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新制定了新规《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新规对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提出102条要求,填补了该领域国家标准的空白,我国首个养老机构等级划分的“国家标准”出炉了。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养老机构成为老年人社会化养老的重要方式。那么养老机构到底应该怎么选择?新出炉的《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提出将养老机构共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级数越高,表示养老机构等级越高,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更加优质、人才队伍更加健全、管理制度更加规范、设施设备和环境更加完善。等级评定由养老机构自愿提出申请,按照综合服务能力从低到高划分等级。标准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41亿人,比例为17.3%。这比2007年的1.53亿人增加了接近1亿人,平均每年增加接近1000万人。截至2018年底,全国注册登记养老机构2.98万个,机构床位392.8万张。预计我国2020年60岁以上人口数将达到2.55亿人,养老床位需求数达750万张,需求养老机构数约4.8万个。

养老机构等级如何划分

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的出台将促进我国养老机构服务更加规范,有利于长远发展。养老机构申请等级评定需满足一定的基本条件,包括具备有效执业证明、空间配置满足要求、一年内无责任事故发生、达到一定的机构入住率等。

在满足申请条件的基础上,等级评定的总分为1000分,包括环境120分,设施设备130分,运营管理150分,服务600分。在具体的评定内容与分值上,设置了交通便捷度、院内无障碍、出入院服务、居家上门服务等40个打分项。

该标准的出台将进一步规范养老机构建设,有利于引导养老机构提供优质化服务,减少养老服务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有利于更好的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