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东莞时间网报道,作为一家镇街公立医院,东莞市南城医院副院长王三贵近日宣布,医院将转型为“东莞市肝胆专科医院”。王三贵表示,医院的肝胆专科这两年发展迅猛。该科2018年住院患者1481人次,同比增长18.2%;手术2018台,同比增长26.5%,该院已经形成胆结石专科特色。为了扶持这一特色,该院肝胆专科手术楼正在建,即将投入使用;南城街道还投资3000多万元为其购置医疗设备。

据介绍,东莞市卫健局一直鼓励镇街医院转型为“大专科、小综合”的特色医院。比如,鼓励东坑医院、洪梅医院往“医养结合”的养老特色转型;鼓励石碣医院打造骨科特色,等等。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实施方案的通知》,业内认为大医院再次迎来一波发展机遇;而在新医改强基层的目标下,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态势也极为强劲,在这样状态下,如城市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等一些夹心医院的生存境况堪忧。曾有医管人士预言,再过5-10年,中国城市二级医院可能不复存在。

这到底是危言耸听还是真的有可能?作为曾经重要的城市二级医院面临几多生存困境,未来又将向何处去?笔者、陕西省山阳县卫健局副局长徐毓才为读者做了如下分析。

公立医院总数持续减少

据国家卫健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100.0万个。从统计数据看,有一个大趋势在继续坚持,那就是十多年来,公立医院总数继续在减少。

统计显示,医院总数尽管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182个,但实际情况是公立医院由2017年同期的12181个减少到12072个,减少了109个,而民营医院由18113个增加到20404个,增加了2291个。减少的这部分公立医院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是城市二级医院。

如果城市二级医院再不寻求“突围之路”,照此继续下去,也许再过5-10年,完全可能不复存在,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二级医院面临四大生存困境

城市二级医院,主要包括政府办的“区人民医院”,企业办医院,甚至还包括一些科研院所自办医院。企业办医院,国家已经下达最后“通牒”,今年年底前必须全部和企业断绝关系。而占主导地位的政府办医院,也越来越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目前面临诸多生存困境。

一是地理位置很尴尬。虽然身居闹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仍属于距离老百姓比较远的那一个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二是功能定位很尴尬。与社区医院比,它没有“签约服务”等可以走近(进)老百姓家里面的贴心服务。也缺乏诸如此类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支持,因此,如果不转型,必将成为鸡肋。

三是服务能力很尴尬。与周边星罗棋布的大三甲医院相比,城市二级医院技术服务能力得不到群众的肯定和认可。

四是运营体制很尴尬。与经营管理比较自由的民营医院比,缺乏灵活的体制机制。因此,不说吸引优秀的人才了,留住都难。

面对上述局面,本来该管的政府,也无心对城市二级医院更多投入,很多医院处在半死不活的地步,其日子也过得并不好。

二级医院转型潮来袭

实际上,不少过得并不好的二级医院也正在积极寻求转型突破之道。

转向哪里?徐毓才分析认为,一是根据医院特点与底子厚薄,扬长避短,突出特色,转为专科医院;二是按照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城市二级医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的要求,转向康复医院或康复医疗中心;三是转向新型医疗机构,这些机构包括: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宁疗护中心、护理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等。

而汹涌而来的人口老龄化态势,也是二级医院转型医养结合机构的一大机遇。

2017年2月28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13号)印发。“通知”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我国老龄事业改革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窗口期。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持续增长;农村实际居住人口老龄化程度可能进一步加深,养老严峻形势。城乡、区域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不均衡问题突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质量效益不高,人才队伍短缺,养老事业短板明显。

这一严峻形势和明显短板正是城市二级医院转型的大好时机。党中央已经认识到这一严峻形势,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城市二级医院完全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在政府政策多重利好支持和社会资本迫不及待投入的情况下,实现华丽转身。

据了解,2016年,北京卫计委等9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北京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自2016年起,推动共19家公立医院分四批向康复机构转型;而在上海2017年发布的《上海市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支持部分二级医院向康复医院或护理院转型,并以国家级/区域性研究中心为定位建立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而山西省卫生官员也曾表示,将大力支持闲置床位较多的一级、二级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根据自身条件,开办康复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等实现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