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宁市中医院(海宁市肿瘤医院)改扩建项目正式动工!建设总规模达到45101㎡,病区面积增加近一倍!

投资近2.8亿!新增医疗用地约4.7亩!

海宁市中医院(海宁市肿瘤医院),地点就在市区的长埭路177号,这次的改扩建,在原址的基础上进行,医院南侧两幢住宅楼、划拨作为卫生医疗用地,建设投资近2.8亿元!

目前项目正在打桩阶段。据了解,改扩建项目(一期)住院综合楼已于6月27日正式破土动工,新建地上33165.84㎡,地下4605.13㎡(具体数据以实测为准)。

本次改扩建预计会拆除3号住院楼、4号辅助楼、5号住院楼、食堂(面积1079㎡)、煎药房(面积279㎡)、勤工房负压机房(面积220㎡),与已拆除的6、7号楼共拆除面积约14122.89.㎡。拆除后的保留建筑26518.04㎡。

除一期工程外,二期工程包括2号老住院楼,将改造成10层综合楼;3号住院楼拆除,建造食堂加会议室共3层,包含立体车库 建筑面积2485㎡(具体面积以实测为准);二期地下室近5000㎡。

二期工程因为地下情况比较复杂,目前还在勘探设计阶段。

为了施工考虑,目前中医院将南大门关闭停止使用,尽量减少对海马路居民出行的影响。一期项目预计将于2021年8月份完工。

医院改扩建后,地上总建筑面积为58997.04㎡,地下总面积9063㎡,总建筑面积达到68060.04㎡。用地面积由原来的24162.8㎡增加至27322㎡,增加了3159.2㎡,涉及新增医疗用地约4.7亩。

住院楼

中医院新住院楼的造型与之前相比有所改变,出于对西片小区日照时长的考虑,将大楼的建筑造型进行了改动,朝西部分只建造5层,朝东部分建造17层,保证周边居民楼的采光。

新大楼西侧,一楼是大厅,二楼是消毒供应中心,三楼产房,四楼ICU,五楼手术室;住院楼在东侧,一楼是内镜中心,二楼是B超心电图,三楼妇产科,四楼病区,五楼手术室,6~17楼全部是病区。

预计建成后,总共会有600张床位左右,总体条件会比现在好很多。

地下停车场

医院还将新建地下停车场,一期二期预计总共600多个车位(地上地下),同时还将有地上地下立体停车位。

新增老年病科

国家规定,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

市中医院地处海宁老城区,此区域以老年人居多,所以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专科专治,医院将大力发展专科病房,将原有的内科、外科细化,增加内科、外科科室。

除此之外,还会新建地上面积约3000㎡的辅助楼及其他绿化、雨污分流、垃圾房、污水处理用房等配套工程。

此外,改扩建工程预计需要36~48个月的项目建设期。等改扩建完成,到时候,大伙儿去海宁市中医院看病,就更便捷啦~

为什么要改扩建?

据海宁市中医院(海宁市肿瘤医院)基建科表示,海宁市中医院作为海宁全市的医疗核心单位之一,海宁中医药行业领头医院,医院的住院大楼老旧,病房面积狭窄,临床科室不能科学分区,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就医,制约了医院的发展。

并且,目前医院床位使用已经完全达到饱和状态。按照医院近三年床位使用率及收治住院病人数的增长速度,医院床位严重紧张,为老百姓就医带来诸多矛盾和问题。

三幢住院楼中,2号住院楼建于1996年,在中医院搬迁时进行重新装修,床位建筑面积31㎡/张。3号楼目前共有五个病区,开放床位220张,床位建筑面积17㎡/张。

医院除门诊大楼及五号住院楼建造于本世纪初(2006年、2007年),其他用房均建造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特别是现在的3号住院楼建造于1983年,房屋老旧、地势低容易进水等,每年维修需大量资金且逐年增加。

医院门诊楼和各住院楼均分开布局,造成患者在露天下门诊楼、住院楼穿行不便,给住院患者检查带来不便。所有病房大楼电梯偏少,经常造成拥堵。

病房结构也存在不合理之处,住院楼过道狭小。辅助功能房面积太小,许多功能性用房根本无法布局,特别是3号楼医生办公区域每人的办公面积不足3㎡,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安排。

医院位于老城区市中心,周围停车位本来就很紧张,加上中医院已划分的停车位只有280个,而医院在职职工585人,每日门诊量在1700人至1900人左右。每日进出医院的车辆在1200-1500辆之间,虽然职工车辆已全部停在院外,但患者停车依旧困难。

等到改扩建项目完成,以上这些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和改善!

还有一个好消息!

根据《海宁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海卫〔2017〕32号)文件精神要求,到2020年,咱们海宁将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均衡发展、功能完善、优势突出、与现代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2019年年2月,海宁召开健康海宁建设推进会暨医共体建设动员会,海宁成立三大医疗集团组建医共体!涉及各个镇、街道。其中中医院已组建市中医院医共体,含斜桥、海洲、硖石、黄湾4家基层单位。医共体成员单位及所有下属社区卫生服务站均纳入医共体建设

除中医院医共体外,还有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含袁花、盐官、丁桥、海昌、度假区和马桥6家基层单位)、市中心医院医共体(含许村、许巷、长安、周王庙4家基层单位)

这次的医共体建设,将完善医疗卫生运行新机制。医共体内实行扁平化管理,以牵头医院职能科室为基础,设立人力资源、财务、医保、药品耗材、医疗质控、公共卫生和信息化等管理中心(部),统一医共体内部基本建设、物资采购和设备配置,实现同质化管理、规范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强化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医共体牵头医院进一步巩固沪杭合作办医,发展重点学科、专科和专病中心。成员单位中心卫生院按照二级乙等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提升医疗水平。其他基层成员单位以满足常见病、多发病诊治需要为标准,实现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升级。

深化“三医”联动。推进医保支付改革,逐步推进医保总额预算管理,加强医疗费用和质量“双控制”。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制度。

据了解,目标到2022年,全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医共体牵头医院达到县级强院建设标准;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务能力提升到较高水平。实现斜桥、许村、袁花三家中心卫生院具备二级乙等以上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层就诊率达到65%以上,市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