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手术室成立于1977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区域最雄厚的技术力量和最先进的软硬件设施,年平均麻醉手术量达34000余例,已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麻醉学及手术护理专业医疗、教学、科研的中心。而在2018年,随着新综合楼启用后,麻醉科手术室进一步升级,设备实现了高质量的更新换代。
新打造的手术室,是一个集合了多个学科功能、协作攻关的麻醉及手术“矩阵”,打造一支为患者保驾护航的麻醉手术团队。利用跨学科的联合手术室,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综合利用,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风险,减少患者费用。
新麻醉科手术室位于新综合楼的4楼和5楼,新麻醉科手术室占据了整整一层半楼,共有手术间38间,包括百级手术间6间,DSA杂交手术2间,正负压切换手术间1间,可满足心脏外科手术和关节置换术、介入手术治疗及特殊感染手术的要求。同时,还包括12台一体化手术间,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综合管理,可同时进行手术示范、教学及远程会诊。新麻醉科手术室同时具有宽敞明亮的更衣室、办公区域及餐厅,方方面面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新手术室里,配备了各式各样的世界一流麻醉及手术设备——大平板血管造影系统,美国思泰瑞数字化的一体化杂交手术室,Storz和蛇牌的3D腔镜设备,美国强生超声刀,德国DragerLED无影灯……非专业人士会震撼于它们的外观,但很难叫得上它们的名字;而专业人士则清楚,这些设备来自最专业的设备生产国,代表了全世界医疗行业里最先进的水平,他们是医生与病魔作战时,最精良的武器。
杂交手术室实现多学科协作会诊
32号手术室是杂交手术室,杂交手术室又叫复合手术室,是一个配备了先进的医疗成像设备的洁净手术室,这些成像设备使介入微创手术成为可能。外科医生并不需要动刀将病人某些身体部位完全打开才能接触到他希望进行手术部分,而是可以通过介入导管或内镜技术,并能通过3D成像技术让手术更易进行。心脏大血管造影并支架置入、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植入、介入内镜手术等高难度手术都能够在该手术间内完成。新麻醉科手术室的一大亮点,就是实现了多学科的协作治疗,集合各学科的力量、汇聚大家的智慧和技术,共同攻克患者的疑难杂症。近年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多个病例通过复合手术完成,为患者的顺利康复多上了一道保险。
在27号手术间,一台Storz 3D 腹腔镜通过高清系统,将画面由两个摄像头合成立体效果。医生在手术的过程中,具有全高清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操作起来安全可靠,不容易损伤人体的正常组织,这是普通腹腔镜无法比拟的。在3D腹腔镜的放大下,血管及其他细小解剖观察更清楚,清扫更彻底,出血量更少,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术。
一场开颅手术中,患者小脑的血管和神经挨的太近了,干扰了神经,导致患者面部肌肉频繁跳动,需要将血管和神经分开。完成这场手术,采取的是微创技术,开一个很小的切口、进行精密细致的操作。打一个比方,这场手术如同拆除一颗定时炸弹,患者脑部纵横密布的神经和血管,便是炸弹里的火线、零线。在莱卡显微镜下,主刀医生的手指灵活而稳健,相信他很快就会解除患者的病痛。
部分新技术新项目达国内领先水平
在10号手术间,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全院最高规格的一台麻醉工作站,有监测功能最全的监护仪,有全院唯一一台漂浮导管监测设备以及最先进的美国GE Vivid E9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仪。在这些设备的保驾护航下,每年近200台复杂心脏大血管手术在这里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医院麻醉科也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如在山东省内率先开展TEE 监测技术指导危重病人术中循环功能调控、TEE 引导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TEE 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TEE 在外科微创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在省内率先开展了TEG监测、Flotrac 监测、熵指数用于麻醉深度的监测、连续心排血量及SVV 监测、容量性肺动脉导管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及其它危重病人手术中的监测;在山东省内率先开展了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及外周动脉、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省内较早开展围术期多模式镇痛、超前镇痛、无痛分娩、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无痛纤支镜检查等技术,为建设“无痛医院”打下了坚实基础。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麻醉科手术室的硬件建设和配套设施,为麻醉科的手术质量和手术安全筑牢了坚实的后盾。而一项项省内领先、首创技术,则代表了麻醉科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精神。这个200 余人的团队每年开展临床新技术及新项目10 余项,填补了医院及省内多项空白,部分达省或国内领先水平,并连续多年获得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奖励。“ 医者仁心”,他们在管理理念上也体现出人文关怀,胸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手术环境和人性化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