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进入运营的第5年。在1月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表示,经过4年的发展,医院已完成一期综合学科体系的构建,一期1000张病床已经开满,占床率达到95%以上,医院将于2019年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并在清华大学人事制度改革确定临床医学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后,再次面向海内外发出“人才召集令”。

启动二期工程打造“京北区域医疗中心”

作为“回天计划”的重要工程项目之一,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将在现有院区进行二期工程建设,规划500张病床。该项目已被纳入北京市政府重大项目绿色审批通道,依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排程,项目计划于2020年正式开工,预计4年完工。

妇儿属于北京天通苑地区需求最大的专科之一,为顺应民众的需要,在北京市医管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医院在二期工程内加入了“京北妇儿中心”的重点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将作为京北地区急重症救治中心,重点涵盖卒中、胸痛、创伤与孕产妇救治工作;同时,借助国家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以二期工程建设为支撑,全面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效能,重点打造具有学术与医疗技术持续创新引领力的肝胆胰中心、器官移植中心、神经中心、消化中心、肿瘤中心等优势学科。

人才工程升级发出人才召集令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一直以来将人才工作列为重点,医院一方面已经启动青年骨干人才出国培养“百人计划”,并将在2019年进一步加大力度,另一方面,医院将配合即将出台的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人事制度,面向海内外引进医教研能力突出的人才。“具体人事制度方案将由清华大学发布,在此我代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向海内外发出人才召集令,加入我们这个具有开拓创新充满活力的团队,共同打造国际一流的卓越医学中心。”董家鸿说。

人事制度改革是当前国家医改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薪酬体系改革方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借鉴台湾长庚的管理经验,已经形成成熟的系列方案,并将继续优化。医院于2016年5月起推行医师费制度(Physician Fee,简称PF),即根据医师临床执业之专业性、独立性、主导性与责任性,设立医师专业技术报酬,以医师技术能力与辛劳付出程度为基准,依医师投入、风险、技术程度予以核定,核算范围涵盖临床、教学、科研及社会贡献。

“研究型医院”工程力推学科建设

董家鸿指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自2019年起将以“研究型医院”建设为重点,以建设国际一流医学中心为目标,持续升级学科建设。为此,医院确定2019年为“学科提升年”,以学科建设为引擎,全面提升人才队伍,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医院将完成高水平的科研与教学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在清华大学推行多学科与医学的交叉创新融合,引领临床医学转化研究。

经过4年,医院在发展‘强专科’拳头技术的同时,将同时注重人才培养与临床研究,如肝胆胰中心不仅具有终末期肝包虫病患者的体外肝切除自体余肝移植技术,采用精准肝脏外科范式为肝癌患者进行精准肝切除术等,在获得肝移植资质的一年时间里,即开展了百余例肝移植手术,而且同时开展多项临床研究项目,包括肝包虫病的防治、精准肝胆外科技术研究等;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自开院即借鉴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的管理经验与运营模式,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为文化内核,推行具有创新性和借鉴性的改革举措,2019年将继续推行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让患者就医更有获得感。