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下半年以来,集体焦虑,天天喊:“寒冬 已至”,但是寒冬对于中国民营独立血透行业而言是双刃剑,我的判断是“短期更坏,长期更 好”,短期内融资压力会增大,但也变相做了清场;而环顾周边无论眼科、齿科、医美还是诊所并不比这个行好,“稳定、刚需、重医疗”也许下次寒冬来时,也许就会看到优势!

“重医疗”、“硬核医疗”没有任何捷径就可走,没有捷径才是成功最大的捷径,因为今天所有的困难和积累都会成为明天的门槛,加油!寒夜里也要寻找春光,相信相信的力量。 

一、2018 年独立血液透析中心的发展概况 

(一)2011-2017 年我国血液透析医疗发展概况

数据来源:2018 年有关专家在各省质控会议公布的数据,CNRDS,数据略有差异。

 数据一:

整体来看,随着我国医疗保障的提高,之前肾衰竭导致的透析患者可以获得 及时的治疗,需求释放;并且由于医护人员的努力患者生存年限逐步延长,2011-2017年我们血液透析患者总数逐年增长,体现了我们国家发展对人民群众健康的保障。

数据二:

2011-2017年我们每年新增血液透析患者人数持续、稳定增加,说明我们的血透医疗服务已经迈入正轨,“无处透析、透析不起”的现象基本消失。2017年增长幅度明显 超过往年,没有具体数据无法分析,估计和非原发性肾脏病进入透析的人数增多有关,如糖尿病,国外糖尿病是导致进入透析的第一原因,我国也会进入这个阶段; 

数据三:

我国透析机构现有数量超过 5000 家,2011-2013 年相对平稳,分析是当时 处于透析需求释放期,新增患者在填补原有设备空缺,加上当时透析频次和质量限制的原因。 2013 年后进入快速增长通道,分析和大量设备更新、地方政府加大对没有设立透析室医疗 机构资助有关。而随着透析机构的快速增长,透析更方便、透析次数和质量显著提高,又进 一步推进了透析患者数量的增加(如透析质量提升、生存年限增长)。

数据四:

整体看比较平稳,和其他国家地区对比应该还有差距,原因是我国的特点决定:人口经济总量大、发展分布不平衡。 

(二)独立血液透析中心的发展概况 

今年不再通过工商注册软件来查询,看两个专业数据作参考: 

来源一,2018 中国民营医院发展年会(成都),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郭燕红副局长的主 旨演讲《民营医院的能力建设和行业监管》:截止 2018 年 6 月独立血液透析中心:274 家。

来源二,专家质控授课: 根据 CNRDS 数据:民营透析机构 411 家(占比 17.3%),明确标注为“独立透析中心”共 76 家 (占比 3.2%),平均患者 36.6 个(公立医院为 85.4 个)。

为什么两个数据差距如此之大? 
原因一:我们不知道 274 家的统计标准,是执业许可还是设置许可,设置许可离真正的独立血透中心还差一大截。 

原因二:CNRDS 系统上报率,不一定所有的独立中心都已经上报数据,可能有漏报,实际可能大于 76 家; 还有,牵涉到“独立透析中心的判断标准”问题,按照实际情况拿到设置许可证应该不算,拿 到执业许可证也不确定,已经实际接诊才是一家真正的医疗机构。 到底有多少?一个很搞笑结论就是比 76 多比 274 少,建议 CNRDS 每年出本白皮书以正视听,非公协会也可以统计下!大数据时代我们统计个数据总是不难!

(三)基于以上数据的分析 

1.行业机会真正来临

2011-2017年透析患者和机构持续稳定增长,在国家医疗改革形势下,向社会开放了独立血透中心,作为公立医院的补充。一定数量的独立中心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也做出一定成 绩并被逐步认可(包括政府、医护、患者)。按照公认对未来透析患者的估算,未来 5-7 年 患者数量会翻番逐步接近 100 万的量级,留给独立中心的空间至少上千家,仍然广阔。

2.发展模式 

2.1 各种专科医院形式的透析中心不应该是方向

首先,存量已经消化的差不多,一批早期做中医后期转透析的专科医院已经被不差钱的和买收入的高价收购完毕;其次,国家和地方会逐步完善肾病专科医院类型机构的标准,例如云南省:3500 平米+50 张透析机+50 张住院病床的门槛,相信现有的参赛者都很难消化如此大的医疗机构,烧钱可以,但一定不是长久之计。

最后,确实有一些 100 台左右的民营医院存在,收购他们确实会马上有几千万的收入,但除了收入其实很难证明更多。因为独立透析中心的发展模式是“seven-eleven(7-11)便利店”模式:“小、散、多”。而不是“万达广场”大型集中citymall,购物中心的角色实际是公立医院担任的。

2.2 新建独立血透析中心又苦又累,却是核心能力 

76家虽不是最终的数据,但也看出来真正的独立血透中心仍珍稀动物,而且这76家也是真正比较规范的机构,因为按要求向CNRDS报送透析数据应该是一家规范血透中心至少要做到的吧。独立血透中心的未来发展核心是独立血液透析中心的大量新设,以“便利店”的模式和作为“购物中心”的公立医院形成互补。判断参赛者能力的标准应该是:“多、快、好、 省”。

“多”是连锁机构的数量,规模是连锁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看在中国如果不以跨区域连 锁为发展目标的机构,很难形成规模效应,早晚会被并购整合。

“快”一是指筹建快,最快速度从“设置许可”(有地区不需要)变成获发“执业许可证”的一 家实实在在的医疗机构,包括人员、设备等到位,可以接诊;二是“爬坡快”即医保接入时间和上病人速度,这部分是目前最难的,我们也在上面吃了不少亏。

“好”主要是指医疗质量、医疗团队、医疗人文,医疗服务既是医疗又是服务,为什么国内外、各机构医疗差异这么大,从人文、人到服务的传导,因此差异化是可以做出来的。

“省”是成本控制,但成本控制绝不是一味省钱,追求利润。

而是:一是指非医疗成本控制好,如房租、装修等,重视内涵建设:专业性如医疗安全、院感布局要求;人文关怀,既装得不要像某系的妇产、医美医院,也不要装得像小诊所。

二是指医疗投入要加大,作为新医疗机构、非公立,透析用水机、透析机器、各种医疗辅助设备的品牌、配置应该力争比原 有公立医疗机构略好,可以优先采用透析医疗、管理的新设备、新技术。 

3.参赛者们变化:有进有出 

3.1出去大致有两部分

一是利用地方资源拿到一些“批文”待价而沽的,2018 年“两证合一” 大政一出,发现想变现的“批文”成为一纸空文,基本都去领便当了;二是一些转型寻求突破、“不差钱”的,干了一家或者准备干的过程中发现比想象的难太多、赚快钱基本不可能,加之 2018 年寒流,都很差钱了,所以自然就会退出或者出售。 

3.2进来的都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专业公司

一是国际巨头开始发力,外企的前奏比较长,但是 2018 年重于见到实质动作了,独立中心、收购医院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实践是检验 真理的唯一标准”,医疗是为数不多无法把国外现有经验照搬到中国的行业之一,因此这些 国际巨头也在扎实的从头做起、认真的走坑趟雷。

二是一些其他专科领域的医疗从业者(如 海吉亚集团),开始以院内透析室起步,也逐步开始探索设立独立血透中心,应该是值得欢迎的力量,他们医疗有基础,依托原有医疗机构在区域内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总之:凡是决定来血透领域扎实做医疗的同仁,有利于行业口碑的形成,都欢迎!投机者建议不要来了,因为这个行业当下关系群众健康,关系未来肾脏病的防治,是以 10 年为起算点。2018 年经济下行和资本寒冬,真正的参赛者却会默默前行、逐渐加速。 

二、2018 年实践中重要问题的评析 

1.定位问题 

1.1 整个民营独立血液透析中心的定位   

“5-10 年内逐步形成以公立医院为主体、民营独立透析机构为补充,最终形成质、量互补的医疗体系”。  2018 年在参加某行业公司组织的民营论坛是我提出自己的观点。就血透而言,民营医疗保持好做“小弟”的心态,挺重要、也挺好,不做“老大”多轻松。认真点说: 

第一专业性质决定“小弟”地位。

ESRD 不同于医美、牙科等快消医疗,它需要多学科支持、多脏器联动。导致进入透析的除了肾脏疾病还有糖尿病、高血压、免疫性疾病,进入透析治疗也不意味着只有肾脏不好:心脏问题、肺部问题、脑血管问题、甲状旁腺问题、肾性骨病问题血管问题,都随之而来。所以,这些多学科交叉、多脏器联动的问题当然要交给“老 大”解决,这才体现“老大”力挽狂澜的定海神针作用。

第二党和政府的医改政策决定了“江湖地位”。

分级诊疗、强基层、保基本、优势医疗资 源下沉,在血透领域才会为社会办医特设“独立血透析中心”这个专门的医疗机构类别。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党和国家用政策给“老大们”“创造”“小弟”。“社区里透析、综合医院住院”欧 美、新加坡包括我们的台湾省都已经证明了。2013 年笔者访问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他们只有几十台透析机,患者完成首次透析或并发症住院后,医师、志愿者会主动建议患者转诊到居所附近的透析机构治疗,有问题再回来医院,不收长期规律维持性透析患者,这么和谐的医疗生态让人羡慕啊!真正的双向转诊!患者得便利、国家省投入、公立医院站制高点。

目前我们的“老大”们还没有定好“老大”的位置。仍在探索的路子,坐拥上百台机器、几百病人,对于敢冒头的“小弟”或围追堵截,或不屑一顾,于是走上零和博弈;耐心点,我坚信有远见的公立医院、院长、科室主任会成为“大禹”,堵不如疏,因势利导,带着小弟们“玩”。

100 台透析机和 100张肾科病床哪个收入高?哪个技术含量高?哪个江湖地位高?不言而喻,从区域最大的一家透析医院到区域最大的透析临床支持中心(长期并发症住院、血管通路手术、心脏彩超、甲状旁腺手术等),老大们的透析业务应该由“零售”(TOC)为主转变为“批发为主、兼顾零售”(TO B+TOC)。

“舍短期透析小利,促长期科室升级”,现在说起 来估计书记、院长、科主任都觉得是“胡说八道”,但确实是这道理。“改革,早比晚好”,如果区域内社会办透析中心有个10家透析中心、患者上千,那时候供需关系就可能反过来了, “老大们”需要竞争上岗,看看能为“小弟们”提供什么了! “我等本依国家大计而生,非要犯上作乱,实为帮老大们分忧,不如早点招安了吧!” 坚信行业“大禹”一定会有,招安的“太白”已在路上!  

1.2 空间在哪里? 
 “以需求为导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以需求为原则,考虑医疗资源供给关系,我国所 有的资源都是“总量大、整体水平不低”但是“分布、发展不均”,因此找准起步区域很重要。 中心城市(非指北上深而是省会类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不是不可以,但是难度大(真做出来算NB。中小城市、县级区域比较适合。但无论怎样,凡事不绝对。着重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政府支持,最起码要给你批个证。

目前还有省份未执行两证合一,尤其是实行“预 先规划、总量管控”的区域。关键还要把门特的慢病医保支付拿到,所以没有政府支持很难; 

二是市场有空间,长期看在哪里开中心都可以收满患者,这取决于长期有多长,钱袋有多深。

了解下人口数(基础)、再看现有透析患者的数量和透析机位的数量比例(空间),基本就可 以判断可不可做,大概收治患者的速度。根据“数据四”推算 100 万左右人口的地区两年至少 增加 100 个患者,支撑一家独立中心还是有可能的,3-5年后肯定大家都可以满负荷运转。 这是平均数,各地还会有差异,再考虑我国透析总人数和其他国家地区的差距(尤其是糖尿 病患者进入透析将会进一步释放需求),因此50万左右人口可以支撑,近百万人口更好,当然还要考虑当地现有透析资源状况;

三是临床有人、医疗有特色。

医疗服务领域人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定律国内外都还没有被颠覆。没有中心主任、护士长就是缘木求鱼,当然,还必 须有能力“适合”、理念“合适”的主任、护士长,还是那个“不均衡”的规律,各地各现有机构医 疗服务水平也同样有差别,实际调研一定会找到自己的特色和突破点。 医疗本身具有服务 属性,而且还是人文服务,还要求医护必须站在更高的职业和人性高度。自我感觉“找对人”真难。                       

2.竞争问题   

正确看待竞争问题,实事求是。

 2.1短期内和公立医院在一些病源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但长期不存在。

其实这个话题是 个伪命题,公立医院担心和民营医院竞争吗?答案还用说吗,当然不怕!真正的竞争是公立医院之间好吧!全国层面就不说了,最早是“南湘雅,北协和”到现在各大巨头,每年复旦榜,哪有民营的份(当然我们承认三博为代表的部分民营是非常优秀的)。

各省层面不都是省人民、大学附属一二三、某部队医院竞争吗?市一级基本就是市人民+中医院的“二人转”。所谓“竞争”也就是分流一些患者而已,长期发展看:最终会形成上下转诊、上级支持的医疗 生态圈。所以如果有公立医院担心民营分流病源,那得是多不自信啊!给患者说你去了民营 中心以后就别再回来,这都是气话! 

2.2 同业竞争   

之前我们还没遇到过同城同业竞争,2018 年,同城同业来了。我们自己为例:之前有 2 家民营,2018 年现增加一家,后来一家国内巨头要投好多亿,要先批几个中心开开胃!再后 来是一家国际巨头一口气申请两家,该来的挡不住。我们的原则还是:中国这么大,尽量不和同业扎堆;真碰上了,坚决依法认真竞争。 

3.呼吁政府主管机关还要多些联动和落地政策 

3.1 独立透析机构的定级问题,卫健委还是要给个明确意见

一是建议给个“参照”也行,真 不是我们不知足,确实是没定级医保局审批不知如何归类。因为我国现行的医疗服务收费价格是按照医院级别区分:同样一个医疗服务行为的收费价格高低和医疗机构的级别高低成正 比,一级收费最低、二级居中、三级最高。就血透而言最多能差 60 元!注意别想多了,这 可不是针对民营专设的,这个是一视同仁的。有人会说:都是血液透析为啥还要分三六九等,同样的透析机、耗材、治疗时间,同样都是医生、护士!问得好!非要解释的话,来看看这 个:医保报销的比例多少和医院级别的高低成反比,一级医院报销比例最高、二级适中、三 级较低。也许这里面有鼓励患者留在基层治疗的“深意”吧!其意甚深不揣摩了;

 第二,建议给 “参照二级医院”的定位吧,算是折中。有人问:不是允许民营医疗机构自主定价了吗?我定 800 元!可以,但是每月医保限额是确定的,您的定高就意味着患者的额度很快用完,超出部分自费,您试试看。 3.2 医保准入和保障标准应该一视同仁  

这个问题提给国家医疗保障局,医改必须医、保联动,缺一不可。以广东省为例,在国家 全面放开透析中心试点前,广东省卫计委率先放开准入,于是一时间成为独立中心获批数量 最多的地区,大家建好准备接诊室遇到了医保问题,允不允许准入?以什么标准准入?直到 全国准入放开都没明确,广东同仁卡了近两年多才解决,实属不易啊!新年、新机构、新气 象!希望都寄托在国家医疗保障局,希望:统一准入。

一是公立、民营一视同仁,都给与纳入医保的机会,尤其是新开医疗机构,不 要再设运行几个月到一年才允许申请的门槛;

二是“一入皆入”,一种保险、一个地区签订定 地点机构其他保险和地区就“免签”了吧。省保一遍、市保一遍、城镇一遍、新农合一遍、市 区一遍、各县一遍,真真是望“保”跑死马啊!深有体会的举手! 

保障标准统一,公立、民营按病种付费、同病同保障;公立医院每月透析定额给一万,民营中心给八千,患者还没有用脚投票,医保先替患者投了!不考虑医护工作者是否都是社会 主义劳动者同工同酬,也该考虑人民群众的生命价值吧!在公立医院值一万,民营值八千,怎么就突然便宜了 20%。

 4.“两证合一”的利弊

 4.1 “大撒把?”2018 年 6 月 19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医疗机构、医师 审批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这也意 味着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取消设置审批。问题来了,“独立血透中心”是不是二级或以下医疗机 构?不知道,没明确。于是就有的地方取消了,有地方没取消。所以定级啊!还是挺重要的! 

4.2 “投资有风险、且风险自负”,取消设置审批,当然大大简化了审批流程,但也出现了新的风险,对透析中心的运营团队要求更高。首先少了一次和卫健委依法沟通流程(行政许可), 设置批准存在时,申请既是一个行政审批的法律行为,也是一次沟通过程。尤其是看当地卫 健委依据当地医疗规划对新设机构的态度。虽然在鼓励社会办医形势下,不能以“医疗规划” 没有而拒绝,但沟通、汇报总是好事。所以建议无论是否取消都要去认真沟通;二是少了一次卫健委组织专家看现场、审图纸的综合评价机会;三是少了一次公示的机会,加大了投诉 风险。   

  一句话:无论是否“两证合一”,卫健委沟通、专家审图评估、现场公示,都别拉下!这年头开医院能得罪起的人着实不多! 

5.各家运营状况   

2018 年 8 月份正好有机会拜访了几家同仁的独立血透中心,欣喜发现发展都很好,开业接诊、医保接入、患者增加,真正作为一家医疗机构在运营。保证医疗安全、提升医疗质量、 优化运营效率大家都在努力的路上,每一位脚踏实地新开中心的同仁都值得尊敬!  

5.1 实现中心运营的自给自足   

大家新开的中心至少也接诊1年以上了(山东、江西、河北、广东的应该 2年以上了),患者数量、收入支出状况是绕不过的坎儿了。目前独立中心规模至少都是30+,按照公立医院的经验,做满两班(120+患者)也需要 3年左右。

没有产业背景或不差钱的独立中心需要再快一些,100 左右患者应该可以让一家中心自给自足了(考虑房租、人工这两大项成本),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可以进入良性循环了,知易行难,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没有捷径, 而且是个重复再重复的过程。 

5.2 找到适合临床带头人,各项临床规范、流程梳理、定版、执行

找到适合临床带头人难度不亚于找到投资者,她(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整体医疗水平、医风医德、人才规划、医疗特色。必须是临床一线专家(始终在临床一线战斗,晓了人情),充满激情对新事 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适应从公立到民营的角色转变(之前你管人,现在人管你)。最关键一点能够接地气吃得了苦,可以和我们东奔西走。连锁医疗的架子应该搭建起来了,医护技各项医疗规范统一并被良好的执行,确保各家中心统一规范运行,实现初步的连锁化。 

5.3 建立质控、感控体系,不断提高核心医疗能力

如何实现自给自足,其实不是个营销问题,而是医疗问题,只有患者认可基本医疗水平才有后面的一切。最起码整体医疗水平要和 当地公立医院持平,急危重症肯定是公立医院强,患者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是民营独立中心的 的优势,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打造。建立起常态化的医疗质量控制和院内感染控制制度和体 系并持续改进,整体医疗水平就会持续提高,每月的数据汇集到一起、每家中心的数据汇集 到一起,核心医疗竞争力就可以量化了,然后才能够对比和提高。最后拼的就是医疗水平, 这是真理! 

5.4 逐步融入到当地透析圈,和上级医院、兄弟单位形成良性互动

接诊初期,难免会抢各家医院一些病源,这没办法要生存要发展吗。但是当我们在当地有一定数量患者,就要充分融入圈子,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同时,也更多需要上级医院和兄弟医院的协助,因为不出两年,大家会发现各自的患者都不比当初少,这就是和谐社会。 

5.5 逐渐找到自己的运营模式

正式这样的经历会锻炼出“两支队伍”一是“野战 部队”擅长在新区域自我发展,敢打硬仗敢打胜仗;二是“总参谋部”,被各“野战部队”骂的多 了不得不成长,逐渐发现可以指导和支持他们了。然后,有了这两支队伍和实战经验,当进 行到战役阶段的大规模作战时(例如大规模并购、大规模新建中心时)战斗力就显现出来, 最终打胜仗的能力是没有捷径可循的,必须一仗一仗打出来,一城一地的打出来,“捷径多 不牢靠、慢就是快、吃亏多了就是能力”。 

5.6 集团信息化道路还长


独立中心也许是太辛苦、太重资产了!所以一直以来很多同仁想从周边着手,例如透析中心的信息化软件,很多家都在做。也有很多同行跟我交流过这个问题:哪家好?是不是自己开发?怎么开发?什么时候开发?目前为止,感觉市场上所有的信 息软件都无法满足大家的需求,原因很简单,信息软件应该从实践出来,而不是被开发出来。 

所以,首先“临床能用就好,综合管理暂时放放”,能够使用,符合医护临床流程、减轻医护工作量、实现基础的数据汇集和分析,挺好了;

其次,“自己开发不要着急”等自己临床、运 营管理标准化、固定化再说; 再次方向是清晰的:“临床+运营数据实时传输”、“小而精 his+ 大而全的透析全流程管理+LIS 等三方支持一站式集成”、“实现集团管控、财务管理、经营分 析、临床分析等集团化管理要求”,定制开发或自主开发是一定的。市面上的软件适合公立 医院,因为他们背后有强大 his 支持,也建议下厂商,别盯着我们的患者数据,法律也不允 许放在你的服务器上,说到底给你也没用,都想多了。 

不再赘述,有机会大家多交流。

 三、2019 年的展望

 1.一件大事-“医疗保障局”成立 

如前文所述,医保在独立血透中心发展中尤其重要,有几件事情可以展望和尝试。

“四部合一、三保合一”的新部门,希望能够彻底解决民营医疗的医保准入和保障水平同等 待遇问题。作为社会医疗服务的最终支付方,在允许市场和公立共存的领域,对于参与方的: 公立医院、民办医疗机构平等对待,通过医疗效果评价、医疗资金效用比较来购买患者满意 的医疗服务是一种巨大的而进步!伟人说过黑猫、白猫,抓住耗子的才是好猫,无论姓公姓民,能用最经济的医保支出、购买到让患者满意的医疗服务就是目的。 

透析会不会“4+7”,大家都知道目前全国各地透析的收费、包含的内容、单病种的费用 限额都不尽相同甚至差距巨大,未来国家医疗保障局会不会对全国的透析保障进行适度规范 和统一?如何规范?我们民营能否发出声音,都是要关注的。 

民营机构敢不敢率先和各地医疗保障局开展单机构、单病种的议价谈判,也是一个关注 点。如果可以,民营机构可以和医疗保障局进行沟通,按照上年综合花费对本机构透析患者 进行单病种打包议价,确定包含的内容、确定医疗基本标准,最终评定医疗机构,应该会形 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服务的共赢局面,这个是有国外成熟经验可参考的。 

 2.另一件大事-SOP 的修订 

  2019 年新修订的“SOP”极可能会公布了,这是会影响到透析中心医疗工作规范和模式的重要事件。新“SOP”对血液透析操作的人员配置、布局、流程、标准的调整都会深刻影响我国 独立透析中心的发展,尤其是目前独立透析中心还没有形成规模、能够发出的声音和贡献的 专家、经验有限,只能寄希望于希望了! 

3.独立血透中心将成为各地质控监管重点 

虽然总数量占比不高,但是毕竟成为一股新的力量在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区陆续出现独立中心这种机构,那么加强监管是必然、更是好事。  

首先监管可以拉近距离,曾和很多老师聊过,发现真正见过和了解独立透析中心的并不 多,那么 2019 年加大独立中心监管,必定会有更多专家、老师们走入中心,对于我们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展示机会,当然是好事情! 

其次,监管有利于改善和提高。目前独立透析中心的整体医护技力量肯定和各地质控专 家单位存在差距,以查促改,用更严格的标准要求,纳入各地质控中心常规管理。 有人管比没人管好!抓住医疗本质,“一手抓安全、一手抓经营”两手都要硬。勿忘初心, “不找捷径、真抓实干”。

4.经济寒冬中比透析服务好的产业不多 

2019 年,人才可能会有逐步放水效应。因为2018年是部队医院改革力度最大的年份, 真正有大量的军人医师自主择业,军人的特质和专业素养都是这个行业急需的。之前听说过 没见过,2018 年独立透析中心越来越多出现在各地,尤其是医护同仁面前。他们也在观望 和思考,发现这事情还挺靠谱。一旦告别犹豫,找对人,独立血透中心应该是个很好的去处! 现在来是创业,未来来是就业,都欢迎!2018年您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例子哪?相信一定有。 

5.加强与公立医疗机构互动 

既要人家签协议支持,又会在短期内分流人家的患者,为啥帮你?这部分可以用本·霍 洛维茨的一本书名描述:“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真的很难!但难的事情不代表不对。 实质是:利益再分配,公立医院肯定要牺牲点眼前利益,完成转型,独立中心也要有 付出才有收获。没办法这时候大家只能讲未来、向前看!八仙过海,大家各显神通吧!不论看起来有多不靠谱! 

6.形成合力: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协作 
医疗是本质绝不能放松,医风医德很重要,这事情牵涉到行业共同利益,因此纪要靠自律,也要靠监管,2108 年肾脏病非公协会已经开展了很多工作,出台了一些规范,并积极开展 双评工作,值得点赞;政策发声,2018 年大家各自为战,相信都遇到不少困难。2019 年,参加并学会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找到“娘家”集体发声,争取政府的支持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