整体夜景鸟瞰图
一期实施住院医技大楼综合楼及配套设施(污水处理、锅炉房、制氧站、门房),与老院在近期、中期、远期形成互为补充的协同发展互动。
分期示意
总体规划将可研要求的建设内容统筹考虑,合理分区分期,合并同类项,将临床治疗观察、康复、教学教研、研究所以及生活配套有机的分散于住院部大楼、门急诊医技楼、综合楼,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科发展的目的。
功能布局
总体功能采用整体式布局。
A、住院楼分别放在用地南北两侧, 既考虑到一期形象的展示,同时又将住院楼病房之间的视线干扰降到最低。
B、门诊医技位于住院楼底部和之间位置,分别在主次道路上设置门诊主次出入口,并设置一定的疏散广场。
C、急诊位于用地西北角,与门诊医技住院均保持便捷的交通联系。
D、培训综合楼位于西南角,位置相对独立,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安静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
E、制氧站与锅炉房位于用地西侧,与医疗用房保证足够安全距离,并用绿化带进行隔离。
F、污水处理位于用地西面,既考虑了风向,又兼顾了对城市道路的不利影响。
2.以医技单元为核心,分布人性化的诊疗体系
将妇产科常用的医技单元超声科设置在同层,将常用的检验科设置在较低的二层,有效缩短门诊至医技的距离;
将门诊药房设置在门诊居多的二层,每层设置分层挂号,避免了就诊人流的上下流动,形成就近的“分层挂号——就诊——取药”的便捷就医流程; 绿色电梯直送1层急诊抢救病人至4层手术中心。
就近诊疗的功能体系
3.从外部特征设计的角度,塑造具有逻辑性、妇儿特征的现代医院形象
新生命的诞生起始于单个细胞的分裂,本方案建筑形态构想取自“细胞分裂”时的形态,寓意“生命伊始”。
造型内涵
细胞分裂形态
色彩的寓意表达
“天使光环”源自古希腊神话,象征希望与祝福,通过建筑形态、材质、色彩的表达,使其出现在建筑之上,符合妇女儿童医院特有的天使般的形象气质。
入口效果
考虑到建筑主立面的特殊形象要求,结合平面功能,按一定比例对立面进行划分,并在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对立面要素进行有机延续,在保证立面造型统一协调的基础上更加富有一定的肌理变化。
功能与形式语言的统一
在一二期分期界面上,采用曲线体量的穿插与材质对比,对住院部出入口进行烘托强调,同时保证了一期形象的完整性。
应对分期界面的造型设计
临街透视图
入口透视图
建成效果
建成效果
建成效果
建成效果
4.以青海地域特色为资源,打造经济性、地域性的绿色二星医院
在建筑规划及设计过程中,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建筑物理、计算机模拟辅助设计等各专业组成的设计团队,以设计二星绿色建筑为共同目标,实现绿色建筑设计。
太阳辐射参数全年分布
基于垂直面的日平均辐射最优方向年分布图
绿建总得分
南院区一期的建成将对医院的运营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快捷的医疗服务,通过整体规划,为儿童康复保健、各类研究室、实验室以及急救、康复疗育等中心规划了科学的建设时序,对争取危重患儿抢救时间和抢救成活率、缓解城区及边远儿童“看病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